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ān
shǐ
使
péi
shàng
shū

朝代:南北朝作者:江总浏览量:2
chuán
wén
yuǎn
xiàng
luò
yáng
fēi
běi
fēng
shàng
nán
guān
guī
yún
sòng
qín
shǒu
huī
qiū
péng
shī
chù
suǒ
chūn
cǎo
fāng
fēi
tài
guān
shān
yuè
fēng
chén

译文

听闻合浦的树叶,远远地向洛阳飞去。胡马感北风尚知嘶鸣,我这囚徒却独独不能归返。目送云彩向家乡飘去,离开琴弦手指仍自挥动。秋蓬失去了安身之处,春草却年年芬芳生长。叹息那关山上的明月啊,风尘早已染脏了游子的衣裳。

逐句剖析

"传闻合浦叶":听闻合浦的树叶,

# 传闻合浦叶:“传闻”两句:据晋刘欣期《兖州记》合浦东有一一杉树,叶落,随风入洛阳城内。合浦:古代郡名。合:类聚误作令。

"远向洛阳飞":远远地向洛阳飞去。

"北风尚嘶马":胡马感北风尚知嘶鸣,

# 北风:出自“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南冠独不归":我这囚徒却独独不能归返。

# 南冠:夏秋楚人之冠。后来也作为远使或囚犯的代称。

"去云目徒送":目送云彩向家乡飘去,

# 去云目徒送:“去云”两句:用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句意。去云:一作注云。

"离琴手自挥":离开琴弦手指仍自挥动。

"秋蓬失处所":秋蓬失去了安身之处,

"春草屡芳菲":春草却年年芬芳生长。

"太息关山月":叹息那关山上的明月啊,

# 太:诗纪云:集作叹。

"风尘客子衣":风尘早已染脏了游子的衣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是南朝陈江总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首两句起兴,借合浦之叶能远飞至洛阳,对比自身流落异域不得归的处境,引发思乡之情;三、四句从南北地理间隔暗寓南北朝政治对立,进一步强化归乡不得的无奈;五、六句化用嵇康诗意,以目送手挥之态,含蓄表达与长安使离别时复杂的情绪;七、八句以秋蓬自比漂泊无依,说春草年年芳菲,徒然增添了自己的惆怅;末两句以关山逗客子,以月光逗风尘,尽显羁旅愁绪。全诗主要以富有感情色彩的意象抒情,格调深沉幽怨,将诗人客居他乡的伤感与急切思归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陈文学家

江总(519~594),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历仕梁、陈、隋三代。自幼聪敏,以能诗为梁武帝所赏,官至太子中舍人。陈文帝天嘉四年,被征还建康,任中书侍郎,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隋文帝平陈后被迁入长安,后放回。江总的诗以应酬、宴游、写景为多,诗意浮艳靡丽,内容贫乏。陈亡,时有悲慨伤痛之作,情感真切,诗风朴实。其尤善五、七言,五言对仗精严,音律谐和。文以赋、表章、碑铭类为主。诗歌作品有《明庆寺》《哭鲁广达》《闺怨》等。明人辑有《江令君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作者当时正客居岭南,恰好遇上从长安来的使者,便写下这首诗寄给在京城担任尚书的裴忌,借此诉说自己在异乡的种种愁苦,以及急切盼望归乡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还是一首以思乡为题材的诗,借合浦之叶能远飞至洛阳,对比自身流落异域不得归的处境,以丰富感情色彩的意像来表现自己在他乡的伤感和不得归还的无可奈何,抒发了诗人流寓岭南时对故土的深切眷恋与归乡无望的哀愁。

2. 写作手法

起兴:“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用“合浦叶”的传说起兴,写听说合浦的树叶能远飞至洛阳。这里的“叶”既是自然景物,也暗喻书信或游子的漂泊——叶能归乡,人却难返,以物衬人,更添思乡之切。比喻:​​“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以秋日蓬草随风飘散、无根无依,比喻诗人​​仕途失意、漂泊无定​​的境遇。春草年复一年茂盛生长,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力的顽强​​,反衬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仍心怀希望。

3. 分段赏析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两句以传闻起笔,营造出悠远的意境。“合浦叶”借用了类似“合浦珠还”的典故意味,象征着远方事物的回归;“飞”字赋予叶子动态感,仿佛能跨越千山万水飞向洛阳,那里或许是故乡或朝廷的象征。这两句通过奇特的想象,用叶子能远飞的传闻,为后文写自己不得归的处境做了铺垫,形成隐约的对比。“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两句转入现实的凄凉境遇。“北风”带着萧瑟寒意,既写出了时节的寒冷,也暗示了环境的艰涩;“嘶马”以马的嘶鸣呼应使者的到来,却更衬出周围的寂静。“南冠”是古时对囚徒或流亡者的代称,这里诗人自指,一个“独”字鲜明突出了自己与“合浦叶”的不同——叶子尚能远飞,自己却只能困于异乡,“不归”二字直接抒发了无法归乡的无奈与悲苦。​“去云目徒送,离琴手自挥”两句刻画送别使者的细节,满含不舍之情。“去云”随着使者的离去而飘远,诗人“目徒送”,一个“徒”字写出了目送的徒劳,只能眼睁睁看着使者远去却无法同行。“离琴手自挥”则是诗人以弹琴送别,既是对使者的不舍,也是借琴声排遣自己的孤寂,“自挥”二字更显无人共赏的落寞,将离别时的复杂心绪融入动作之中。​“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两句以景物作比,抒发漂泊之苦与时光流逝之叹。“秋蓬”像秋天的蓬草般随风飘荡,“失处所”直白点出自己无依无靠、漂泊不定的处境;而“春草屡芳菲”则描绘出春草年复一年繁盛芬芳的景象,以自然景物的循环往复,对比自己长期滞留异乡的境遇,暗含着时光不断流逝、归乡却遥遥无期的感慨。​“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两句收束全诗,凝聚着深沉的愁绪。“太息”即叹息,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悲叹;“关山月”是古典诗词中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的意象,这里借明月映照关山,暗示故乡遥远、归途艰险。“风尘客子衣”则以“风尘”二字写出旅途的奔波与艰辛,“客子衣”点明自己客居他乡的身份,将所有的愁苦都浓缩在这衣衫之上,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全诗前八句善用比喻,对仗尤为精工,却无雕琢之痕。这一特点的形成,既展现了诗人的卓越才力,也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作者身处南朝后期,彼时诗歌格律正渐趋成熟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在这首诗中,议论极少,主要是以极富感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凄楚的情怀。远飞的合浦叶、北风中嘶鸣的胡马、南去的白云、秋风中离了根茎的蓬草、碧绿芳菲的春草以及落满风尘的客子衣,或为诗人的自况、或是诗人感情的依托、或作为诗人感情的对比物和外化物,但都在向人们诉说着诗人的哀愁。

现代《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副主编崔胜洪《古诗鉴赏辞典(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咏秋诗》

下一篇:南北朝·庾信《见游春人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