"长安有男儿":长安城里有一个男子汉,
"二十心已朽":二十岁的年纪心灵已经枯朽。
"楞伽堆案前":佛经《楞伽》堆放在桌上,
# 楞伽:佛教典籍名,是法相宗所依的经书之一。
"楚辞系肘后":《楚辞》常常带着手肘后。
"人生有穷拙":人生有时会弄得穷困无能,
"日暮聊饮酒":对着黄昏,姑且喝几杯酒。
"只今道已塞":如今前进的道路已经堵塞,
# 道已塞:指仕进无路。《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何必须白首":何必要存在幻想等白了头。
"凄凄陈述圣":清苦可怜的朋友陈述圣,
"披褐鉏俎豆":穿着粗布衣,边耕锄边陈列俎豆。
# 俎豆:俎和豆是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学为尧舜文":学成了尧舜时代的古朴文体,
# 学为尧舜文:“学为”二句:韩愈《答陈商书》:“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达。”
"时人责衰偶":时髦人却要求他衰朽的骈偶。
# 衰偶:大约是批评其文章气有迂腐气。
"柴门车辙冻":我的柴门前车迹稀稀落落,
"日下榆影瘦":夕阳西下,榆树影子又长又瘦。
# 日下榆影瘦:“柴门”二句:描写其居处冷落,连日光树影都显得不舒畅。
"黄昏访我来":黄昏时候,你来访问我,
"苦节青阳皱":你苦守节操,致使额上已经打皱。
"太华五千仞":你像那五千仞的太华山,
#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境内。
"劈地抽森秀":劈地而出,抽拔挺立,森严而灵秀。
"旁古无寸寻":身旁连一寸一寻的土堆都没有,
# 寻:古时长八尺为一寻。,旁古:一作“旁苦”。
"一上戛牛斗":却独立冲云霄,触动牵牛与北斗。
# 牛斗:泛指星宿。,戛:触动,碰撞。
"公卿纵不怜":达官贵人纵然不赏识你,
"宁能锁吾口":可是哪能锁得住我的口。
"李生师太华":我李生要师法你这太华山,
# 李生师太华:“李生”二句:言自己要向陈商学习,宁愿闲坐,也不奔走于富贵之门。
"大坐看白昼":傲然端坐,观看长天白昼。
# 大坐看白昼:“李生”二句:言自己要向陈商学习,宁愿闲坐,也不奔走于富贵之门。
"逢霜作朴樕":逢上寒霜就做那坚强的朴樕,
# 朴樕:木名。《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朴樕。”毛传:“朴樕,小木也。”后常以比喻平庸之材。这两句自嘲命运不佳:遇艰难则如逢霜之朴樕,遇盛时亦不过像得春气之杨柳。
"得气为春柳":得到暖气就做那柔美的春柳。
"礼节乃相去":当了奉礼郎,却迫使我离开这个意愿,
# 礼节乃相去:“礼节”二句:言自己虽为奉礼郎,但在礼节方面远不及陈商,就像巫祝祭祀所用的刍狗一样卑琐不堪。这是自嘲之辞。
"憔悴如刍狗":面黄肌瘦,如同任人摆弄的刍狗。
"风雪直斋坛":刮风飘雪,仍然在斋坛上值班,
# 斋坛:祭坛。当时李贺任奉礼郎,职掌祭祀君臣版位、陈设祭器、赞导跪拜,所以说直斋坛。,直:通“值”,值班。
"墨组贯铜绶":佩带铜印,贯穿着黑丝带的印绶。
"臣妾气态间":像奴婢受人颐指气使,
# 臣妾:犹奴婢。郑玄《周礼注》:“臣妾,男女贫贱之称。”
"唯欲承箕帚":只能乖乖地替人捧簸箕拿扫帚。
"天眼何时开":老天的眼睛不知什么时候能睁开,
# 天眼何时开:“天眼”二句:言何时得遇明主,自己将如古剑鸣吼飞腾。这是激愤之语。
"古剑庸一吼":也让我这把沉沦的古剑大声一吼。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赠陈商》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友诗。描写了李贺在政治上的遭际,称颂了陈商寒酸落拓却坚守品格,展现了诗人仕途阻塞与官场的黑暗,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志向与感慨,寄托了诗人期望施展抱负的宏达志愿。
2. 写作手法
用典:“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这里运用了古剑化龙的典故,传说宝剑在匣中会发出鸣叫,暗示宝剑有灵,渴望展现自己的锋芒。李贺借此表达自己和陈商期望有朝一日能像古剑鸣吼飞去一样,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
3. 分段赏析
