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cóng
sòng
gōng
tái
sòng
kǒng
lìng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谢灵运浏览量:2
qiū
biān
shuò
yàn
wéi
shuāng
xuě
yáng
huì
féi
jiǎo
jiǎo
hán
tán
jié
liáng
chén
gǎn
shèng
xīn
yún
xīng
jié
míng
jiā
zhū
gōng
lán
zhī
xiàn
shí
zhé
jiàn
yàn
guāng
yǒu
lóng
suǒ
quē
zài
yòu
tiān
xià
chuī
wàn
qún
fāng
yuè
guī
suì
hǎi
tuō
guān
xiè
cháo
liè
zhào
wǎng
zhǔ
zhǐ
jǐng
dài
yuè
què
liú
yǒu
lán
cān
huǎn
zhé
chuān
niàn
宿
xīn
kuì
jiāng
bié
měi
qiū
yuán
dào
kuì
yān
shāng
liè

译文

深秋时节北方边境苦寒,迁徙的大雁正躲避霜雪。向阳处的花草凄然枯萎,寒潭水色皎洁而洁净。佳节触动贤明之人的心意,用云旗来庆祝晚秋的节日。葭管吹奏声传到朱红宫殿,用兰木酒杯向当世贤才敬酒。送别的宴会彰显出诚信的光彩,和乐氛围弥补了平日的缺憾。以宽宥之道治理天下,自然万物的运行让各方都感到愉悦。即将归乡的人要去往海边,脱下官帽辞别朝廷同僚。停住船靠近曲折的水渚,指着日光等待宴乐结束。河水中翻涌着湍急的波澜,离去的车马没有缓慢的行程。哪里只是牵挂路途远近,我内心一直因即将分别而感到愧疚。那美好的田园归隐之路令人向往,我叹息着伤感自己才能浅薄、品行低劣。

逐句剖析

"季秋边朔苦":深秋时节北方边境苦寒,

"旅雁违霜雪":迁徙的大雁正躲避霜雪。

"凄凄阳卉腓":向阳处的花草凄然枯萎,

"皎皎寒潭洁":寒潭水色皎洁而洁净。

"良辰感圣心":佳节触动贤明之人的心意,

"云旗兴暮节":用云旗来庆祝晚秋的节日。

"鸣葭戾朱宫":葭管吹奏声传到朱红宫殿,

"兰卮献时哲":用兰木酒杯向当世贤才敬酒。

"饯宴光有孚":送别的宴会彰显出诚信的光彩,

"和乐隆所缺":和乐氛围弥补了平日的缺憾。

"在宥天下理":以宽宥之道治理天下,

"吹万群方悦":自然万物的运行让各方都感到愉悦。

"归客遂海隅":即将归乡的人要去往海边,

"脱冠谢朝列":脱下官帽辞别朝廷同僚。

"弭棹薄枉渚":停住船靠近曲折的水渚,

"指景待乐阕":指着日光等待宴乐结束。

"河流有急澜":河水中翻涌着湍急的波澜,

"浮骖无缓辙":离去的车马没有缓慢的行程。

"岂伊川途念":哪里只是牵挂路途远近,

"宿心愧将别":我内心一直因即将分别而感到愧疚。

"彼美丘园道":那美好的田园归隐之路令人向往,

"喟焉伤薄劣":我叹息着伤感自己才能浅薄、品行低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是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东晋义熙十四年(418年)九月初九重阳节这日,宋公刘裕在彭城戏马台设下宴席,为即将辞官归隐的尚书令孔靖践行。彼时,谢灵运受朝廷之命,与一众僚属围绕同一主题共同赋诗留念。借重阳节在戏马台集会送别孔令的场景,抒发离别伤感与对友人的不舍。前半部分以“季秋边朔苦”“良辰感圣心”等句,既写饯行场景与时节特点,又赞颂刘裕北伐的功绩及宴集的盛况;后半部分借“归客遂海隅”“弭棹薄枉渚”等意象,既展现孔靖归隐田园的豁达情怀,又暗藏诗人对仕途漂泊的复杂心境。诗作采用双线交织的结构,典故与自然意象的融合更显精细深刻。全诗情景交融,将写景、叙事、抒情结合,尽显送别诗的沉郁蕴藉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年九月初九,担任太尉参军的谢灵运追随宋公刘裕驻守彭城(今徐州)。当时刘裕北伐南燕已获阶段性胜利,其幕府重臣孔靖(字季恭)因患病辞官,准备东归会稽。刘裕在项羽所建的戏马台设宴送别,并令三十多位僚属当场赋诗。这一事件见于《宋书》《太平寰宇记》等史书,谢灵运与其族兄谢瞻的同题诗作,后世并称“二谢戏马台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重阳节戏马台集会送别孔令的场景与秋景的凄寒,体现了离别时的伤感、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自身才德的自愧。

2. 写作手法

化用:“在宥天下理,吹万群方悦”“在宥”化用《庄子·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的道家思想。原句主张任物自然,谢灵运将其融入诗句,既赞宋公施政如“在宥”般顺应民心,又“吹万群悦”呼应《庄子·齐物论》“夫吹万不同”,以道家语表政治理想,使诗意兼具哲理与颂赞意味。

3. 分段赏析

开篇“季秋边朔苦,旅雁违霜雪。凄凄阳卉腓,皎皎寒潭絜”,以“季秋边朔”点明时节与地点,用“旅雁避霜”“阳卉枯萎”的萧瑟秋景,搭配“寒潭皎洁”的冷寂,多重意象层层渲染离别前的凄清氛围,景中含情,为全诗奠定伤感基调。“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鸣葭戾朱宫,兰卮献时哲”,转向重阳宴集场景:“云旗兴节”写仪式之盛,“鸣葭”“兰卮”描宴饮之雅,既点出“良辰”的喜庆,又暗含对宋公主持宴会的称颂,叙事中见庄重之感。“饯宴光有孚,和乐隆所缺。在宥天下理,吹万群方悦”,进一步写宴集的氛围与意义,“光有孚”赞宴会的诚信光彩,“和乐隆”叹相聚的融洽,再以“在宥天下”“吹万群悦”的议论,将宴集意义升华至对治理之道的赞颂,由事及理,拓展了诗歌的深度。“归客遂海隅,脱冠谢朝列。弭棹薄枉渚,指景待乐阕”,笔锋转至送别核心:“归客谢朝列”写友人辞官归隐的决绝,“弭棹待乐阕”描临别时驻足等待的细节,动作中藏不舍之情,将离别的不舍具象化。“河流有急澜,浮骖无缓辙”,以“急澜”“快马”的比喻写离别之速,水流湍急、车马不停,既写实又喻指时光匆匆、离别难留,用自然景象强化离别时的紧迫感。结尾“岂伊川途念,宿心愧将别。彼美丘园道,喟焉伤薄劣”,直抒胸臆:“宿心愧别”道尽内心的愧疚与不舍,“丘园道美”赞友人归隐的选择,“伤薄劣”则显自我才德不足的感慨,情感由惜别转向对人生的思索,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庾信《周祀圜丘歌 云门舞》

下一篇:南北朝·萧衍《河中之水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