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庭聘绝国":从遥远异国被选入宫廷掖庭,
"长门失欢宴":如阿娇般在长门宫失去欢宴恩宠。
"相逢咏蘼芜":曾像班婕妤与帝王相逢共咏蘼芜,
"辞宠悲团扇":失宠后却如她悲叹团扇遭弃命运。
"花丛乱数蝶":花丛中蝶儿纷乱飞舞,
"风帘入双燕":风拂帘幕双燕穿入。
"徒使春带赊":徒然让春日的衣带渐宽,
"坐惜红妆变":空自叹惜青春容颜改变。
"平生一顾重":曾经的一次眷顾重如千金,
"宿昔千金贱":往昔的深情如今贱如草芥。
"故人心尚尔":故人的心或许还是那样,
"故心人不见":可那曾有情意的人却再也不见。
# 故心人不见:本集云。一作故人心不见。本集四。《文选》三十。玉台新咏四。三谢诗。《诗纪》六十。
南朝齐诗人,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与同族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因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故称谢宣城、谢吏部。后卷入废立的政治斗争中,遭人诬陷,死于狱中。谢脁是永明诗体的代表诗人,与沈约、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他的诗长于写景,风格清俊,善于熔裁,圆美流转,平仄协调,对偶工整。谢脁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著有《谢宣城集》。
1. 分段赏析
“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此句运用典故,“掖庭聘绝国”以王昭君远嫁匈奴之事,展现女子被选入宫后远嫁绝域的命运转折,凸显出女子身不由己的悲哀。“长门失欢宴”借陈皇后阿娇失宠于长门宫的典故,点明女子在宫中从受宠到失宠的境遇变化。短短两句,通过两个典故,迅速切入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哀怨的基调,也暗示了女子在宫廷中爱情与命运的无常。“相逢咏蘼芜,辞宠悲团扇”:这里继续用典,“相逢咏蘼芜”提及汉成帝与班婕妤曾经采摘、歌咏蘼芜的美好过往,“辞宠悲团扇”则讲述班婕妤失宠后以团扇自比,作《团扇诗》抒发哀怨。通过这两个典故,细腻地刻画了女子从受宠时的甜蜜到失宠后的悲伤,展现出爱情的易逝与女子内心的痛苦,进一步深化了怨情主题。“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徒使春带赊,坐惜红妆变”:从表现手法看,这几句借景抒情。“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描绘出花丛中蝶乱舞、风帘间燕双飞的景象,以蝶的纷乱、燕的成双反衬女子的孤独寂寞。“徒使春带赊,坐惜红妆变”则由景及人,女子徒然看着春日时光流逝,无奈地叹息自己容颜老去,青春不再。诗人借自然景象的变化,生动地传达出女子因失宠而产生的对时光流逝、容颜易衰的悲叹之情。“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故人心尚尔,故心人不见”:“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将女子曾经受宠时的珍贵与如今失宠后的轻贱进行对比,深刻地揭示出君恩的无常与人心的易变。结尾“故人心尚尔,故心人不见”反复咏叹,直抒胸臆,将女子心中郁积已久的哀怨尽情倾诉出来,强调了她对故人的失望与思念,使全诗的怨情达到高潮,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女子在爱情与命运挫折中的痛苦与无奈。
上一篇:南北朝·谢朓《蒲生行》
下一篇:南北朝·萧衍《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