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谢朓浏览量:2
rǎo
rǎo
zhěng
zhuāng
jiè
liàng
xiǎo
xīng
zhèng
liáo
luò
chén
guāng
yǎng
mǎng
yóu
zhān
tuán
shāo
jiàn
zhāo
xiá
shàng
xiāng
miǎo
xiòng
shān
chuān
xiū
qiě
guǎng
广
wén
zòu
fāng
yíng
qián
huái
怀
rén
xīn
shǎng
chì
gōng
měi
zhān
ēn
wéi
zhèn
dàng
xíng
juàn
cháng
yóu
shuì
guī
yāng

译文

夜晚纷乱地整理行装,恭敬地准备好出行的车马。清晨的星星正稀疏,早晨的光线又显得广阔迷茫。还沾着残留的露水珠,渐渐看见朝霞升起。故乡已经遥远,山川又长又广阔。文书奏章刚刚堆满面前。思念之人离去,赏心乐事不再。每次约束自己都感到谨慎不安,想到皇恩就心中不安。走吧,已厌倦漫长的路途,没有办法卸下车马归隐。

逐句剖析

"扰扰整夜装":夜晚纷乱地整理行装,

"肃肃戒徂两":恭敬地准备好出行的车马。

# 徂两:待发的车辆。“两”同“辆”。,戒:准备。,肃肃:迅疾的样子。

"晓星正寥落":清晨的星星正稀疏,

"晨光复泱漭":早晨的光线又显得广阔迷茫。

# 泱漭:不明亮的样子。

"犹沾余露团":还沾着残留的露水珠,

"稍见朝霞上":渐渐看见朝霞升起。

"故乡邈已夐":故乡已经遥远,

# 敻:同“迥”。远。,邈:远。

"山川修且广":山川又长又广阔。

# 广:远。,修:长。,山川:指路途。

"文奏方盈前":文书奏章刚刚堆满面前。

# 盈前:堆满在案上。,方:常。,文奏:文章。

"怀人去心赏":思念之人离去,赏心乐事不再。

# 怀人去心赏:有心事的人就没有赏心乐事了。

"敕躬每跼蹐":每次约束自己都感到谨慎不安,

# 跼蹐:整饬自己。跼:一作局。,敕躬:整饬自己。

"瞻恩惟震荡":想到皇恩就心中不安。

# 震荡:内心动荡不安的样子。,惟:一作唯。心思。,瞻恩:赡顾皇恩。

"行矣倦路长":走吧,已厌倦漫长的路途,

# 行矣倦路长:走吧!倦客前面的路还很长。

"无由税归鞅":没有办法卸下车马归隐。

# 鞅:套在马脖子上的皮套,这里指马车。,税:通“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京路夜发诗》是南朝齐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前八句描绘行旅及途中景色,“正”“复”“犹”“稍”四个虚词,体现出诗人对星光、露团、朝霞变化的感知,生动展现“夜发”情景;后六句抒发情感,写诗人赴任途中思念家乡,因朝廷政局多变而感前途难测,心生归隐之意。全诗笔法蕴藉,章法严谨,层次分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齐诗人,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与同族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因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故称谢宣城、谢吏部。后卷入废立的政治斗争中,遭人诬陷,死于狱中。谢脁是永明诗体的代表诗人,与沈约、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他的诗长于写景,风格清俊,善于熔裁,圆美流转,平仄协调,对偶工整。谢脁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著有《谢宣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永明十一年(493年)秋天,谢朓在荆州随王府遭人谗言后返回都城,不久便出京担任新安王中军记室。这首诗是他离开京都赴任途中所作,途中所见风景让他对未来充满疑虑,对起伏不定的宦海生涯心生倦怠,于是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行旅诗,介绍了诗人夜发京都赴任的经历,描绘了途中的夜景、晨景及内心感受,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复杂心境,营造出沉郁的氛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宦途的倦怠。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前八句写景中融入诗人夜发的仓惶与对故乡的眷恋,如“故乡邈已夐”在写景中流露思乡之情,景与情相互融合。让情感更真实可感,将“仓惶”“眷恋”这些抽象情感,融入“故乡邈已夐”这类具体景物描写中,避免情感直白空泛,读者能从“故乡遥远”的画面里,切实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切。

