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秋寻远山":晚秋送游访远山,
# 杪秋:暮秋。农历九月。
"山远行不近":山远难以到跟前。
# 近:跟前。
"与子别山阿":与你告别山湾处,
# 别山阿:在山坡上道别。,子:男子美称,指谢惠连等。
"含酸赴修轸":奔走大路心悲酸。
# 修轸:漫长的路途,此泛指道路。,酸:喻指离人心中的凄苦滋味。
"中流袂就判":挥手江中就此别,
# 中流袂就判:船到水中,朋友问并连的衣袖就只好分开了。衣袖分开意味着分手离别。中流:流中,江河中间。袂:衣袖。就判:分别。
"欲去情不忍":人将离去情难忍。
"顾望脰未悁":回头凝望颈不倦,
# 悁:疲倦。,脰:头颈。,顾望:回头看。
"汀曲舟已隐":江水湾处舟已隐。
# 汀曲舟已隐:舟船因河道弯曲而隐没不见。汀曲:水湾。汀,水边平地,这里指河道。隐:隐没。
"隐汀绝望舟":船隐江中帆影断,
# 绝望:望不到。
"骛棹逐惊流":飞船追逐江急流。
# 逐惊流:在骇人的波浪里追逐前行。惊流:激流。,骛棹:水上急驰的舟船。棹:一种划船的工具,此代船。
"欲抑一生欢":与你欲尽终生欢,
# 抑:止,尽。有享尽的意思。
"并奔千里游":携手共奔千里游。
# 并:共同。
"日落当栖薄":日落将至彼岸泊,
# 栖薄:停泊。栖:栖息,止息。薄:同“泊”。
"系缆临江楼":停船重登临江楼。
# 临江楼:楼名。《游名山志》:“从临江楼步路南上二里馀,左望湖中,右傍长江。”,系缆:拴上缆绳,使船停住。缆:拴船的绳索。
"岂惟夕情敛":岂只夕阳逗离情,
# 情敛:情虑聚集于心。敛:聚。,岂惟:岂只。
"忆尔共淹留":更忆与你共停留。
# 淹留:滞留,停留。,尔:你,指谢惠连。
"淹留昔时欢":昔时留此同欢欣,
# 淹留昔时欢:此两句大意与潘岳《哀永逝》“忆旧欢兮增新悲”同。
"复增今日叹":今日忆起增悲愁。
# 叹:悲叹。,复增:更增。
"兹情已分虑":离情郁结分外苦,
# 分虑:分外忧虑。,兹情:此情。指离愁别恨。
"况乃协悲端":更着承景愈凄寒。
# 悲端:指秋天。秋日万物肃杀,令人心悲,故谓之。,协:合,契合。
"秋泉鸣北涧":秋泉淙淙响北谷,
# 秋泉:北面流水的山谷。
"哀猿响南峦":哀猿啼叫鸣南山。
# 峦:山峦,山岭。
"戚戚新别心":初别愁绪心内酸,
# 新别:刚刚离别。,戚戚:悲伤的样子。
"凄凄久念攒":回忆旧情愁更添!
# 攒:聚集,凝结。,久念:旧时的怀念。,凄凄:悲伤的样子。
"攒念攻别心":忆旧触动离别心,
# 别心:离别忧愁的心绪。,攒念:攒聚于心的旧念。
"旦发清溪阴":明朝出发清溪岸。
# 阴:水之南。,清溪:溪名。
"暝投剡中宿":夜晚投宿剡中地,
# 剡中:指剡县,古属会稽郡。今浙江省嵊州市。剡:古县名,属会稽郡,即今浙江省嵊县。,暝:晚上。
"明登天姥岑":黎明攀登天姥山。
# 岑:小而高的山。,天姥:剡中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近天台山。
"高高入云霓":山势高高入云霄,
# 霓:虹,日光斜照空中水气反射的光彩。
"还期那可寻":归返旧路无处寻?
