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mén
xīn
yíng
suǒ
zhù
miàn
gāo
shān
huí
shí
lài
mào
lín
xiū
zhú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谢灵运浏览量:2
xiǎn
zhù
yōu
yún
shí
mén
tái
huá
shuí
néng
ruò
mén
niǎo
niǎo
qiū
fēng
guò
chūn
cǎo
fán
měi
rén
yóu
huán
jiā
yóu
dūn
fāng
chén
níng
yáo
qīng
mǎn
jīn
zūn
dòng
tíng
kōng
lán
guì
zhī
pān
fān
jié
niàn
zhǔ
xiāo
hàn
jǐng
xuān
zhuó
shí
xià
tán
kàn
tiáo
shàng
yuán
zǎo
wén
biāo
wǎn
jiàn
zhāo
tūn
qīng
guāng
nán
liú
lín
shēn
xiǎng
bēn
gǎn
wǎng
yǒu
lái
qíng
cún
shù
chí
chéng
chē
wèi
yíng
hún
fěi
wéi
zhòng
rén
shuō
zhì
zhě
lùn

译文

幽静的小屋筑在险峻的山崖上,我高卧石门山上,四周白云缭绕。崖边小路上长满滑腻的绿苔,谁能行走,纤弱的葛藤从崖上垂落,没有人敢拽着它攀高。轻柔的秋风吹过之后,青绿的春草又开始繁茂。远游的好友一去不回,聚会的佳期,何时再来。那华美如玉的坐垫上已罩满了灰尘,金杯中注满了清醇的美酒,又能与谁共同一醉。湖面上波浪滚滚,不见归来的船帆,我攀援桂枝徒然张望,无奈地承受着离愁的煎熬。思念之情,像云天一样深远,孤影独处,又怎能把满怀的愁绪忘掉。俯身捧起岩下清澈的潭水,洗一把脸,拾头仰看,茂密的树枝间猿群在哀鸣,在荡跳。傍晚,狂飙骤起,误以为晨风怒吹,清晨,朝日初升又当成夕阳残照。岩崖倾斜,阳光难以停留,森林深广,林涛声势浩浩。感念离别的愁苦,忧愁萦绕在胸中,一旦悟出人生的真谛,切私情杂念就会荡然无存,不留分毫。我愿遵循乘日遨游的生活方式,以此安慰我的心灵。从此淡漠世事,安居逍遥,这番道理,难以对俗人讲清,只希望能与心灵相通的人一起探讨。

