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五渎之东写":看见条条河流向东奔泻,
# 写:通“泻”,急流倾泻。,五渎:泛指大庾岭区域的各条溪水江河,非实为“五”。
"睹六水之南驰":目睹条条江水朝南奔流,
# 南驰:往南奔流。,六水:泛指大庾岭区域的各条溪水江河,非实为“六”。
"挥灵海之委输":向广州押送犯人,
# 委输:把物质装上车船叫委,转运到他处交卸叫输。原指运送物质,此指押送犯人。,挥灵海:指向灵海,即奔赴灵海。“灵海”疑指广州。
"孰石穴之永归":谁永归石穴,长期隐居。
# 孰石穴之永归: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八。孰:谁。石穴之永归:永归石穴,长期隐居。
"若乃长山款跨":大庾岭雄伟高大,
# 款跨:雄伟高大。,长山:指大庾岭。大庾岭又名塞上、塞岭、台岭。传说汉武帝时有庾姓将军筑城岭下,故名大庾,又叫庾岭。,若乃:发语词,无实义。
"外内乖隔":阻隔内外,
# 乖隔:阻隔。
"下无伏流":下面没有潜行于地下的流水,
# 伏流:潜行于地下的流水。
"上无夷迹":上面没有平直的道路,
# 夷迹:平直的道路。
"麕兔望冈而旋归":獐和兔子看到山冈就转身返回,
# 旋归:转身返回。,麕兔:獐和兔子。
"鸿雁睹峰而反翮":鸿雁目睹山峰便折回翅膀往回飞。
# 反翮:折回翅膀往回飞。
"既陟麓而践坂":从山脚往上攀登踏上山坡之后,
# 既陟麓而践坂:“既陟”二句:既……遂……:……之后,接着又……。陟麓:从山脚往上攀登。践坂:踏上山坡。
"遂升降于山畔":接着又往下走到山边。
# 山畔:山边。
"顾后路之倾巘":回头看走过的路山峰倾斜,
# 倾巘:山峰倾斜。
"眺前磴之绝岸":眺望前方的石阶边缘陡峭。
# 绝岸:边缘陡峭。,磴:石阶。
"看朝云之抱岫":看朝霞白云围绕着峰峦,
# 抱岫:围绕着峰峦。
"听夕流之注涧":听溪流从高处流入涧溪。
# 注涧:从高处流入涧溪。
"罗石棋布":岩石罗列像棋子一样密排散布,
# 棋布:像棋子一样密排散布。,罗石:岩石罗列。
"怪谲横越":怪异奇特杂乱交错。
# 横越:杂乱交错。,怪谲:怪异奇特。
"非山非阜":不是高山也不是丘陵,
# 阜:土山,丘陵。
"如楼如阙":是楼阁也是城楼。
# 阙:门楼,城楼。
"斑采类绣":斑纹彩色像绣布,
# 类:似,像。,斑采:斑纹彩色。
"明白若月":皎洁白净似月亮。
# 若:似,像。
"萝蔓绝攀":蔓生地衣类植物攀附于绝壁之上,
# 绝攀:攀附于绝壁之上。,萝蔓:蔓生地衣类植物。
"苔衣流滑":青苔在浅水轻轻滑过。
# 苔衣流滑:《艺文类聚》八。苔衣:青苔。 流滑:浅水轻轻滑过。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抒情赋。借东泻南驰的水流和大庾岭的景色,写出了作者被流放的愁绪与对岭表风光的描绘,通过景物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2. 写作手法
联想:“见五渎之东写,睹六水之南驰”中,诗人目睹条条水流东泻南驰的实景,自然联想到自己被流放南方的境遇,水流奔涌不息却难寻归处,恰似自己一去不复返的命运,借眼前水景触发内心不得回归的伤感。正面描写:“下无伏流,上无夷迹”直接刻画山岭特点,山下没有暗流涌动,山上没有平坦路径,直白展现大庾岭的高大与山路的险峻。侧面描写:“麕兔望冈而旋归,鸿雁睹峰而反翮”通过麕兔见山岗转身返回、鸿雁遇山峰调转翅膀的情景,从动物的反应侧面烘托山岭的高峻难越。照应:“既陟麓而践坂,遂升降于山畔。顾后路之倾巘,眺前磴之绝岸”描写登山时的艰难行程,后路是倾斜的山峰,前路是陡峭的石级,与前文“长山款跨,外内乖隔”的总写相呼应,让山岭阻隔之景更具体。