3. 分段赏析

“扰扰整夜装,肃肃戒徂两​”这两句呼应题目“夜发”中的“夜”字,明确行程时间起点。“扰扰”描写整夜收拾行装的杂乱状态,“肃肃”刻画准备动身的急促模样,既写出诗人外在行色匆匆的举动,又暗传其内心的慌乱与窘迫,因遭诬陷后被贬离京,想尽快避开他人目光的尴尬,让外在动作与内在心情形成关联,笔法含蓄。​“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泱漭​”诗句写诗人已踏上“京路”后的景象:稀疏的晨星散落夜空,黎明的微光朦胧弥漫。从时间上看,这是从“夜”到“晓”的推移,暗合行程进展,呼应题目中的“京路”;从景与情的关系看,凄清空旷的夜景里带着几分清新,让诗人连夜整装的纷乱情绪稍作平复,为后续情感变化铺垫。​“犹沾馀露团,稍见朝霞上”​“犹”“稍”两个虚词用得精准:“犹”说明路上仍沾着未干的霜露,“稍”表示朝霞正慢慢显现,从行程中的景物状态反过来体现时间缓慢推移,与前一联“以时间写行程”的写法相反。平淡笔触中,细致勾勒出从黎明到清晨的过渡,让时间流逝更显真实可感。​“故乡邈已夐,山川修且广​”此时天已大亮,诗人视野开阔,山川尽入眼底。诗句将山川景物与思乡情结合,“故乡邈已夐”不直说自己远离故乡,反倒说故乡“远离”自己,仿佛故乡抛弃了自己,把被贬远行的委屈写得真切;“山川修且广”则以山河辽阔反衬归乡之路的遥远,进一步加重思乡的沉重感,笔法曲折却显新意。​“文奏方盈前,怀人去心赏​”这两句写“现在”的处境:刚处理完堆积的公文,就即刻踏上离京之路,亲友已离别,只剩自己独行。“文奏盈前”点明离京前的事务匆忙,“怀人去心赏”直接抒发离别后的孤独与怅惘,让当下的困顿失意直观呈现,为后续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做情感衔接。​“敕躬每跼蹐,瞻恩惟震荡​”此联转向“过去”的回忆,“敕躬”“瞻恩”是委婉表达曾为朝廷效力的经历。“每跼蹐”写出过去在官场中处处谨慎、不安的状态,“惟震荡”传递出对皇恩的敬畏与仕途不顺的惶惑,直白道出过去仕途艰难、朝不保夕的处境,呼应前文被贬离京的背景,让情感更有源头。​“行矣倦路长,无由税归鞅​”这两句聚焦“将来”:“行矣”起笔,带着对前路的无奈,“倦路长”写眼下旅途的疲惫,也暗指未来官场之路的渺茫;“无由税归鞅”将自己比作套着缰绳奔波的马,说没有办法停下归乡的车马,既强化了对归乡的渴望,又道尽前路无归宿的迷茫,顺着前文低沉情绪自然收束,让情怀抒发更显连贯。​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基调委婉而低沉,诗人表现出很强的克制,尽力不让突遭不幸后产生的愤懑不平之情直接显露,或尽量少流露一些,表面上呈现出平和旷远的状态。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诗人刚经历不幸,才摆脱困境,怎会因言语而再遇灾祸。由此,就能体会到诗人创作此诗时沉重的心境和复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格调婉转低沉,诗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尽量使横遭厄运的一腔愤懑不平之情不直接暴露出来,或者少泄露一点,而在表面上表现出平和冲远的面貌来,体现出作者深重的心态和复杂的感情。

不详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员林静《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沈约《九日侍宴乐游苑诗》

下一篇: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