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g
xīn
xíng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1
xué
chǔ
yín
bìng
shāng
yōu
qiū
姿
bái
shēng
fēng
dēng
qīng
lán
gāo
xiē
luò
zhào
fēi
é
shēng
níng
chén
hún
mèng
zhōng

译文

“咽咽”地效法楚辞吟咏着哀怨的诗句,我多病的身躯经受不住幽冷的侵袭。年轻的躯体益现出衰飒白发早生的“秋姿”,只见风雨中残枝败叶纷纷飘落。灯油将尽的灯焰闪朔着宛如鬼火的青光,飞蛾在扑打着燃焰将熄灭的残光。背后古旧的墙壁上积满厚厚的尘灰,我这羁旅客之魂在幽梦中还喃喃自语。

逐句剖析

"咽咽学楚吟":“咽咽”地效法楚辞吟咏着哀怨的诗句,

# 楚吟:指楚辞那忧愤深广的长吟。《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诗:“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咽咽:呜咽哀切之声。唐僧鸾《赠李粲秀才》诗:“愁如湘灵哭湘浦,咽咽哀音隔云雾。”

"病骨伤幽素":我多病的身躯经受不住幽冷的侵袭。

# 幽素:幽寂,寂静。唐李商隐《房中曲》:“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唐李贺《示弟》诗:“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秋姿白发生":年轻的躯体益现出衰飒白发早生的“秋姿”,

# 秋姿:犹老态。

"木叶啼风雨":只见风雨中残枝败叶纷纷飘落。

# 木叶:树叶。《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灯青兰膏歇":灯油将尽的灯焰闪朔着宛如鬼火的青光,

# 兰膏:古代用泽兰子炼成的用来点灯的油脂。《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容备些。”王逸注:“兰膏,以兰香炼膏也。”,灯青:谓灯焰显出低暗的青蓝色。王琦汇解:“灯久膏将尽,则其燄低暗作青色。”

"落照飞蛾舞":飞蛾在扑打着燃焰将熄灭的残光。

# 落照:夕阳的余晖。南朝梁简文帝《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密房寒日晚,落照度窗边。”

"古壁生凝尘":背后古旧的墙壁上积满厚厚的尘灰,

# 凝尘:积聚的尘土。《晋书·简文帝纪》:“帝少有风仪,善容止,留心典籍,不以居处为意,凝尘满席,湛如也。

"羁魂梦中语":我这羁旅客之魂在幽梦中还喃喃自语。

# 羁魂:客死者的魂魄。《南史·垣护之传》:“垣氏羁魂不返,而其孤藐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伤心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五言古诗。诗中,李贺以自身处境为蓝本,借多病之躯、秋景之萧索,抒发内心极度的悲苦与孤独。开篇“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直言伤病之痛与内心幽凄;“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借秋景与白发,情景交融,强化悲伤;“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通过衰败之景,烘托孤独落寞。全诗运用借景抒情与烘托手法,营造出冷寂、凄苦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从诗篇末“羁魂”一语推断,此诗大概作于元和年间(806-820),当时作者应举失败,困居长安。李贺拥有绝伦的才华、脱俗的识见和精颖的诗思,却遭逢不遇,岁月蹉跎。他的心虽处于青春之龄,却长久沉浸在凄伤的境态中,故而自然会唱出这支“伤心”之曲。尽管伤心是李贺诗中常见的情感,或明或暗地有所流露,但在他留存的二百余首诗作里,诗题明确写有“伤心”字样的唯有《伤心行》这一首,因此,这首诗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自伤身世的诗。描绘了诗人自己悲咽着学楚地的歌谣,病痛与骨伤让内心充满幽愁。诗中展现出如秋般衰老的容貌生出白发,树叶在风雨中似有啼哭声,屋内灯油将尽、飞蛾在残照里飞舞,古老墙壁布满凝尘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极为凄苦、冷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因自身伤病、身世坎坷而产生的孤独、悲伤与愁苦之情。借这些衰败、凄凉的景象,深刻地写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伤痛与对命运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借“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之景,将秋景的萧索、白发的出现以及木叶在风雨中的“啼”声相融合,抒发内心的悲苦与凄凉。又如“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古壁生凝尘”,借屋内灯油将尽、飞蛾乱舞、古壁凝尘的衰败景象,烘托孤独落寞的心境。烘托:“咽咽学楚吟”以悲咽的学吟之声,烘托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愁苦。而“木叶啼风雨”通过风雨中木叶的“啼”声,进一步强化凄凉氛围,突出诗人悲伤的情绪。

