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i
zhōng
shū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谢灵运浏览量:2
yóu
jīng
huá
wèi
cháng
fèi
qiū
shěn
nǎi
guī
shān
chuān
xīn
shuāng
guǎn
jué
zhèng
sòng
kōng
tíng
lái
niǎo
què
fēng
xiá
hàn
shí
jiān
zuò
huái
怀
bào
guān
jīn
qǐn
shí
zhǎn
xuè
xiào
yòu
shěn
yún
zhí
gēng
jià
yún
wàn
shì
nán
bìng
huān
shēng
xìng
tuō

译文

从前我在京都建康游宦之时,心中也未曾舍弃对山川的喜爱。更何况如今回归山川隐居,身心与形迹都同样寂寥。在这幽静的馆舍中没有诉讼纠纷,空荡荡的庭院里常有鸟雀飞来。我卧病在床,闲暇充裕,时常拿起笔墨进行创作。怀着一种情怀纵览古今之事,无论是睡觉还是吃饭,都能展开书卷当作娱乐。我既嘲笑长沮、桀溺隐居的辛苦,又讥笑扬雄在书阁中埋头著述。担任官职会让人疲惫不堪,从事农耕也并非全然快乐。世间万事难以都让人欢喜,幸好还能依托达观知命的态度来处世。

逐句剖析

"昔余游京华":从前我在京都建康游宦之时,

# 京华:指当时的京都建康,即今南京。谢灵运来永嘉前曾在京都做官多年,游京华即指这一段时间。

"未尝废丘壑":心中也未曾舍弃对山川的喜爱。

# 丘壑:泛指山水。,废:忘怀。

"矧乃归山川":更何况如今回归山川隐居,

# 归山川:回归到山水之中,实际是指来到以山水闻名的永嘉郡。,矧乃:何况是。

"心迹双寂寞":身心与形迹都同样寂寥。

# 双寂寞:都感到空虚,即作永嘉太守既无事可想,也无事可干。,心迹:指内心思想和事务行为两个方面。

"虚馆绝诤讼":在这幽静的馆舍中没有诉讼纠纷,

# 诤讼:狱讼案件。

"空庭来鸟雀":空荡荡的庭院里常有鸟雀飞来。

"卧疾丰暇豫":我卧病在床,闲暇充裕,

# 丰暇豫:多有闲暇安乐的日子。

"翰墨时间作":时常拿起笔墨进行创作。

# 时间作:时常写一写。,翰墨:笔墨,代指文章诗赋。

"怀抱观古今":怀着一种情怀纵览古今之事,

# 观古今:从典籍图书中观览古今人事。,怀抱:似指怀抱典籍图书。

"寝食展戏谑":无论是睡觉还是吃饭,都能展开书卷当作娱乐。

# 戏谑:谈论说笑。《诗经·卫风·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既笑沮溺苦":我既嘲笑长沮、桀溺隐居的辛苦,

# 沮溺:指长沮和桀溺,春秋时贤人,不肯游仕,结伴耕种,一辈子辛苦劳作。《论语·微子》中记载,长沮与桀溺一同耕田,孔子经过时,叫他的学生子路向两人打问渡口的所在。后代诗文常用为避世隐士的典故,给予肯定的评价,如王粲《从军诗》说:“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陶渊明《劝农》诗说:“冀缺携俪,沮溺结耦。相彼贤达,犹勤垄亩。”

