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éng
shān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谢灵运浏览量:2
yán
xià
lǎo
wēng
nián
shào
zhě
héng
shān
cǎi
yào
rén
liáng
jué
yán
xià
zuò
zhèng
jiàn
xiāng
duì
shuō
lǎo
shào
xiān
yǐn
bié
shū
fēi
shì
jiào
rén
xián
zhé

译文

在衡山的山岩之下,有一位老翁,还有四五个年轻人。他们都是在衡山采药的人,却迷失了道路,粮食也已经断绝。我路过此地,在山岩下坐下休息,正好看见他们面对面地交谈着。这一老翁和四五个年轻人,仙人隐居者的身份实在无法辨别出来。他们所读的书籍并非世间常见的教化之书,我想他们一定都是贤能智慧的人。

逐句剖析

"岩下一老翁":在衡山的山岩之下,有一位老翁,

"四五年少者":还有四五个年轻人。

"衡山采药人":他们都是在衡山采药的人,

"路迷粮亦绝":却迷失了道路,粮食也已经断绝。

"遇息岩下坐":我路过此地,在山岩下坐下休息,

# 遇息:一作过息;一作偶息。

"正见相对说":正好看见他们面对面地交谈着。

"一老四五少":这一老翁和四五个年轻人,

"仙隐不可别":仙人隐居者的身份实在无法辨别出来。

"其书非世教":他们所读的书籍并非世间常见的教化之书,

"其人必贤哲":我想他们一定都是贤能智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衡山诗》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描述诗人偶遇衡山采药人,展现出一个神秘的场景。诗中,采药人因迷路断粮,在岩下休憩交谈。一位老翁与四五个少年,其身份似仙似隐,难以分辨,他们所读之书并非世俗教化之类,诗人由此推测他们必定是贤能圣哲之人。谢灵运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生动呈现出这一画面,没有过多的修饰,却充满意境。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贤哲的敬仰与向往,体现出他对远离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一种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岩下一老翁,四五年少者”,开篇以简洁的语言点明地点与人物,在山岩之下,有一位老翁和四五个年轻人,人物形象初步呈现,给人一种质朴的感觉。“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交代了这些人的身份是衡山的采药人,并且遭遇了迷路且粮食断绝的困境,为后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也让读者对他们的处境产生同情。“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写作者路过此地,在岩下休息时,正好看见他们在一起交谈,“过息”“正见”等词语使场景具有画面感,仿佛读者也置身其中。“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可别”,再次强调人物构成,同时用“仙隐不可别”暗示这些人可能是隐居的仙人,增添了神秘色彩,引发读者的想象。“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由看到他们所读之书并非世俗的教化之书,推断他们必定是贤哲之人,点明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不随世俗、有真才实学的贤哲的赞赏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谢朓《送神 其四》

下一篇:南北朝·谢朓《夜听妓诗二首 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