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正月早惊春":腊月正月梅花早早带来春的讯息,
"众花未发梅花新":其他花都没开放只有梅花新鲜绽放。
"可怜芬芳临玉台":可爱的梅花芬芳飘到华美的台榭,
# 可怜:类聚作梅花。
"朝攀晚折还复开":早晨攀折晚上攀折它还能再次开放。
"长安少年多轻薄":长安的少年大多放浪不羁,
# 少年:徐集作年少。文苑同。又注一作少年。
"两两共唱梅花落":成对地一同唱着梅花落。
# 共:徐集作常。文苑、乐府同。
"满酌金巵催玉柱":斟满金杯催促着弹奏乐器,
# 巵:徐集作杯。文苑同。又注。一作卮。
"落梅树下宜歌舞":落梅树下适合唱歌跳舞。
"金谷万株连绮甍":金谷园般的园宅里万株梅树连着华美的屋脊,
"梅花密处藏娇莺":梅花茂密的地方藏着娇美的黄莺。
# 藏:类聚作隐。
"桃李佳人欲相照":容貌艳丽的佳人想要与梅花相互映衬,
"摘叶牵花来并笑":摘下叶子牵着花枝走来一同欢笑。
# 叶:类聚作蕊。诗纪云:一作蕊。
"杨柳条青楼上轻":柳树枝条青翠在楼上轻轻飘荡,
"梅花色白雪中明":梅花洁白的颜色在白雪中格外明亮。
"横笛短箫凄复切":横笛短箫的声音凄切又动人,
# 切:类聚作咽。文苑云:一作噎。
"谁知柏梁声不绝":谁知道那如柏梁台宴饮般的歌声不断。
# 柏:文苑误作陌。
南朝陈文学家
江总(519~594),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历仕梁、陈、隋三代。自幼聪敏,以能诗为梁武帝所赏,官至太子中舍人。陈文帝天嘉四年,被征还建康,任中书侍郎,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隋文帝平陈后被迁入长安,后放回。江总的诗以应酬、宴游、写景为多,诗意浮艳靡丽,内容贫乏。陈亡,时有悲慨伤痛之作,情感真切,诗风朴实。其尤善五、七言,五言对仗精严,音律谐和。文以赋、表章、碑铭类为主。诗歌作品有《明庆寺》《哭鲁广达》《闺怨》等。明人辑有《江令君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题材的乐府诗。作品通过梅花早发的自然现象,描绘了贵族宴饮的奢华场景,营造出春日欢愉与生命易逝交织的意境,通过“梅花新”与“落梅树”的意象,既赞颂梅花凌寒不屈的品格,又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描写:“腊月正月早惊春,众花未发梅花新”,通过“早惊春”“众花未发”等描写,突出梅花早开的特点,展现梅花在早春独放的新鲜与惊喜之感,让梅花的形象鲜明可感。用典:“金谷万株连绮甍”,巧用金谷园的典故,金谷园是晋代石崇的豪华园林,这里借指富贵人家的园宅,写出梅林的繁茂与所处环境的奢华,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对偶:“杨柳条青楼上轻,梅花色白雪中明”,“杨柳条青”对“梅花色白”,“楼上轻”对“雪中明”,对仗工整,分别写出柳条的青翠轻柔与梅花在白雪映衬下的明艳,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画面感。
3. 分段赏析
“腊月正月早惊春,众花未发梅花新”:这句点明了梅花开放的时节,腊月到正月,此时多数花朵还未绽放,梅花却早早迎着春日绽放,显得格外清新。“早惊春”的“惊”字,仿佛梅花是“唤醒春天”的使者,既突出了梅花开放之早的特点,也暗含对梅花不惧寒寒、率先报春的赞叹,为全诗咏梅的主题奠定了基调。“可怜芬芳临玉台,朝攀晚折还复开”:“可怜”在这里是“可爱”的意思,写出梅花带着清雅的香气靠近华丽的玉台,模样惹人喜爱。即便早晨被人攀折、傍晚又遭采摘,梅花依然能再次绽放,“还复开”三个字既体现了梅花顽强的生命力,也暗示了人们对梅花的喜爱,正因它常开常新,才会让人忍不住反复采摘。“长安少年多轻薄,两两共唱梅花落”:“长安少年”点明了人物身份,“轻薄”并非贬义,而是形容少年们活泼不羁的模样。他们成双成对地唱着《梅花落》的曲调,既呼应了诗题,也勾勒出春日里少年们赏梅、咏梅的热闹场景,让画面多了几分青春活力,与前两句对梅花的静态描写形成动静对比。“满酌金卮催玉柱,落梅树下宜歌舞”:“金卮”是金色的酒杯,“玉柱”指乐器上的弦轴,“满酌”“催玉柱”描绘出人们在梅花树下设宴饮酒、催促奏乐的热闹画面。“宜歌舞”则直接点明,落梅树下的氛围最适合唱歌跳舞,进一步渲染了赏梅时的欢乐与奢华,展现出当时贵族赏梅宴饮的生活场景。“金谷万株连绮甍,梅花密处藏娇莺”:“金谷”借用西晋石崇金谷园的典故,指代华丽的园林;“绮甍”是雕刻精美的屋檐,说明园林建筑十分奢华,且种有上万株梅花,数量繁多。“梅花密处藏娇莺”则在梅花的静态美中加入了动态元素,娇俏的黄莺藏在茂密的梅花丛中,既让画面更生动,也暗示了梅花盛开时环境的清幽美好,吸引鸟儿停留。“桃李佳人欲相照,摘叶牵花来并笑”:“桃李佳人”形容女子像桃花、李花般美丽,她们想与梅花相互映衬,便动手摘梅叶、牵梅花,还一起笑着赏玩。“摘叶牵花”的动作细节,生动展现了佳人赏梅时的娇憨与愉悦,而“并笑”则让场景多了几分热闹的互动感,将“人”与“梅”的美好融合在一起。“杨柳条青楼上轻,梅花色白雪中明”:这句用杨柳与梅花对比,青色的杨柳枝条在楼上轻轻摇曳,显得柔美;白色的梅花在白雪中却格外明亮,不被白雪掩盖。“色白”“雪中明”既突出了梅花洁白的颜色,也体现了它在寒冬中依然醒目的特质,与杨柳的“青”形成色彩对比,更凸显出梅花的高洁与独特。“横笛短箫凄复切,谁知柏梁声不绝”:“横笛短箫”是两种乐器,“凄复切”形容乐声凄凉又急促,与前文宴饮歌舞的热闹氛围形成反差,悄悄带出一丝怅惘。“柏梁声”借用汉代柏梁台宴饮赋诗的典故,指代宫廷风格的乐声,“不绝”说明乐声虽有凄切之感,却仍在持续,暗含对眼前繁华热闹终将逝去的隐忧,让全诗的情感多了一层深度,不再只停留在赏梅的欢乐中。
4. 作品点评
《陈书》本传称江总“于五言、七言尤善,然伤于浮艳,故为后主所爱幸”。此诗创作于南朝陈时,虽带有其诗作常见的“浮艳”痕迹,却仍不失清新可读。诗人将咏梅的景致与赏梅的情事自然融合,字里行间富有引人联想的情致。
上一篇:隋·江总《夏日还山庭诗》
下一篇:隋·佚名《摄事十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