"又哂子云阁":又讥笑扬雄在书阁中埋头著述。

# 子云阁:指扬雄投阁自杀一事。扬雄在西汉成帝时在朝为官,王莽篡汉,立“新”朝,扬雄作《剧秦美新》加以吹捧,并受任大夫之职校书天禄阁,后来因事被株连,投阁自杀,几乎死去。,哂:讥笑,嘲笑。

"执戟亦以疲":担任官职会让人疲惫不堪,

# 以疲:太疲倦。,执戟:秦汉时宫廷的侍卫官,因值勤时手执戟而得名,这里泛指做官。

"耕稼岂云乐":从事农耕也并非全然快乐。

# 岂云乐:哪里能算快乐。

"万事难并欢":世间万事难以都让人欢喜,

"达生幸可托":幸好还能依托达观知命的态度来处世。

# 达生:老庄的思想。《庄子》有《达生》篇,其中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所谓“生之所无以为”,是指分限以外的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斋中读书诗》是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纵向脉络铺陈,自往昔延展至当下。开篇两句回顾过往,随后四句着重叙述其出任永嘉地方官后的境遇。诗中中间六句,则细致描绘了读书时的种种情状。结尾四句,直抒诗人自身的政治立场与生活志趣。整首诗立意高远,表意委婉含蓄。其情感深沉厚重,语调却又平易亲和,别具一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斋中读书诗》是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所作,诗人因与庐陵王刘义真往来颇为密切,遭当权的徐羡之等人猜忌,从而被排挤出朝廷。在永嘉太守任上,其心境愈发消沉。此诗创作于永初三年(422年)冬,彼时诗人担任永嘉太守。诗中所写,乃是其闲暇读书时的思绪。诗人深感从政极易疲惫,耕稼亦充满艰辛,故而发出“万事难并欢”的喟叹,认为唯有效仿庄子的达观态度,方能调养身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哲理诗。诗中以纵向时间线展开,描绘了诗人从往昔“游京华”,到出任永嘉地方官后的不同经历与心境变化,委婉地表达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人生感悟。

2. 分段赏析

“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开篇两句回顾往昔“游京华”的经历,彼时的诗人,心中未尝忘却对山川自然的向往,“未尝废丘壑”体现出其内心对自然的眷恋。“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笔触转至出任永嘉地方官后的境况。“归山川”后,却陷入“心迹双寂寞”之境,“游京华”与“归山川”、“未尝废丘壑”与“心迹双寂寞”隔句映衬且文义递进,清晰展现出诗人人生境遇与心境的变化。“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在永嘉时,诗人自述“心”远离世事纷争,“迹”断绝交游,“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更是具体描绘出“心迹双寂寞”的清冷景象。虽身为郡守,本应公务繁忙,但据《宋书》本传记载,谢灵运因不得志而肆意游遨,对民间听讼“不复关怀”,并非真的无讼事,而是心已远离,有意不闻不问。这几句看似与“斋中读书”无关,实则从大处着笔,巧妙营造出诗人读书时的心态意绪与环境氛围,“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卧疾丰暇豫”一句,自然转入对“斋中读书”的描述。因卧疾于斋中,闲暇增多,为排遣无聊,读书便成了重要之事。“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具体刻画读书情形,诗人读书意在借古鉴今,增进对现实的认知,且读中有评。诗中提及消极避世的长沮、桀溺与热衷仕进的扬雄,谢灵运对长沮、桀溺的隐居耕田之举持批评态度,认为其辛苦而可笑;对于扬雄在易代之际“露才以耽宠,诡情以怀禄”的屈节事人、钻营爵禄行为,同样予以哂笑否定。“执戟亦以疲,耕稼岂云乐。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直接袒露诗人的政治态度与生活情趣。“执戟亦以疲”表明诗人对仕进已兴致索然,“耕稼岂云乐”又显示其不愿过躬耕隐居的清苦生活。在仕与隐的两难抉择间,诗人深感“万事难并欢”,陷入迷茫与无奈。于是,为寻求心灵慰藉,诗人选择以“达生”处世,摆脱物欲困扰与世务牵累,在精神上自我解脱,这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乐乎天命复奚疑”的生活态度相近。谢灵运为官不理政事,正是其“达生”思想的体现,而要真正践行“达生”,他认为需绝意仕进、归隐田园。出身大官僚地主家庭的他,归隐后可免耦耕之苦,这或许是其“达生”思想的理想归宿,不久后他也确实踏上了归隐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起四句入题,峥嵘飞动。“虚馆”六句,交代正面。“沮溺”四句,题后绕补,衔承谨密。收句,结束全篇。所谓“达生”,取知足、知止义。杜公取适事莫并,又“古来达士志,幽真愧双全”,同此。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沈约《梁北郊登歌》

下一篇:南北朝·庾信《奉报穷秋寄隐士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