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yáng
zhōng
zèng
èr
shǒu

朝代:南北朝作者:谢灵运浏览量:2
lián
shuí
jiā
yuán
liú
míng
yuè
zài
yún
jiān
tiáo
tiáo

译文

可爱哟,这是谁家的女子?顺着溪流濯洗她那白皙的小脚。溪中美人就像那云中的明月,远隔千里可望而不可得。

逐句剖析

"可怜谁家妇":可爱哟,这是谁家的女子?

# 可怜:可爱。

"缘流洗素足":顺着溪流濯洗她那白皙的小脚。

# 洗:一作“洒”。

"明月在云间":溪中美人就像那云中的明月,

"迢迢不可得":远隔千里可望而不可得。

# 迢迢:高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东阳溪中赠答二首(其一)》是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为男方对女方的唱答,前两句描绘女性形体美的外在特征,成为触发男子倾慕之情的媒介;后两句由眼前景生发出痴想,以“明月”代指洗足的女子,生动体现出爱慕而欲得却不可得的急切与怅惘。全诗以男方口吻直抒胸臆表白爱情,风格朴实明快、热烈健康,摒弃了文人同类作品中常见的忸怩之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东阳溪中赠答二首(其一)》这首诗大致作于景平元年(423年)秋,即谢灵运辞官从永嘉郡返回故乡的途中。作者路经东阳溪时,见到青年男女以对歌的形式表达爱慕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情歌。诗中描绘了女性的形体美,以“明月”代指女子,体现男子对其爱慕却不可得的焦灼心情,风格朴实热烈,富有生活气息。

2. 分段赏析

“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两句是男子对女子的唱咏。“可怜”意为可爱,开篇以问句起兴,引发关注,紧接着点明女子在溪流边浣洗“素足”的场景。“素足”作为古代诗文中典型的女性形体美意象,极少裸露的手足在此成为触发男子倾慕之情的媒介,且诗中所写为越女,结合杜甫“越女天下白”之说,越女之白与越中山水之秀相互映衬,更让男子见之而神魂颠倒,短短两句便勾勒出充满吸引力的画面,质朴中见热烈。“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两句是男子由景生情的痴想。诗人由女子“素足”的白皙联想到“明月”的皎洁明亮,遂以“明月”代指洗足女子,既契合越女形象,又增添朦胧美感。然而“明月”高挂云间,虽引人注目、撩人心绪,却“迢迢不可得”,以明月的可望不可即,生动体现出男子对女子爱慕而不得的焦灼与怅惘,将难以言说的情愫融入意象之中,含蓄而有余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二诗都用明月作比,感情坦率健康,语言质朴晓畅,一反大谢诗富艳精工的风格,与文人此类作品的忸怩作态也大不相同,若置之于南朝乐府诗中恐难以辨其真伪。”

不详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丁福林《谢灵运鲍照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朱硕仙《吴声独曲二首 其一 硕仙歌》

下一篇:南北朝·庾信《示封中录诗二首 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