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礼兮会鼓":祭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
# 会鼓:急疾击鼓,鼓点密集。,成礼:指祭祀之礼完毕。
"传芭兮代舞":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
# 代:交互,更替。,芭:通“葩”,一种香草。
"姱女倡兮容与":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
# 容与:舒缓。,倡:同“唱”。,姱:美好。
"春兰兮秋菊":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
"长无绝兮终古":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 终古:久远。,长无绝:永远不断。
战国时期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屈原(前340?~前278?),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名平,字原,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早年深得楚怀王信赖,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却遭贵族子兰、靳尚等人谗害而去职。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汨罗江。屈原在楚国地方文艺的基础上,创作出“骚体”形式,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其以华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化神话传说,抒发热烈感情,塑造鲜明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祭歌,也是一首祭祀礼仪诗。诗歌介绍了楚国祭祀仪式中送神环节的场景:以密集的鼓点烘托气氛,以传递香草、交替起舞的方式营造热烈氛围,由美丽的女巫领唱,青年男女相伴而舞,并以传递春兰秋菊表达祝福。诗歌表达了楚人对神灵的虔诚礼敬之情,以及对美好祝愿的寄托,展现了先秦时期楚地祭祀文化的独特风貌和浪漫情调。
2. 分段赏析
《九歌·礼魂》开篇“成礼兮会鼓”,既点明祭祀仪式的完成,又以密集的鼓声营造出庄严热烈的氛围。这鼓声不仅是对前面十篇祭祀的总结,更与《东皇太一》“扬枹兮拊鼓”、《东君》“縆瑟兮交鼓”等篇章中的鼓乐场景遥相呼应,展现出楚地祭祀文化中鼓乐的重要地位。紧接着“传芭兮代舞”描绘出祭祀的高潮场景:人们手持香草,一边传递一边起舞,这种“传花伴歌伴舞”的形式,与《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等篇章中神巫翩跹的舞姿形成巧妙呼应,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祭祀图景。“姱女倡兮容与”一句,刻画了领唱女巫优雅从容的姿态。“容与”二字,既表现出祭祀仪式的庄重,又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神韵,这与《湘君》《湘夫人》“聊逍遥兮容与”的描写一脉相承,展现了楚辞特有的浪漫气质。最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两句,以春兰秋菊象征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希望这种祥和美好的景象能够永远延续下去的愿望。这两句不仅是对前面祭祀场景的总结,更以香草美人的意象贯穿全篇,与《九歌》中其他篇章如《少司命》“临风怳兮浩歌”等形成呼应,体现了《九歌》香草美人传统的完整性。整首诗虽然简短,却通过“成礼-传芭-女倡-祝颂”四个层次,完整呈现了祭祀仪式的全过程。从鼓乐齐鸣的热烈开场,到传花起舞的欢乐场景,再到女巫优雅的领唱,最后以美好的祝愿作结,层层递进,结构严谨。诗中密集的鼓声、飞舞的花朵、优雅的女巫、芬芳的香草,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动感和生命力的祭祀画卷,既展现了楚地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又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虔诚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按此篇言礼魂享祀于无穷,以比忠臣享名于无穷,亦赋而比也。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
# 《湘夫人》篇妙于繁,《礼魂》妙于简,二十七字,包括无穷。首三句情文悉备。“传芭兮代舞”,无限节目,他人数十字不能了者,五字了之。“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即庙食勿替之意耳。写得风华掩映,才人多情。惟《九歌》方不愧此语也。读《九歌》者,涵咏既久,意味自深。
清贺贻孙《骚筏》
下一篇:先秦·佚名《史记引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