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朝代:隋作者:江总浏览量:2
hàn
tiān
lěng
biān
yuè
guì
qiū
wǎn
luán
jīn
xiàn
yáo
qiǎn
liú
lún
suí
liè
xiù
宿
dòng
zhú
cǎi
yún
héng
fān
xiè
lèi
shù
fǎn
jiān
chóu
shí
zhù
xiàng
hóng
zhuāng
xiū

译文

银河边的星榆散发着冷寂气息,天河畔的月桂笼罩着秋夜清寒。柔情蜜意期待着今夕的相逢,轻盈身影飘渡过浅浅的银河。星轮随着群星的轨迹转动,归路在彩云的缭绕中浮泛。她眼波流转如翻涌的泪潮,素带束腰却缄默着万千愁绪。此时人间的织机暂且停息,独对镜中红妆露出羞涩容仪。

逐句剖析

"汉曲天榆冷":银河边的星榆散发着冷寂气息,

# 天榆:又称白榆,天上星名。此处泛指仙境中所植的珍异卉木。,汉:指银河。

"河边月桂秋":天河畔的月桂笼罩着秋夜清寒。

# 月桂:传说月亮中有桂树,故云。,河:银河。

"婉娈期今夕":柔情蜜意期待着今夕的相逢,

# 夕:初学记作夜。,婉娈:缠绵情深。

"霰飖渡浅流":轻盈身影飘渡过浅浅的银河。

# 浅流:亦指银河。

"轮随列宿动":星轮随着群星的轨迹转动,

# 动:类聚作月宿转。诗纪云:一作转。,列:岁时杂咏作刘。

"路逐彩云浮":归路在彩云的缭绕中浮泛。

"横波翻泻泪":她眼波流转如翻涌的泪潮,

"束素反缄愁":素带束腰却缄默着万千愁绪。

# 素:没有染色的丝绸。,束:捆。

"此时机杼息":此时人间的织机暂且停息,

# 息:停。

"独向红妆羞":独对镜中红妆露出羞涩容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七夕诗》是南北朝江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以秋夜星空为背景,围绕牛郎织女的传说展开,描绘了二人相会时的情态与场景。通过对冷寂氛围的营造和复杂心绪的刻画,将神话中的浪漫与怅惘交织,既展现了仙凡相会的动人情境,又传递出佳期易逝的离愁别绪。全诗风格含蓄凝练,借助意象的巧妙组合,在抒情中融合了神话色彩与人间情思,体现了南北朝诗歌注重意境营造与情感表达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陈文学家

江总(519~594),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历仕梁、陈、隋三代。自幼聪敏,以能诗为梁武帝所赏,官至太子中舍人。陈文帝天嘉四年,被征还建康,任中书侍郎,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隋文帝平陈后被迁入长安,后放回。江总的诗以应酬、宴游、写景为多,诗意浮艳靡丽,内容贫乏。陈亡,时有悲慨伤痛之作,情感真切,诗风朴实。其尤善五、七言,五言对仗精严,音律谐和。文以赋、表章、碑铭类为主。诗歌作品有《明庆寺》《哭鲁广达》《闺怨》等。明人辑有《江令君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汉曲天榆冷,河边月桂秋”两句点明七夕背景。“天榆”指银河边的星榆,以“冷”字渲染秋夜清冷氛围;“月桂秋”以月宫桂树点题,既切时令,又借神话意象营造幽远意境,为牛郎织女相会奠定孤寂基调。“婉娈期今夕,霰飖渡浅流”直叙相会情事。“婉娈”状情意缠绵,“期今夕”强调七夕佳期的珍贵;“霰飖”以轻盈姿态写渡河之态,既呼应“浅流”的天河特征,又暗含相会时的迫切与欣喜,动静相生中见柔情。“轮随列宿动,路逐彩云浮”展开想象画面。“轮”指星轮,“列宿”即群星,以星轮转动、彩云浮动的动态,描绘天河归路的奇幻缥缈,既符合天文意象,又以浪漫笔触烘托相会之路的梦幻色彩,倍增神话的空灵之感。“横波翻泻泪,束素反缄愁”刻画人物情态。“横波”代指眼波,“翻泻泪”写织女泪如泉涌,见重逢之悲喜交加;“束素”以素带束腰状身姿,“缄愁”谓愁绪难诉,一“翻”一“缄”对比,将久别重逢的复杂心绪凝练于细节,哀婉动人。“此时机杼息,独向红妆羞”收束于人间联想。“机杼息”暗指织女停织赴会,以人间女子视角想象其情态;“独向红妆羞”以“羞”字传达对牛郎的脉脉深情,既贴合神话人设,又以细腻心理描写,将七夕的相思主题延伸至对人间情爱的共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隋·佚名《绍定三年寿明仁福睿皇太后册宝九首其一》

下一篇:隋·佚名《摄事十三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