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何迢遰":高斋的建筑多么高耸遥远,
# 结构:结构,谓结连构架,以成屋宇也。《鲁灵光殿赋》曰:观其结构。
"旷望极高深":远望时视野高旷又深远。
# 高深:谓江山也。,旷:《广雅》曰:旷,远也。
"窗中列远岫":从窗户望去远处层叠的山峰依次排列,
"庭际俯乔林":在庭院边俯视高大的树林尽收眼底。
"日出众鸟散":太阳升起时群鸟纷纷飞散,
"山暝孤猿吟":山色渐暗时传来孤猿的哀鸣。
"已有池上酌":已经在池边摆上酒宴畅饮,
"复此风中琴":又有风中飘来的悠扬琴声。
"非君美无度":若不是你品德美好、情谊深重,
"孰为劳寸心":又怎会让我费心牵挂。
"惠而能好我":你真心喜爱我,
# 惠:毛苌曰:惠,爱也。
"问以瑶华音":用珍贵的音信问候我的心意。
"若遗金门步":如果您能离开朝廷的事务,
# 金门:《解嘲》曰:历金门,上玉堂。
"见就玉山岑":就来这如玉的山峰找我相聚。
# 玉山岑:《解嘲》曰:历金门,上玉堂。《穆天子传》曰:癸巳,至群玉之山容氏所守,先王之谓册府。郭璞曰:即《山海经》玉山,西王母所居者。皇甫谧《释劝》曰:排阊阖,步玉岑。
南朝齐诗人,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与同族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因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故称谢宣城、谢吏部。后卷入废立的政治斗争中,遭人诬陷,死于狱中。谢脁是永明诗体的代表诗人,与沈约、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他的诗长于写景,风格清俊,善于熔裁,圆美流转,平仄协调,对偶工整。谢脁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著有《谢宣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酬答诗。描绘了诗人在郡内高斋闲望的所见之景,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友人吕法曹情谊的珍视,体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以及与友人之间的友好交流。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的前半部分集中写景,通过描绘高斋周围的开阔视野、远山乔木、日出鸟散、山暝猿吟等自然图景,营造出静谧幽寂的氛围;后半部分转向抒情,将对友人的感激、思念与期待融入景中,自然之景成为情感的载体,景中含情,情由景生。反衬:以静写动,“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一个“列”,一个“俯”,用得精心得意,把静止的山峦,矗立的乔木,写得风云挥霍,气象宏达,使它们闪现出飞动之状,带有主动性的色彩。
3. 分段赏析
前六句聚焦“高斋”环境与自然之景。诗中先以“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总领,点明高斋建筑格局高敞宏伟,构造精巧纵深,选址高峻,视野辽远。诗人闲坐斋中,推窗见景,但见窗外群峰层叠,如列队般向远方延伸;庭院内古木参天,乔柯高耸,在视角中铺展成一片苍郁。这里,一个“列”,一个“俯”,用得精心得意,把静止的山峦,矗立的乔木,写得风云挥霍,气象宏达,使它们闪现出飞动之状,带有主动性的色彩。仿佛不是诗人目接神往“窗中”“庭际”的山川景色,而是这些景物主动扑入诗人的襟怀、扑入诗人的眼帘一样。这就不仅将静景写动写活,更重要的是沟通了“物”与“我”的关系,把客体之景物与观照客观景物之主体诗人联为一体,使诗的气氛顿时活跃闪动起来。“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二句更显功力。旭日初升时,群鸟振翅四散;暮色漫上山巅,唯有孤猿长啼。语言质朴自然,未加刻意雕琢,却精准勾勒出自然的深邃与幽远。尤其是,通过景色的描绘,一位怡情山水、乐而忘返的诗人形象,澹然欲现了。后六句由景及情,转向诗人的高情雅志。“已有池上酌,复此风中琴”写斋中生活之趣:池边浅酌清酒,风里聆听琴音,简单的场景里满是雅致的意趣。而“非君美无度,孰为劳寸心”等句,则直抒对友人吕法曹的珍视——正因对方情谊深厚,才让诗人甘愿费心思索回应。最后,诗人以“金门”“玉山”作结:金门,即金马门,汉代征士待诏之处;玉山,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之山。诗人倾吐了高洁的情怀。诗人表示,如果仕途不得意,他将高蹈遗世,乘风凭虚而去,流露了超尘出世之想。
上一篇:南北朝·王融《离合赋物为咏咏火》
下一篇:南北朝·刘孝仪《咏石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