# 还期那可寻:言山高路远,哪能预料回家的日期。还期:指旧路。
"傥遇浮丘公":若遇仙人浮丘公,
# 浮丘公:接王子乔登山成仙的人。《列仙传》载:“王子乔好吹笙,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山。”,傥:倘若。
"长绝子徽音":与你永远断音讯。
# 徽音:佳音,美好的消息。,子:指谢惠连。,绝:断绝,不通。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赠别抒情诗。诗中以登临海峤的行程为脉络,既绘“屯云蔽曾岭”的深秋山水之景,又抒“缱绻伤离拆”的离愁别绪,更融入“戚戚抱遥悲”的生命感慨,将山水刻画、玄理哲思与人间真情结合。
2. 分段赏析
“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与子别山阿,含酸赴修畛。中流袂就判,欲去情不忍。顾望脰未悁,汀曲舟已隐。”这一层写远游别弟,两情依依。开篇点明时令为深秋,诗人欲登临海峤,“山远行不近”体现出诗人寻游之兴与对行程遥远的忧愁矛盾心情。“与子别山阿”等句,具体描写与堂弟在山中分别的场景,离情深重,携手联袂到中流分别,舟行而人犹引颈相望,直至行舟隐没,生动展现出不舍之情。“隐汀绝望舟,骛棹逐惊流。欲抑一生欢,并奔千里游。日落当栖薄,系缆临江楼。岂惟夕情敛,忆尔共淹留。”此段写惊流泛舟、日落栖泊,然离思始终萦绕,往事纷至沓来。前两句分写两面:“隐汀绝望舟”悬想送者——从弟或仍伫立江岸,望断行舟;“骛棹逐惊流”则状行者——已在惊涛骇浪中颠簸,心潮与波潮共起伏。三四句化用《列子》“欲尽一生之欢”句意,直抒愿将毕生欢乐凝于此刻、与从弟共赴千里游程的渴念,无奈分别既成,并游之愿终成空想。独行千里,愁绪间不觉夕阳西下,遂泊舟临江楼。择此栖息,非仅因暮色需停,更因曾与从弟同游于此——故地独泊,追忆往昔情景,虽难解离愁,却聊以慰藉孤寂之心。“淹留昔时欢,复增今日叹。兹情已分虑,况乃协悲端。秋泉鸣北涧,哀猿响南峦。戚戚新别心,凄凄久念攒。”忆昔本为消愁,岂料旧日共游之乐,反照今日独行之悲,旧欢竟成新愁,令人叹息不已。这无可排遣的愁绪已让人劳心焦思,更兼逢此启人悲怨的深秋:耳畔但闻秋泉淙淙、哀猿啼啸,悲愁之音弥漫夹江两岸。闻此声响,戚戚新别之心,更引动万千旧事,纷纷涌上心头。“攒念攻别心,旦发清溪阴。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傥遇浮丘公,长绝子徽音。”诗人试图从悲苦中振作,拟想行舟至剡中登游寻仙以排遣愁绪。他不堪新愁旧悲交织,便规划行程:明日从清溪(传为鬼谷子修行处)出发,傍晚抵达浙东名胜剡中,次日清晨攀登“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当于云端徜徉,归期便不再萦怀。或许还能偶遇古仙人浮丘公(曾接引王子乔成仙),若如此,恐将与从弟永别。全诗在远游成仙的遐想中收束,却仍暗藏对从弟的眷恋,与开篇远行惜别的情愫首尾呼应。这般复杂情思,难辨喜悲主次,诗人自身亦难明晰,却让读者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细细品味其中况味。
3. 作品点评
诗歌情景相生,层层递进,又借顶真格串联上下章,其缠绵回环的音韵强化了抒情效果,此与曹诗一脉相承。语言于古拙中见淳厚,如开篇起句便显仿效之迹。然而,正如谢灵运学曹诗从不失自家面目,此诗相较《赠白马王彪》亦有创新。
# 钟嵘《诗品》谓谢灵运诗“其源出于陈思”,这首诗可谓明证。此诗体制酷学曹植名篇《赠白马王彪》章章相联的笔法而有所创新,表达的感情也更加细腻复杂,锤炼经营的工夫也更加明显。
现代浙江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俞樟华《池塘春草——谢灵运、孟浩然、王维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