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兰兮麋芜":秋天的兰草和细叶芎藭,
# 麋芜:即蘼芜,细叶芎藭,叶似芹,丛生,七、八月开白花。根茎可入药,治妇人无子。以下六句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迎神所唱。,秋兰:古所谓兰草,叶茎皆香。秋天开淡紫色小花,香气更浓。古人以为生子之祥。
"罗生兮堂下":遍布在堂下的庭院之中。
# 堂:神堂。,罗生:并列而生。
"绿叶兮素华":嫩绿叶子夹着洁白小花,
# 素华:一作“素枝”,开满白花的枝杈。华:原作枝,《楚辞考异》引一本作华。王逸《楚辞章句》释此句为吐叶垂华,则本作华,今据改。
"芳菲菲兮袭予":香气浓郁沁入我的肺腑。
# 予:我,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自谓。,袭:指香气扑人。一说侵袭。,芳菲菲:香气浓郁。
"夫人自有兮美子":人们自有他们的好儿好女,
# 美子:美好的孩子。,夫:发语词,兼有远指作用。
"荪何以兮愁苦":你为什么那样地忧心忡忡?
# 何以:因何。,荪:溪荪,石菖蒲,一种香草。古人用以指君王等尊贵者。诗中指少司命。
"秋兰兮青青":秋天的兰花真茂盛,
# 青青:借为“菁菁”,草木茂盛貌。
"绿叶兮紫茎":绿叶紫茎郁郁葱葱。
"满堂兮美人":满堂上都是迎神的美人,
# 美人:指祈神求子的妇女。一说指参加祭祀的人们。
"忽独与余兮目成":忽然间都与我致意传情。
# 目成:用目光传情,达成默契。,余:我,少司命自谓。,忽:很快地。
"入不言兮出不辞":我来时无语出门也不告辞,
"乘回风兮载云旗":驾起旋风树起云霞的旗帜。
# 云旗:以云为旗。,回风:旋风。
"悲莫悲兮生别离":悲伤莫过于活生生的离别,
# 悲莫悲:悲没有比……更悲。
"乐莫乐兮新相知":快乐莫过于新结了好相识。
"荷衣兮蕙带":穿起荷花衣系上蕙草带,
# 蕙带:蕙草编织的衣带。,荷衣:用荷做的衣服。
"儵而来兮忽而逝":我忽然前来又忽然远离。
# 逝:离去。,儵:同“倏”,快速、迅疾的样子。
"夕宿兮帝郊":日暮时在天帝的郊野住宿,
# 帝郊:天界。
"君谁须兮云之际":你等待谁久久停留在云际?
# 须:等待。因大司命受祭结束后升上云端等待,故少司命这样问。,君:少司命指称大司命。
"与女沐兮咸池":我与你同浴于咸池之中,
# 与女沐兮咸池:此句上原有“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王逸无注。《考异》云:“古本无此二句。”按此二句与《九歌·河伯》中二句重复,当是由《河伯》所窜入。女:汝。咸池:神话中天池,太阳沐浴的地方。
"晞女发兮阳之阿":到日出之处把头发晾干。
# 阳之阿:即阳谷,也作旸谷,神话中太阳升起的地方。,晞:晒干。
"望美人兮未来":远望美人啊仍然没有来到,
# 美人:此处为大司命称少司命。大司命在云端,少司命尚在人间受祭,所以大司命这样说。
"临风怳兮浩歌":我迎风高唱恍惚幽怨。
# 浩歌:放歌,高歌。,怳:神思恍偬惆怅的样子。
"孔盖兮翠旍":孔雀翎制车盖翠鸟羽饰旌旗,
# 翠旍: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旌旗。旍,同“旌”。,孔盖:用孔雀羽毛装饰的车盖。
"登九天兮抚彗星":你升上九天抚持彗星。
# 彗星:俗称扫帚星,古代传说中是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恶星。,抚:持。,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此处指天之高处。
"竦长剑兮拥幼艾":一手举长剑一手抱幼童,
# 幼艾:少年儿童,即《礼记·月令》所说“养幼少”的“幼少”。,拥:抱着。一说保护。,竦:肃立。此处指笔直地拿着。
"荪独宜兮为民正":唯有你最适合做百姓的尊长。
# 正:主宰。
"按前篇注说有两司命":按照前一篇的注释所说,有两位司命神,
"则彼固为上台":那么前者固然是上级尊神,
"而此则文昌第四星欤":而后者则是文昌星中的第四颗星吗?
