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有酤酒者":有一个卖酒的宋国人,
# 酤:卖。后文或令孺子怀钱挈壶而往酤中意为买酒。
"升概甚平":酒给的分量很足,
# 升概甚平:容器量酒量的很平,意思是分量很足。升概,装酒的器具,此处指量器。
"遇客甚谨":对待顾客十分小心恭敬,
# 谨:恭敬,小心,这里指有礼貌。,遇:对待,招待,引申义,本义是逢。
"为酒甚美":酿制的酒也很好喝,
# 为:酿造。
"悬帜甚高":卖酒的标帜挂得很高很显眼,
# 帜:幌子、酒旗,引申义,本义是旗帜。
"然贮而不售":然而酒就是卖不出去,
# 不售:卖不出去。
"酒酸":酒都发酸了。
"怪其故":他感到很奇怪,
# 故:原因。,怪: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于是去问他所熟识的邻居长者杨倩。
"倩曰":杨倩说:
"“":“你家的狗很凶猛吧
"?“":?”
"曰":卖酒的说:
"“":“狗凶猛
",":,
"则酒何故而不售":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
"曰":杨倩说:
"“":“因为人们害怕它呀
"。":。
"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有人让小孩带着钱,提着酒壶去买酒,
# 挈:携带。,孺子:小孩子。,或:有人。
"而狗迓而龁之":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
"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
"夫国亦有狗":国家也有猛狗。
"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之术,想要用它使大国的君王明察起来,
# 道:本领。
"大臣为猛狗迓而龁之":有的大臣就是恶犬,迎面扑来咬他们。
"此人主之所以为蔽":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
"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也是有本领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战国末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非(前280?~前233),即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哲学家。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事荀子。曾献策韩王未被用,著文《孤愤》《五蠹》《说难》受秦王重视,却因谗害死于秦狱。他吸收道、儒、墨各家的思想,继承发展前期法家思想,集法家学说的大成,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很大。著有《韩非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寓言体散文,通过讲述宋人卖酒因恶狗凶猛阻客导致酒酸滞销的故事,类比国家中权臣如“猛狗”般阻挠有道之士向君主进言的现象,揭示了君主被蒙蔽、贤才不得重用的社会弊端,表达了对统治者应清除奸佞、广纳贤才的劝诫。
2. 分段赏析
“宋人有酤酒者”,此句以平实语言开篇,点明故事主体,一位宋国卖酒者。通过“酤酒者”的身份设定,为后文“酒酸不售”的矛盾埋下伏笔,暗示表面现象与本质问题的反差。“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四句排比,以“平”“谨”“美”“高”四字精准概括卖酒者的经营之道:量酒公平、待客恭敬、酒质醇厚、酒旗醒目。通过层层铺陈,塑造出理想的商人形象,与后文“酒酸”的结果形成强烈反差,凸显寓言的讽刺性。“然贮而不售,酒酸”,“然”字陡转,揭示矛盾核心:看似完美的经营却导致失败。以“贮而不售”“酒酸”的结果反讽前文的“尽善尽美”,暗示问题并非出在产品本身,而是隐藏的体制性缺陷,为下文的“猛狗”隐喻铺垫。“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通过人物动作推动情节发展。“怪”“问”二字体现卖酒者的困惑与求索,引出智者杨倩的解答,将叙事转向哲理层面,体现韩非子“以事喻理”的论述特色。“汝狗猛邪?”,杨倩以“狗猛”点破症结,看似答非所问,实则以反常识的答案揭示本质。此句运用隐喻手法,将“猛狗”象征权臣佞臣,暗示国家治理中“人祸”大于“天灾”的深刻哲理。“人畏焉……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通过“孺子怀钱挈壶罋”的具体场景,生动展现猛狗阻人买酒的荒诞逻辑。以日常小事映射政治大病,说明贤才因权臣阻挠而不得进用的现实,逻辑链条严密,极具说服力。“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将“狗猛酒酸”的寓言直接类比国家治理。以“猛狗”喻佞臣,指出君主被蒙蔽的根源,提出“清君侧”的治国主张。韩非子借此批判法家思想中的“术治”理念,强调君主需明辨忠奸。
3. 作品点评
韩非子在寓言中通过两个看似无关的现象,恶犬与酸酒,构建起严密的结构。文章开篇以四个排比句式勾勒酒肆经营场景:“量器精准,待客恭谨,酒质醇厚,酒旗醒目“,四组“甚”字的重复使用形成铺陈,强化了酒家经营规范的正面形象。这种经营优势与最终酒酸滞销的结果形成强烈反差,矛盾在开篇即形成悬念。作者并未直接解谜,而是借杨倩之口抛出看似离题的发问:“店中是否有恶犬?”这种提问构成行文转折的关键。通过层层递进的询问,最终揭示原因:凶犬阻客导致无人问津,酒质虽佳却积压酸败。这种迂回论证既保持思辨的紧张感,又暗合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该寓言将市井琐事升华为政治隐喻,以犬吠喻权臣阻隔,以酒酸喻贤才埋没,揭示了封建体系中人才被阻隔的症结。其启示在于:现实世界中诸多现象存在隐性关联,表面孤立的事件可能受制于潜在机制,这正是需要系统观察的思维盲区。通过日常事例阐释复杂关系,体现了观察视角与分析方法的独特价值。
上一篇:先秦·荀子《荀子·修身(节选)》
下一篇:先秦·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