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shū
shī
sān

朝代:南北朝作者:谢灵运浏览量:2
sàn
guāi
duān
zhī
míng
yáng
tiǎn
guān
zhì
chéng
jīn
lán
qiān
liú
tuī
yún
tàn

译文

聚合与离散没有固定的期限,分离是很容易发生的事。这位友人声名远扬,我惭愧地担任着官职。原本纯净的素质可能会被如漆般的污浊浸染,平民百姓也会因外界而担忧。时光迁移,世事变化,怎么能不感叹呢。

逐句剖析

"聚散无期":聚合与离散没有固定的期限,

"乖仳易端":分离是很容易发生的事。

"之子名扬":这位友人声名远扬,

"鄙夫忝官":我惭愧地担任着官职。

"素质成漆":原本纯净的素质可能会被如漆般的污浊浸染,

"巾褐惧兰":平民百姓也会因外界而担忧。

"迁流推薄":时光迁移,世事变化,

"云胡不叹":怎么能不感叹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答中书诗(其三)》是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此诗围绕人生聚散、个人境遇展开,前两句感慨相聚分离没有定数,离别易发生;接着写友人声名远扬,自己愧居官位;再以“素质成漆”“巾褐惧兰”隐喻本性易受污染、平民忧惧美好事物受损;最后感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抒发无奈与怅惘。全诗语言质朴,善用对比与象征,情感深沉蕴藉,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与世事的深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聚散无期,乖仳易端”两句,开篇便点出人生聚散的无常。“无期”写出相聚相离没有定数,“易端”则强调分离的轻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情变故的无奈,为全诗奠定了怅惘的基调。这里没有具体景物的描绘,却通过对人生常态的概括,引发读者对聚散离合的共鸣。“之子名扬,鄙夫忝官”两句,转入对人与事的对比。“之子”指对方,以“名扬”赞其声誉远播;“鄙夫”是诗人自谦之称,“忝官”则体现出身居官位却心怀不安的谦逊与复杂。一扬一抑的对比,既写出对友人的赞赏,也暗含自身对官场处境的审慎。“素质成漆,巾褐惧兰”两句,运用比喻与象征的手法。“素质成漆”以纯净本真被污浊浸染为喻,暗示环境对人的影响;“巾褐”代指平民,“兰”象征美好事物,平民担忧美好被损害,既写出对纯净本性被玷污的忧虑,也暗含对美好事物难以保全的珍视。“迁流推薄,云胡不叹”两句,收束全诗。“迁流”写时光流转、世事变迁,“推薄”则有被时光消磨、人情淡薄之感。面对这一切,“云胡不叹”以反问强化情感,将前文的无奈、忧虑汇聚成深沉的感叹,余味悠长。全诗以简洁的语言,将个人境遇与人生感悟相融,体现出蕴藉深沉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观圃人艺植诗》

下一篇:南北朝·谢惠连《诗 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