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míng
shí
shǒu
sān

朝代:南北朝作者:谢朓浏览量:2
zhū
tái
xiāng
wàng
qīng
huái
fēn
chí
dào
qiū
yún
zhàn
gān
chūn
fēng
sàn
zhī
cǎo

译文

红色的楼台郁郁葱葱,遥遥相对,青色的槐树繁茂,分布在驰道两旁。秋日的云彩下,甘美的雨露清澈滋润,和煦的春风里,灵芝仙草四处飘散。

逐句剖析

"朱台郁相望":红色的楼台郁郁葱葱,遥遥相对,

"青槐纷驰道":青色的槐树繁茂,分布在驰道两旁。

"秋云湛甘露":秋日的云彩下,甘美的雨露清澈滋润,

"春风散芝草":和煦的春风里,灵芝仙草四处飘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永明乐十首(其三)》是南齐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朱台”“青槐”“秋云”“甘露”“春风”“芝草”等意象,描绘出楼台相望、槐树遍布驰道,以及秋露清澈、春草飘散的景象,营造出一派祥和美好的氛围,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全诗语言清丽,意象鲜明,体现了谢朓诗歌擅长描绘自然与生活景致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齐诗人,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与同族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因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故称谢宣城、谢吏部。后卷入废立的政治斗争中,遭人诬陷,死于狱中。谢脁是永明诗体的代表诗人,与沈约、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他的诗长于写景,风格清俊,善于熔裁,圆美流转,平仄协调,对偶工整。谢脁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著有《谢宣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诗中将“朱台郁相望”“青槐纷驰道”中的“朱台”“青槐”等展现宫廷恢宏与驰道生机的宫廷景象,与“秋云湛甘露”“春风散芝草”中的“秋云甘露”“春风芝草”等象征丰饶祥瑞的自然意象相融合,共同构建出都城繁盛与天下祥和的画面,含蓄寄托对盛世气象长存的美好祈愿。

2. 分段赏析

“朱台郁相望,青槐纷驰道”聚焦于宫廷与驰道的景象。“朱台”即红色的楼台,“郁相望”描绘出楼台郁郁葱葱、连绵相望的恢宏之势,透着皇家建筑的庄严与繁盛;“青槐纷驰道”则将目光转向驰道,青色的槐树繁茂纷披,遍布道路两旁,既展现出驰道的整洁有序,又以槐树的生机盎然增添了画面的鲜活感。红绿相映,静景中透着蓬勃的生命力,勾勒出都城的气派与活力。“秋云湛甘露,春风散芝草”转向天地自然的恩赐。“秋云湛甘露”中,“湛”字写出秋日云彩下,甘美的雨露清澈透明、滋润万物的情态,尽显秋日的丰饶与温润;“春风散芝草”则描绘春风和煦,灵芝仙草随风飘散的景象,灵芝在古代象征祥瑞,此句以仙草的飘散暗喻太平盛世的福祉广布。两句分别从秋冬、春风的角度,借自然祥瑞之景,进一步渲染出天下安宁、福泽普降的祥和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江淹《自乐昌郡溯流入郴诗》

下一篇:南北朝·周兴嗣《答吴均诗三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