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行将久":马走了很久,
"征途去转难":征途上愈走愈难。
"不知边地别":不知道边地气候有差别,
# 边地别:指边地的气候与内地有区别。
"只讶客衣单":只惊讶衣服太单。
"溪冷泉声苦":溪水清冷泉声苦,
"山空木叶干":山里空空树叶干。
"莫言关塞极":不要说关塞是极边,
"云雪尚漫漫":还有那云雪迷迷漫漫。
# 漫漫:无穷无尽。
"古镇青山口":居庸古镇雄踞青山口,
# 青山:指居庸山。,古镇:指居庸关。
"寒风落日时":日落时分寒风狂袭。
"岩峦鸟不过":山石险峻鸟儿难飞,
"冰雪马堪迟":冰坚雪厚战马行走迟迟。
# 堪迟:意为勉强迟迟行进。迟,敦煌残卷作“遑”。
"出塞应无策":出塞征战缺乏良策,
# 策:安边之策。
"还家赖有期":回家需要找个时机。
"东山足松桂":东山松桂长得很茂盛,
# 东山:东晋谢安隐居之地。
"归去结茅茨":还不如回去结茅隐居。
"登顿驱征骑":我骑着战马翻山越岭来回奔忙,
# 征骑:指战马。,登顿:上上下下,指翻山越岭,行路艰难。
"栖迟愧宝刀":漂泊失意令我愧对佩带着的这把战刀。
"远行今若此":没想到这次求仕远行现在会这样,
"微禄果徒劳":为了微薄的俸禄奔波结果是空自苦劳。
# 微禄:微薄的俸禄。
"绝坂水连下":水流冲刷着极陡的山坡接连而下,
# 水:敦煌残卷作“冰”。,绝坂:极陡的山坡。
"群峰云共高":群峰皆高耸直入云霄。
"自堪成白首":蹉跎岁月应当已成满头白发,
# 自堪:应该、应当、应可的意思。
"何事一青袍":何必去当这小官着一身青袍。
# 青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员服青袍。意谓官职卑微。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律诗,也是一组边塞纪行诗。描绘了征途中边地云雪弥漫的萧飒环境,记述入居庸关时追思先贤的感慨,抒发怀才不遇、身屈卑位的愤懑,体现了诗人对边地风光的观察与仕途失意的复杂心绪。
2. 写作手法
正面描写:“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直接描写了溪水寒冷,泉声悲苦,山林空荡,树叶干枯的景象,从正面展现了边塞的苦寒与萧瑟。多感官描写:“溪冷泉声苦”从听觉角度,写泉声的悲苦,让人感受到寒冷带来的凄苦;“山空木叶干”从视觉角度,呈现出山的空旷和树叶干枯之态,多种感官结合,使读者更真切体会环境恶劣。渲染:“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通过描写寒风、落日、飞鸟难越的山峦、慢行的马匹,渲染出边塞的孤寂、艰险与寒冷氛围。情景交融:“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诗人面对边塞的艰难,生出出塞无策的无奈,借归隐之念,将仕途失意之情融入对未来归隐生活的想象中。首尾呼应:第一首中,首联“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写行役艰难,尾联“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再次强调征途漫长艰难,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俯仰结合:“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绝坂水连下”是俯视所见水流奔泻之景,“群峰云共高”是仰视所见山峰与云齐高之象,俯仰结合,展现出宏大的空间感与行路艰难。借景抒情:“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借冷泉、空木之景,抒发边塞苦寒的悲怆之感;“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以荒寒之景,烘托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直接点明自己单人独骑已行走许久,无论是前往清夷军送兵的“去”路,还是如今返入居庸关的“转”途,都充满艰难。“匹马”一词,瞬间勾勒出孤独无依的形象;“行将久”暗示着路途遥远、身心疲惫;而“难”字,既包含山路的崎岖坎坷,也暗指边地冰雪严寒带来的苦楚,为后文描写边塞寒冷巧妙地埋下伏笔,起到了过渡作用。颔联“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诗人以独特的角度,不说边塞之寒,而是说自己原不知边塞与内地气候差异如此之大,此刻只惊讶于客子衣服的单薄。这里妙在“寒”字不直接说穿,诗人送兵去时正值秋天,边塞寒冷尚不明显,与内地差异不大,可冬日回还,北风呼啸、积雪遍地,才真切感受到寒不可挡。“不知”实为早已深知,这种委婉含蓄的表达,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已能感受到那阵阵寒气,达到了“不寒而栗”的艺术效果。颈联“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进一步深入刻画寒冷。上句正面点出“冷”字,但并非直接写人的感受,而是通过泉水流动声音的悲苦来间接传达。连泉水都因寒冷而发出悲咽之声,人的寒冷困苦自然不言而喻。下句写山上树木,在寒威的侵袭下,叶子全部干枯掉落,诗人通过描写树木在寒冷中的状态,曲折地传递出人的感受。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将令人发怵的酷寒,借助水和树,表现得一波三折、深入细腻。同时,这也是对居庸关一带实景的生动描绘,居庸关地处险峻峡谷,两边峰峦耸立,一溪流过,诗人用精炼的文字,为读者展现出一幅雄浑苍凉的画面。尾联“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在着力描写居庸关的严寒后,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前路,从边塞描写自然地转到行役描写。诗人告诫自己和读者,不要以为过了居庸关,就走出了艰险、高寒的关塞,前面云雾弥漫、冰雪覆盖,征途依旧漫长。此联与首联“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遥相呼应,全诗以行役起笔,着重描写边塞,最后又以行役收尾,形成回环结构,给人严谨、浑然一体的美感,把行役的艰难与边塞的寒冷紧密结合,生动形象,感人至深。