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来满眼春":风从东方吹来满眼都是明媚的春色,
"花城柳暗愁杀人":繁花满城柳叶成荫令人极愁春将去。
# 杀:一作几。,暗:一作禁。,花城:河南府城,在今河南省洛阳附近。
"复宫深殿竹风起":重重的宫深深的殿微风拂动竹枝,
# 竹风:风吹竹子响声,比喻箫笛一类乐器演奏的音乐。,复:重,指宫内殿舍很多,一重连一重。
"新翠舞衿净如水":新竹翠绿水一样洁净好像舞衣飘动。
# 新翠舞衿净如水:新翠舞衿:新绿色的舞衫。这里比喻新竹。净如水:形容服装色彩纯净。衿净:一作襟静。
"光风转蕙百余里":阳光和春风催发百余里的蕙草生长,
# 光风转蕙:阳光和春风催惠草生长。
"暖雾驱云扑天地":暖雾追赶着行云腾入空扑向地。
"军装宫妓扫蛾浅":穿着军装的宫女画的眉毛轻浅淡薄,
# 军装宫妓:穿着军装的宫女。
"摇摇锦旗夹城暖":锦旗飞扬舞动,通道里一片喧闹。
# 夹城:唐玄宗时所筑,从皇宫暗通曲江等贵族游乐地区的复道。
"曲水漂香去不归":曲江上漂流的落花随水远去再不返,
# 曲水:即曲江。在陕西长安东南。
"梨花落尽成秋苑":雪白的梨花落光了春苑变成了秋苑。
# 苑: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后来多指帝王游乐打猎的场所。,秋:一作愁。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三月)》是一首杂言乐府诗,以暮春宫廷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春日景象、宫廷游乐,运用层层渲染、比兴寄托的手法,既展现了三月春光将逝之景,又借“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的春残之叹,委婉讽刺宫廷的奢靡腐朽,寄寓对繁华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几人”“光风转蕙百馀里,暖雾驱云扑天地”等,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但同时也流露出春天即将过去的忧愁,借景抒发了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宫廷腐朽生活的隐忧。
3. 分段赏析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三月)》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笔下,在应试组诗中别具一格。不同于常人描绘三月蜂飞蝶舞、桃红柳绿的俗套视角,李贺另辟蹊径,将笔触深入深宫,以细腻笔触勾勒暮春宫廷生活图景,实现艺术表达与思想内涵的双重突破。诗歌开篇以“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几人”奠定基调,东风送暖、繁花满城的盛景中,暗藏春光将逝的惆怅。随后,诗人将镜头聚焦宫廷深院,“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襟静如水”一句巧妙运用通感与拟人,将摇曳的竹影与宫女翩跹的舞姿相融合,构建出虚实相生的艺术画面。继而以“光风转蕙百馀里,暖雾驱云扑天地”展开宏大场景,通过夸张笔法描绘惠草绵延、雾霭蒸腾的蓬勃春景,为后文蓄势。诗至后半,笔锋陡转,展现宫廷春日游乐场景:“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宫女身着军装、淡扫蛾眉,皇家出游队伍旌旗招展,尽显奢华与荒诞。而“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作为全诗“诗眼”,表面写落花随水、春光消逝,实则暗含对宫廷奢靡之风的辛辣讽喻。“去不归”“成秋苑”既呼应暮春主题,又隐喻腐朽王朝盛景难继的命运,将自然时序更迭与社会现实批判巧妙交织,以含蓄笔法实现意境升华。在艺术手法上,李贺采用由远及近、层层递进的叙事结构,从全域春色到宫廷局部,再延伸至郊野风光,最终回归宫廷生活,如抽丝剥茧般逐步揭示主题。全诗语言明快却不失蕴藉,意象丰富而不显堆砌,于平易中见深邃,在绮丽间藏讽喻,充分彰显李贺浪漫主义诗风的独特魅力与青年诗人敢于针砭时弊的胆识魄力。
4. 作品点评
此诗以“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为诗眼,前序铺陈皆为此蓄势。李贺采用由远及近、层层渲染的手法,从全域春色到宫廷新竹,再以蕙草暖雾作侧笔铺垫皇家春游,最后以春光消逝之叹暗喻时事,将自然时序与社会现实巧妙勾连。全诗结构行云流水,于绮丽笔触间暗藏讽喻,尽显青年李贺构思之精妙与针砭时弊之胆识。
上一篇:唐·孟郊《赠别崔纯亮》
下一篇:唐·白居易《好听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