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áng
sūn
yóu

朝代:南北朝作者:谢朓浏览量:2
绿
cǎo
màn
shù
hóng
yīng
lùn
jūn
guī
jūn
guī
fāng
xiē

译文

春天,绿草如丝蔓延大地,各类树上红花竞放,绚丽夺目。且不说心上人儿不归来,即使回来,春天也已经过去了。

逐句剖析

"绿草蔓如丝":春天,绿草如丝蔓延大地,

# 蔓:蔓延。 

"杂树红英发":各类树上红花竞放,绚丽夺目。

# 英:花。,杂树:各类树。

"无论君不归":且不说心上人儿不归来,

# 无论:莫说。 

"君归芳已歇":即使回来,春天也已经过去了。

# 歇:尽。,君归:即使心上人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朝齐诗人谢朓写的五言绝句《王孙游》,用简短的篇幅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讲述了一位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这首诗在形式上有独特风格,既保留了文人诗的雅致用词,又融入了民歌的生动气质。全篇采用仄声韵脚,句式短促紧凑,通过这种特殊的声韵安排,生动传达出女子面对春光流逝时内心的焦灼与无奈。虽然只有二十个字,却将季节变换与情感波动紧密结合,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珍惜春光、感叹时光流逝的急迫心情,在有限的篇幅里蕴藏着深厚的情感张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齐诗人,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与同族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因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故称谢宣城、谢吏部。后卷入废立的政治斗争中,遭人诬陷,死于狱中。谢脁是永明诗体的代表诗人,与沈约、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他的诗长于写景,风格清俊,善于熔裁,圆美流转,平仄协调,对偶工整。谢脁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著有《谢宣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绿草如丝、落花纷飞的景象,表达了少女对情人未归的牵挂,暗含着对春光易逝的焦虑。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使用了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无论君不归”以假设性否定开篇,看似豁达,实则暗含无奈;“君归芳已歇”则进一步用“芳歇”象征美好年华的消逝,直接点明等待的徒劳与生命的无常。

3. 分段赏析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描写的是初春时节的自然景象。地面上长出许多细长的青草,像丝线一样铺展开来;不同种类的树木上,粉红、浅红的花朵竞相开放。这样的画面展现出春天的生机:翠绿的草层覆盖着地面,形成大片的绿色背景;各色花朵点缀在枝头,带来明亮的色彩对比。这两种颜色的相互映衬,既表现出季节特征,也让人联想到女子青春美好的年华。“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先别说什么你回不回来,就算你现在回来,春天也早就过去了,花儿早就谢了。其实她心里是说,等到丈夫归来时,自己最好的年华已经逝去,容颜不再。但字里行间仍藏着期盼,盼着丈夫能早日回家团聚。

4. 作品点评

诗人着重描写了她对红花的珍视和对美好春光的留恋。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刻画,她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思念与眷恋。这种情感不再是单纯的少女情怀,而是被提升到珍惜时光、爱惜年华的理性层面,透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敏锐感知和对生命美好的深切体会。诗中写景、抒情、说理三个层面相互交融,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徐陵《咏雪诗》

下一篇:南北朝·江淹《恨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