开篇的八句诗“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李贺将自己在政治上“穷拙”的坎坷际遇娓娓道来。于“只今道已塞”的困顿处境下,他选择日暮独酌,沉浸于《楞伽经》与《楚辞》的诵读之中,以此排解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苦闷。彼时的李贺,已然洞悉官场的黑暗本质,深感仕途无望,因而生出“心已朽”的绝望心境。创作此诗时,李贺年仅二十一二岁,诗中所述“二十”,实则为约数,“人生”两句更饱含其对人生的深沉慨叹。从第九句至第十六句“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诗人的笔触转向陈商的境况。先是刻画其寒酸落魄的形象:身着布衣却坚守礼仪之道,不愿随波逐流追逐时尚,一心钻研古文辞,摒弃当时盛行的萎靡骈偶文风。继而描述其生活场景:家中门可罗雀,连车轮碾过的痕迹都似已冻结,夕阳下门前榆树投下的影子瘦长寂寥。此处凄凉的景物描写,与前文对人物“凄凄”状态的刻画相互呼应。陈商于黄昏前来拜访李贺,其固守节操的品格,甚至令春气都为之凝滞不畅。这八句诗,全方位勾勒出陈商的外貌、品格与人生境遇。第十七句至第二十四句“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李贺尽情称颂陈商的品格,并坦露向其学习的心意。前四句以华山的高峻雄伟作比,暗喻陈商人品与才学的崇高境界;后四句则直言,即便公卿权贵轻视陈商,自己也绝不会沉默,不仅要为其发声称赞,更要以陈商为榜样,宁可整日随意箕踞而坐,也不愿向权贵卑躬屈膝。这些诗句生动展现出李贺对陈商的钦佩之情与景仰之意。从第二十五句至第三十二句“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诗歌的视角又转回李贺自身。“朴樕”两句是他的自谦之辞,承接上文,言明自己的才学不及陈商,无论何时都难成大器。“礼节”以下六句,细致描绘了李贺身为奉礼郎这一卑微官职的辛酸处境。奉礼郎专司礼仪,工作性质与李贺的性格格格不入,致使他形容憔悴,恰似祭祀后被弃置路边的刍狗。风雪交加的日子里,他仍需身着黑色祭服在斋坛值守,其姿态如同侍奉洒扫的奴婢,尽显任职期间遭受的屈辱。诗歌的最后两句“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李贺巧妙化用古小说典故,抒发了宏大的志向。这两句诗既包含陈商,也映射自身,他期盼着有朝一日“天眼”开启,自己与陈商能如古剑般鸣吼腾空,奔赴远方,实现胸中抱负。在李贺的诗作中,“剑飞”“剑吼”的意象多次出现,如“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临岐击剑生铜吼”(《开愁歌》),此诗中的“剑吼”同样是以剑自喻,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实现的殷切期望,于整首诗而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绝妙效果。
4. 作品点评
《赠陈商》在谋篇布局上颇具匠心,全诗以规整的八句为一个诗段,依次铺陈李贺与陈商的境遇,继而叙写李贺效法陈商的情志,再描摹李贺值守斋坛的辛酸场景。诗歌开篇单刀直入,分别刻画两人的形象,结尾却以二人并写收束,形成“单起双收”的精妙结构。值得称道的是,诗人自始至终将两人的形象与情感交织相融:写李贺时,字里行间暗含陈商的风骨神韵;咏陈商处,又处处渗透着李贺的气质品格。这种巧妙的笔法,不仅使诗歌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更在回环往复间,完美展现出独特的结构之美,让整首诗浑然天成,韵味悠长。
# 此诗连己起,连己结。与述圣相发挥,赠同气人如此体,极省力得法。人生二十如朝日初升,岂诸凡冰炭之时耶!着“心已朽”三字,岂不可叹。
明于嘉刻本《李长吉诗集》
# 以商岩岩屹立,骨气干霄,如太华高峙,故致朝贵不为奖掖,然亦安能禁我之不言。我窃师其为人,是以静坐观空,不事营逐。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贺赠朔客曰:“俊健如生猱,肯拾蓬生萤。”《赠陈商》曰:“太华五千仞,拔地抽森秀。”此即可以评贺诗。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集中最平易调达者,然犹是昌黎之平易调达。起段八句,自谓也。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 凄凄八句,叙陈商贫而寡偶,虽与时不合,犹苦节自矢。
现代陈弘治《李长吉歌诗校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