第二首:首联“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短短十个字,既清晰地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为寒风萧瑟的落日时分,地点是青山口的古镇,同时也为整首诗刻意渲染出一种苍凉、凄清的环境大背景,奠定了情感基调。颔联“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诗人描写自己眼前所见景象,险峻的山峦连飞鸟都难以飞越,冰雪覆盖的道路让马匹都行走迟缓,勾勒出一幅冰雪凄迷、前路艰难的画面。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更暗示了诗人对自己仕途前景的迷茫与无奈,借景抒情,将内心的愁绪融入到景物之中。颈联“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诗人总结此次出塞的收获,面对时局的混乱、阴暗,看到良臣进阶无路的现实,内心充满失望与愤懑,由此产生了暂居家中修身养性的想法。这里直接抒发情感,将个人的遭遇与对时局的看法紧密相连,使诗歌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刻。尾联“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诗人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等待时机的故事。通过对先贤事迹的回忆,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归去”的念头。但诗人的“归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归隐,而是为了更好地出仕,是保存实力、积累力量的一种策略,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思考与抉择。全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将凄美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后四句抒情议论,在总结出使收获的基础上,借先贤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过渡自然,情感真挚。第三首:首联“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以对仗的形式,写自己由居庸关继续南行的情景。“登顿”描绘时而登山、时而下坡的艰难行进过程,“栖迟”则表示驻马小憩。诗人说驱马赶路时十分劳苦,而驻马休息时又忧从中来,深感有负于随身佩戴的宝刀。“行亦忧,驻亦忧”,短短六个字,将归途中的厌倦、惆怅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颔联“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诗人感慨此次远行,于国没有建立功绩,于自身也没有得到实际的益处,只是白白地耗费精力罢了。“微禄”在这里借代自己俸禄微薄的县尉官职,“徒劳”一词遥承第二首中“出塞应无策”的无奈,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失落与不满。颈联“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诗人借沿途景物来描写“登顿”的艰难。向下看,陡峭的山坡上水流连续不断地奔泻而下;向上望,群峰高耸入云,与云几乎相接。一俯一仰之间,通过高低对比和景物的变换,不仅营造出一种行进的动感,更形象地表现出山高谷深、上下艰难的情景,再次突出了一个“难”字,既指路途之难,也暗含人生之路的艰难。尾联“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作为该首诗乃至整组诗的结尾,有着收束全篇的作用,如同条条江河归大海般自然。诗人感叹,以上种种艰难困苦、无奈惆怅的情景,自然会催人白发,不禁懊悔自责:为何要身着这区区一领代表九品县尉的青袍,让自己如此不开心呢?此句将诗人对卑宦的不满、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推向高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 作品点评
这组诗沉郁雄浑,至情动人,显著特点为章法严密。各首意有侧重、写法各异,相对独立又秩序井然、相互呼应,逐步深化主题。如第一首从青夷军写起,次首正写入关,末首写离关,次序不可变乱;发端写行程久、征途难,领起全诗,置于首篇首联,“莫言”二句为行进不驻语气,置于首篇结尾,颇具匠心。诗中写跋涉之苦,先点“难”字,再以衣单溪冷、寒风落日等层层渲染;写卑宦之叹,通过“出塞”“无策”“愧”对“宝刀”等反复抒写,情景契合,诗意沉至深厚。高适特擅七古,五律亦身手不凡,明人高标尊其为五律正宗,称“骨格浑厚”(《唐诗品汇·五言律诗叙目》),此篇足可见之。(李云逸)
# “不知边地别”二语,讽咏不厌。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唐云:高诗主气骨,此是其幽细者。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泉声苦”、“木叶干”,曲尽边塞之景。
明李攀龙《唐诗选》
# 周珽曰:雄浑悲慨,是盛唐人口吻。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此奉使才入居庸,尚未至青夷军。边塞途民,匹马已难,何况日夕?加一倍写法,为下去“转难”作势。不知边地早寒,尚是内地单衣。五,六但写途中景色,而边地之所以“别”,客衣之所以“单”自见。在行者已觉是无尽头,而所使之地尚漫漫未至,将来雨雪更苦。“莫言”二字自慰目前,亦见边塞之行路难也。怨诽之意一毫不露。
清屈复《唐诗成法》
# 由行役而写到边塞,复由边塞而转入行役,意绪环生,如见当日匹马过关之状。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 陈德公曰:五、六景联生肃,不同浑便。评:轻省殊似嘉州。三、四非阅历过来者不解。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情景俱真。
明袁宏道《唐诗训解》
上一篇:唐·李白《赠瑕丘王少府》
下一篇:唐·柳宗元《春怀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