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nán
tíng

朝代:南北朝作者:谢灵运浏览量:2
shí
jìng
chéng
yún
guī
西
chí
lín
hán
qīng
yuǎn
fēng
yǐn
bàn
guī
jiǔ
mèi
hūn
diàn
guǎn
tiào
jiāo
lán
jiàn
jìng
róng
shǐ
chí
wèi
yàn
qīng
chūn
hǎo
guān
zhū
míng
gǎn
tàn
xīng
xīng
bái
chuí
yào
ěr
qíng
suǒ
zhǐ
shuāi
zài
shì
jiāng
hòu
qiū
shuǐ
yǐng
yǎn
jiù
zhì
shuí
liàng
shǎng
xīn
wéi
liáng
zhī

译文

暮春黄昏雨过天晴,雨过天晴,斜阳西沉。茂密的树林中蕴含着雨后的清凉,远山隐没半轮红日。长久以来,厌倦了阴雨连绵的苦闷,在驿馆眺望郊野岔路。润亮的兰草慢慢覆盖了小路,芙蓉初发满池红艳。尚未充分享受大好春光,已经看到夏的临近。景物变换令我忧叹,两鬓白发稀疏点点。药石难解心中郁结,身衰老病倏忽而至。且待秋水如期而至,退隐闲居在故山。我的志向谁能明白,只有良友知我心意。

逐句剖析

"时竟夕澄霁":暮春黄昏雨过天晴,

# 澄霁:阵雨过后,天地碧澄清朗。,时竟:季末,此指春末夏初。

"云归日西驰":雨过天晴,斜阳西沉。

# 云归:乌云散开消失,指雨过天晴。曹子建诗:“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

"密林含余清":茂密的树林中蕴含着雨后的清凉,

# 余清:雨后留下的清凉。

"远峰隐半规":远山隐没半轮红日。

# 半规:半圆形,指落山时隐没一半的太阳。张载《岁夕诗》:“白日随天回,皎皎圆如规。”

"久痗昏垫苦":长久以来,厌倦了阴雨连绵的苦闷,

# 昏垫:潮湿昏暗。永嘉临海,地势低洼,阴雨连绵,故用“昏垫”形容。,痗:病,这里引申为厌恶义。

"旅馆眺郊歧":在驿馆眺望郊野岔路。

# 眺郊歧:远望郊外的岔路。,旅馆:客舍。

"泽兰渐被径":润亮的兰草慢慢覆盖了小路,

# 渐被径:慢慢地覆盖了小路。,泽兰:鲜活润亮的兰草。

"芙蓉始发池":芙蓉初发满池红艳。

# 池:一作迟。,始发:刚开放。

"未厌青春好":尚未充分享受大好春光,

# 青春好:春天的美好景色。,厌:满足,充分享受。

"已观朱明移":已经看到夏的临近。

# 移:到来。,朱明:本指太阳,借指夏天。《尔雅》:“夏为朱明。”,观:一作睹。看见。

"戚戚感物叹":景物变换令我忧叹,

# 感物叹:有感于景物变换而叹惜。,戚戚:忧思的样子。

"星星白发垂":两鬓白发稀疏点点。

# 垂:通陲,指鬓角两边。,星星:稀疏,时隐时现。

"药饵情所止":药石难解心中郁结,

# 药:一作乐。

"衰疾忽在斯":身衰老病倏忽而至。

"逝将候秋水":且待秋水如期而至,

# 候:等待。,逝:语助词,无意。

"息景偃旧崖":退隐闲居在故山。

# 旧崖:犹言故山,即故乡的山。,偃:俯卧。,息景:即息影,指隐遁形迹。

"我志谁与亮":我的志向谁能明白,

# 谁与亮:跟谁表白。

"赏心惟良知":只有良友知我心意。

# 惟: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南亭》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可清晰划分为三个层次。前四句,描绘暮春傍晚雨霁天晴,展现出澄净秀丽的黄昏景致;中间六句,叙述诗人久被阴雨困厄、神思昏沉,偶然眺望郊野岔路引动游兴,又从所见景物中敏锐感知春逝夏至;最后八句,诗人借游兴抒发老病之叹,表达归隐之志。诗中典故接连运用,行文连贯流畅,寓意深远,不仅让诗歌意象精致,更增添了典雅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景平元年(423年)夏日,诗人目睹景物更迭,慨叹岁月催人老,遂决意待秋水涨起时,乘船归隐。游历“南亭”之际,眼前景致触动情思,于是写下这首《游南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出游诗。该诗描绘了季春雨后初晴的黄昏景色,展现了密林、远峰、泽兰、芙蓉等景物,诗人由景生情,抒发了久居异乡、老病交加的无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渴望归隐的情志。

2. 写作手法

用典:这首诗数典连用,如“逝将候秋水”“秋水”用《庄子·秋水》事,《秋水》篇主旨在于“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返其真”,意思是说泯去物我,是非的界限,忘掉一切的是非得失,甚至忘掉自己的天赋禀受,皈依自然,才是根本的出路。这与诗人渴望归隐山林、远离尘世的心境相契合。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描绘暮春雨后初晴之景。开篇诗人便以简练笔触勾勒出一幅暮春雨后初晴的黄昏画卷。“时竟”点明春末时节,“夕澄霁”描绘傍晚雨过天晴、澄澈明净的天空。“云归日西驰”,云朵飘散,夕阳如疾驰般西沉,赋予画面动态之感。“密林含余清”,茂密树林中还蕴含着雨后的清新气息,一个“含”字生动写出雨后山林的清爽;“远峰隐半规”,远处山峰只露出半轮落日,“隐”字巧妙展现落日余晖中远山的朦胧之美。此四句从天空到山林,从整体到局部,层次分明地展现了雨后黄昏的澄净清秀,为后文抒情奠定基调。中间六句“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叙观景引兴及感时之思。诗人由景及己,叙述自己因长久遭受阴雨连绵带来的苦闷困扰,于旅馆中眺望郊外岔路,从而引动游兴。“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细致描绘出游所见,水边泽兰渐渐覆盖小路,池塘中芙蓉刚刚绽放,展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然而,面对此景,诗人却感叹“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还未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就已看到夏天即将来临。此六句既写了诗人因景生兴的过程,又通过对景物变化的敏锐感知,抒发了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将叙事与抒情自然融合。末八句“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药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逝将候秋水,息景偃旧崖。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抒老病之叹与归隐之志。诗人因眼前景物引发更深层次的感慨。“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心中忧伤,感叹时光易逝,自己已生出白发,尽显迟暮之悲。“药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点明自己因衰老疾病只能依靠药物维持,流露出无奈与凄凉。“逝将候秋水,息景偃旧崖”,诗人由此决定等待秋水来临,回到旧居的山崖下归隐,表达了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则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无人理解自己的志向,唯有知心朋友能领会自己的心意。这八句层层递进,将诗人老病交加的愁苦、渴望归隐的愿望以及孤独寂寞的心境一一抒发,情感真挚深沉。

4. 作品点评

全诗接连运用典故,行文如行云流水,一气贯穿始终,表意含蓄深远。这不仅让诗歌意象刻画细腻入微,更赋予其典雅庄重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以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中之神理也。唯康乐为能取势,宛转屈伸以求尽其意......天矫连蜷,烟云缭绕,乃真龙,非画龙也。

清王夫之《薹斋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沈约《团扇歌》

下一篇:南北朝·徐陵《春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