3. 分段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八句可清晰划分为上下两层。前四句构成第一层,开篇便以三句着力刻画自身形象。首句“咽咽”生动描摹出悲吟之声,呈现出诗人专注学习楚辞,吟咏着饱含忧怨哀愤诗句的情景。次句写诗人多病的身体难以抵御幽冷清寂氛围的侵扰。第三句则展现出诗人年纪轻轻却已华发早生,尽显“秋姿”的衰飒之态。第四句“木叶啼风雨”,笔触陡然一转,切入环境景物描写。描绘出在风雨中,残枝败叶纷纷飘零的画面。这一环境描写,一方面为诗人自身悲凉的处境渲染氛围,起到烘托作用;另一方面,也以风雨中的木叶作比,形象地象征着诗人“病骨”“秋姿”般脆弱且饱经沧桑的状态,强化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同时,此句写景还自然地引出了下一层对身边琐碎景物的描绘,顺利实现诗歌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的过渡,可谓“一石三鸟”,短短数字,却蕴含着深厚的意蕴,营造出开阔的意境。后四句为第二层,先以三个诗句细致勾勒身边的景物。眼前,灯油即将燃尽,灯焰闪烁着幽暗中似鬼火般的青光,飞蛾在奋力扑向那即将熄灭的残光;身后,古旧的墙壁积满厚重的尘灰。在这般阴森、鬼气弥漫的环境里,末句刻画了李贺这位羁旅之人,即便在幽梦之中,诗魂仍在喃喃自语。这后四句先对周围的残灯、落照、飞蛾、凝尘等景物展开描写,最后以羁魂夜语的形象为这些琐碎景物增添一抹深沉的色彩。这一描绘,不仅加重了全诗阴暗、悲凉的整体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因“病骨”“秋姿”而生的枯寂凄伤情怀,如同在脸颊上精心添上一笔,使诗人的形象愈发丰满、神情毕现;而且与诗歌开篇的“咽咽学楚吟”首尾呼应、相互补充,表明诗人漂泊的羁魂,即便在虚幻的梦境里也无法挣脱愁苦的束缚,依旧在低声吟唱着哀伤的诗句。这最后一句同样实现了“一石三鸟”的艺术效果,文字简短却意境深远、内涵丰富。

4. 作品点评

纵观《伤心行》这首诗,全篇四十个字,虽无一处直白提及“伤心”二字,然而在诗人自身形象与周遭景物的相互交融、相互映衬之下,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清晰地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由来已久且沉重不堪的伤心之感。这种伤心,如同暗流涌动,贯穿全诗,将诗人那颗已然破碎不堪的心毫无保留地展露出来。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一位正值青春年华、才华横溢的诗人,在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环境中,举步维艰、命运多舛的不幸境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高才不偶,羁绁京华。吞声拟《骚》,茕茕在疚。时凋鬓改,闻落叶亦成啼声。灯青膏歇,槁灭将及也。落照蛾飞,光辉难再也,嘘拂无人,则微尘陈结,欲诉何由?梦中独语,心之云伤,良已极矣!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长吉于骚,理不及而词过之,前人以为定评。严沧浪云:天地间自无此一体不得。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结句心魂颠倒,凄其欲艳。

清范大士《历代诗法》

# 昌谷诗读者当以意会,不可细着诠解,一明诗味灭矣。

清王士禛《唐贤小三昧集》

# 李自命苦吟,五言诗殊未见才思。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齐己《海棠花》

下一篇:唐·罗隐《淮南送工部卢员外赴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