战国时期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屈原(前340?~前278?),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名平,字原,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早年深得楚怀王信赖,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却遭贵族子兰、靳尚等人谗害而去职。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汨罗江。屈原在楚国地方文艺的基础上,创作出“骚体”形式,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其以华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化神话传说,抒发热烈感情,塑造鲜明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祭祀少司命女神的曲,借秋兰麋芜、云旗回风等自然意象与人神对话、离别重逢的戏剧场景,展现了楚地巫风祭祀的庄严与浪漫,既表达了对生命繁衍的祈愿,又塑造了兼具神性与人性的少司命形象。
2. 写作手法
烘托:“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句中“秋兰”与“麋芜”为楚辞中典型的香草意象,象征洁净、美好与神圣。二者“罗生”于祭祀厅堂之下,以植物的清幽芳洁,暗喻祭祀场所的庄严纯净,烘托出神灵降临前的肃穆氛围。
3. 分段赏析
此诗开篇“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两句,一方面是对少司命这位呵护生命的女神的映衬,另一方面亦隐含此祭祀旨在祈求子嗣的深意。这两句不仅进一步凸显了诗的主旨,更折射出一种古老的民俗传统。少司命初始便对兰草致以赞叹,同样暗喻着生子的吉兆。“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意谓前来参与迎神祭祀的女子众多,皆期盼得子育女,向她投以祈盼的目光,而她亦报以会意的眼神。她愿成全众人的美好心愿。既已与众人“目成”,便无愁苦可言。她见祭堂上众人的虔诚与礼敬,心领神会,“入不言”而“出不辞”,满意离去。她乘着旋风,旌旗上缀满云霞。因结识诸多知己而倍感欢愉,又因与众人将别而心生怅惘。此乃将人的情感与神性相通,尽显女神的多情之态。“荷衣兮蕙带”是女神自述服饰及离开祭堂的情景,相较之大司命的“云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更显女性特质。“夕宿兮帝郊”则言明其离去后所往之地。“与女沐兮咸池”诸句皆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先是回应少司命的询问:“我等候你,欲陪你至咸池洗发,于阳阿之地晒发。因久候不至,故于云端怅然伫立,临风高歌。”篇末描绘少司命升天后的形象:一手直执长剑,一手怀抱孩童,勾勒出守护孩童的光辉形象。她不仅是送子之神,更是庇佑儿童之神。“荪独宜兮为民正!”实则唱出了广大民众对少司命的尊崇与爱戴。
4. 作品点评
《九歌・大司命》与《九歌・少司命》这两首是都是一方面借人物独白直抒胸臆,将角色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袒露于读者眼前;另一方面通过对方的视角,以倾慕与赞颂从侧面勾勒形象,实现角度变换与深度融合。这种彼此映照的手法,使每一段唱词都成为“他”与“我”的情感共鸣。这两首诗也都采取了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所以辞采华丽,又韵味深长。
# “忽独与余兮目成”曲尽丽情,深入冶态。裴铏《传奇》,元氏《会真》,又瞠乎其后矣。
明杨慎《升庵诗话》
#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虽尔怳忽,何言之壮也!“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是千古情语之祖。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 开手以堂下之物起兴,步步说来;中间故意作了许多波折,肆意摇曳,但觉神之出入往来,飘忽迷离,不可方物;末以赞叹之语作结。与《大司命》篇一样机轴,极文心之变化,而步伐井然,一丝不乱。
清林云铭《楚辞灯》
上一篇:先秦·佚名《緜》
下一篇:先秦·佚名《老子(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