多感官描写:“看朝云之抱岫”以视觉写清晨云雾环绕山峰的景象,“听夕流之注涧”以听觉写傍晚流水注入山涧的声响,视觉与听觉结合,全方位展现岭表景色。渲染:“看朝云之抱岫,听夕流之注涧”“罗石棋布……明白若月”等句,通过细致描绘朝云绕峰、夕流注涧的动态,以及岩石如绣似月的形态,层层铺展大庾岭的幽峻景色,渲染出岭表环境的苍茫与孤寂氛围。烘托:“顾后路之倾巘,眺前磴之绝岸”句,以回望身后倾斜的山峰、眺望前方陡峭的石级之景,勾勒出山路的艰险难行,借行路的坎坷处境烘托诗人流放途中前路迷茫、归途难寻的悲苦心境;“萝蔓绝攀,苔衣流滑”则通过藤蔓难以攀援、苔衣湿滑难行的细节,进一步以环境的险恶烘托内心的孤寂与伤感,让情感在景物描绘中自然流露。
3. 分段赏析
“见五渎之东写,睹六水之南驰,挥灵海之委输,孰石穴之永归”第一段中,作者由眼前向东奔泻、向南流淌的条条水流,联想到被流放到南方的自己,抒发了一旦离去就无法回归的悲伤之情。“若乃长山款跨,外内乖隔,下无伏流,上无夷迹,麕兔望冈而旋归,鸿雁睹峰而反翮。既陟麓而践坂,遂升降于山畔。顾后路之倾巘,眺前磴之绝岸。看朝云之抱岫,听夕流之注涧。罗石棋布,怪谲横越。非山非阜,如楼如阙。斑采类绣,明白若月。萝蔓绝攀,苔衣流滑”第二段回到描写岭表的正题,刻画在大庾岭看到的景物。先以“长山”两句总体描绘山岭的高大雄伟。之后进行具体刻画,用“下无伏流”,从正面夸赞山岭的高大;用“上无夷迹”,夸赞山路的险峻。又以“麕兔”两句从侧面体现山岭的高峻。“既陟麓”四句转而描写自己的行程,身后的道路倾斜险峻,前方的石阶靠着陡峭的崖岸,既与上文的“长山款跨,外内乖隔”相呼应,又表现出自己遭遇的坎坷和前途的险恶。“看朝云”以下,具体描写眼前看到的景物,从感官上看,由视觉转到听觉;从时间上看,从早晨延续到傍晚,从眼前排列的千奇百怪的岩石,到远方姿态各异的群山,以及绝壁上的藤萝,山涧溪流下的苔藓,都一一描绘出来,把大庾岭的优美景色写得仿佛就在眼前。即使身处艰难的处境中,作者仍然没有忘记欣赏和赞美他乡的优美山水景物。和他的山水诗相比,这篇赋因为省去了体悟玄妙道理、追求超脱以及说理的内容,更充分地展现出他对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感。但由于生死难以预料,前景模糊不清,所以字里行间,又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情绪。
4. 作品点评
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提到:“在乎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谢灵运的创作不管是诗歌还是赋作,都遵循着这一“新变”的准则,努力追求创新,吸纳前代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却不被古人的框架所束缚。他能够在当时称雄文坛,赋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 此赋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借途中麇兔旋归,鸿雁反翮的险恶环境,以及倾斜的山峰、陡峭的绝壁,制造出一种反常的气氛,表现他被迫远涉的伤感和对前途的忧惧与绝望。
不详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丁福林《谢灵运鲍照集》
上一篇:南北朝·萧纲《有所伤三首 其二》
下一篇:南北朝·萧纲《赋得陇坻雁初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