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雪映青山":残雪映照著青葱的山峦,
"寒雾开白日":寒雾渐散,白日的光辉得以舒展。
# 开:散开。这句是倒装句,即“白日开寒雾”。
"暧暧江村见":朦胧中,江边村落隐约可见,
# 见:同“现”,显现。,江村:江岸上的村庄。,暧暧:昏暗不明的样子。
"离离海树出":清晰处,海边林木排列井然。
# 海树:江边之树。海:古时人有时称江水为海水。,离离:繁茂的样子。
"披衣就清盥":披上外衣,起身清洗盥漱,
# 就清盥:犹言去用清水洗手洗脸。就:趋,从。盥:洗手。
"凭轩方秉笔":凭靠轩窗,方才握笔理政牍。
# 秉笔:持笔写。秉:持,执。,方:正在。,凭轩:指靠在窗户旁。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
"列俎归单味":案头食具虽陈,却只有简单滋味,
# 归单味:意谓只吃一味(一种)食品。单味:一味,指一种食物。,列俎:这里指摆上菜肴。列:排列。俎:古代祭祀时摆放祭品的礼器,这里指放菜肴食品的盘碟之类。
"连驾止容膝":连驾车马也狭小,仅容双膝蜷伏。
# 容膝:这里谓地方小,仅容膝而已。,连驾:连起的房屋。驾:架构。古代建筑房屋,木材相架而建构。驾,这里指房屋。
"空为大国忧":空自为国家的兴衰忧虑,
# 大国:指朝廷。一说,大国指宣城郡。宣城是大郡,故称“大国”。
"纷诡谅非一":世事纷繁诡谲,绝非一己能顾。
# 谅:信实,确实。,纷诡:纷乱欺诈。诡:虚伪,欺诈。
"安得扫蓬径":如何能扫净那荒芜的蓬门小径,
# 扫蓬径:茅屋蓬舍前的小路。陶渊明归隐时,家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辞》),所以该诗用“扫蓬径”表示归隐的意思。蓬:一种草名,亦称飞蓬。这里指蓬舍,用蓬草编札成束盖起的简陋的房子。径:小路。,安得:何得,怎得。
"锁吾愁与疾":将我的愁绪与病痛一并深锁不复。
# 锁:消散。
南朝齐诗人,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与同族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因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故称谢宣城、谢吏部。后卷入废立的政治斗争中,遭人诬陷,死于狱中。谢脁是永明诗体的代表诗人,与沈约、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他的诗长于写景,风格清俊,善于熔裁,圆美流转,平仄协调,对偶工整。谢脁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著有《谢宣城集》。
1. 写作手法
拟人:“锁吾愁与疾”中“锁”字将“愁”与“疾”拟人化,把抽象的情感和病痛具象化,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想要将愁苦和疾病禁锢起来的心理。
2. 分段赏析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两句是开篇写景。“余雪映青山”以残雪与青山相衬,青白二色鲜明对照,勾勒出冬日山景的清寒疏朗;“寒雾开白日”写寒雾渐散,白日初现,一“开”字赋予雾气动态感,仿佛晨光穿透雾霭的过程被具象化,画面从朦胧转向明晰,暗含诗人对开阔之境的心理期待,为全诗奠定清冷基调。“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两句延续写景,视角由山及江村、海树。“暧暧”状江村隐约可辨,“离离”写海树行列分明,叠词的运用既符合五言诗的节奏韵律,又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展现出雾气初散时远近景物的层次感——江村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海树在天光下清晰可察,一“见”一“出”动态十足,于静谧中见生机,暗含诗人对自然景致的细微体察。“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两句转向日常办公场景的白描。“披衣”“清盥”写晨起后的简素洗漱,“凭轩秉笔”则状临窗握笔理事的姿态,语言质朴如叙家常,却在细节中透露出为官的刻板与程式化——晨起即需处理政务,动作连贯而机械,暗示官场生活的单调与束缚,为后文抒情埋下伏笔。“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两句以饮食车马自况。“列俎”本指陈列祭品或宴席,此处代指饮食,“归单味”谓饮食简单寡味,暗喻生活清简;“连驾”指车马相连,“止容膝”言车中仅容双膝,极写车马狭小局促。两句以反衬手法,表面写个人生活的俭朴,实则借“列俎”与“单味”、“连驾”与“容膝”的反差,隐喻官场虽具威仪却处处受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隐然可见。“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两句直抒胸臆。“空为大国忧”中的“空”字是诗眼,既表身为臣子心忧国事的拳拳之诚,又含壮志难酬的无奈——虽心怀天下,却于现实无补;“纷诡谅非一”则慨叹政务繁杂诡谲,非一己之力可改变,一个“纷”字道尽官场的复杂混乱,诗人对仕途的厌倦与疲惫流于言表。“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两句以问句收束,直陈归隐之愿。“扫蓬径”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典故,代指归隐田园;“锁吾愁与疾”则设想以隐逸生活锁闭愁绪与身疾,“锁”字巧用拟人,将抽象的愁疾具象化,既强化对解脱的渴望,又以反问语气增添情感张力,全诗在对自由人生的向往中戛然而止,余韵悠长。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作形制规整,属对精工,用字极为考究。“暧暧”与“离离”两个叠词的运用,自然流畅地描绘出山野早春的秀丽景致。“谅”字真切展现出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忧惧与不安。“锁”字将愁绪与病痛这些抽象的情感赋予具体形态,尤为关键的是,精准地揭示出作者心中难以尽述的愁苦。彼时的谢朓,虽心系官职,却无法如陶渊明般毅然归隐,既不舍得放弃官职,又渴望避开官场争斗,唯有“锁”字,方能恰如其分地传达出他寻求“亦官亦隐”这种折衷生活状态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