逐句剖析

"跻险筑幽居":幽静的小屋筑在险峻的山崖上,

# 跻险:攀登险峻的山峰。跻,攀登。

"披云卧石门":我高卧石门山上,四周白云缭绕。

# 石门:地名,在今浙江嵊县西北。,披云:拨开云层。

"苔滑谁能步":崖边小路上长满滑腻的绿苔,谁能行走,

# 步:行走。

"葛弱岂可扪":纤弱的葛藤从崖上垂落,没有人敢拽着它攀高。

# 扪:扶,持。,葛:多年生草本植物,此指葛藤。

"袅袅秋风过":轻柔的秋风吹过之后,

# 袅袅:通“嫋嫋”,风吹物动的样子。《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

"萋萋春草繁":青绿的春草又开始繁茂。

# 萋萋:草木繁盛的样子。《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美人游不还":远游的好友一去不回,

# 美人:指朋友。

"佳期何由敦":聚会的佳期,何时再来。

# 佳期何由敦:“美人”“佳期”二句,以美人喻友人,言友人一去不回,归期渺茫。敦:通“团”,团聚。

"芳尘凝瑶席":那华美如玉的坐垫上已罩满了灰尘,

# 瑶席:华美的坐席。,凝:积聚。,芳尘:轻尘。

"清醑满金罇":金杯中注满了清醇的美酒,又能与谁共同一醉。

# 清醑满金罇:“芳尘”“清醑”二句,言我虽备好酒席,而友人久久不至。清醑:美酒。罇:一种酒器。

"洞庭空波澜":湖面上波浪滚滚,不见归来的船帆,

# 洞庭:湖名,在湖南境内。《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

"桂枝徒攀翻":我攀援桂枝徒然张望,无奈地承受着离愁的煎熬。

# 桂枝徒攀翻:“洞庭”“桂枝”二句,用波涨洞庭来喻友人行踪不定,音信渺茫;用攀折桂枝以表自己殷勤相待。攀翻:攀折,攀援。翻,援。《楚辞·招隐士》:“攀桂枝兮聊淹留。”

"结念属霄汉":思念之情,像云天一样深远,

# 霄汉:天宇。,属:注目。,结念:念念不忘。

"孤景莫与谖":孤影独处,又怎能把满怀的愁绪忘掉。

# 孤景莫与谖:“结念”孤景”二句,言所思念者邈若霄汉,而我孤影独处,无人可与解忧。孤景:单影。谖:忘,此谓忘忧,忘记。

"俯濯石下潭":俯身捧起岩下清澈的潭水,洗一把脸,

# 濯:洗涤。

"俯看条上猿":拾头仰看,茂密的树枝间猿群在哀鸣,在荡跳。

# 条:指树枝藤蔓之类。

"早闻夕飚急":傍晚,狂飙骤起,误以为晨风怒吹,

# 夕飚:傍晚的旋风或暴风。,早:先。

"晚见朝日暾":清晨,朝日初升又当成夕阳残照。

# 晚见朝日暾:“早闻“晚见”二句,言晚风刮起得早而朝日却升起得迟。晚:后。暾:太阳初出时圆而厚实的样子。

"崖倾光难留":岩崖倾斜,阳光难以停留,

# 崖倾光难留:言因崖壁高倾,山谷中日照时间较短。

"林深响易奔":森林深广,林涛声势浩浩。

# 林深响易奔:言因林木幽深,野风吹木发出的声响更大。

"感往虑有复":感念离别的愁苦,忧愁萦绕在胸中,

# 感往虑有复:感往:孤苦的感受好不容易成为过去。虑有复:担心会反复重来。复:再,重。此句言悲感既往思虑重重。

"理来情无存":一旦悟出人生的真谛,切私情杂念就会荡然无存,不留分毫。

# 情无存:道家主张物我合一,我既为物,感情自然也就不存在。,理来:妙理到来。即想起道学玄理的时候。

"庶持乘日车":我愿遵循乘日遨游的生活方式,

# 乘日车:运载太阳的车。意为挽留时光别跑得太快,以便自己能尽情游赏。《庄子·徐无鬼》有“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的话。,持:牵持,拉着不放。,庶:希望。

"得以慰营魂":以此安慰我的心灵。

# 得以慰营魂:心灵,精神。庶持”“得以”二句,言希望自己能够做到顺应自然,从而使心灵得到慰藉,使之归于平静。《老子》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屈原《远游》云:“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

"匪为众人说":从此淡漠世事,安居逍遥,这番道理,难以对俗人讲清,

# 众人:俗人。,匪:通“非”,不。

"冀与智者论":只希望能与心灵相通的人一起探讨。

# 冀与智者论:末二句言自己这样的心境非俗人所能理解,故期待能与自己心灵相通友人(智者)的到来。冀:希望。智者:哲人。司马迁《报任安书》:“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伶人言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是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题目便已点明主旨,用短短数语描绘出石门新居四周高山环绕、溪流曲折、怪石嶙峋、茂林修竹的独特景致,字里行间满是对这片溪山林泉的喜爱。诗中“嫋嫋”起笔的十句内容,笔锋一转,倾诉着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而诗末的六句,诗人又从写景叙事过渡到哲理议论,将自己对生命真谛与处世之道的思考娓娓道来。整首诗层层递进,先以景色描写铺陈情感基调,再融入个人思念之情,最后升华为对生命哲理的感悟,实现了景、情、理的巧妙交融。这种变化不仅让诗歌内容更加丰富饱满,也让读者得以窥见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谢灵运的《游名山志》记载,石门山得名于两山对峙形成的天然门状结构。山中瀑布飞流直下,丹霞翠色相互辉映,景色极为秀丽。宋少帝景平元年(423),谢灵运辞去永嘉太守一职,返回家乡始宁。此后不久,他便选择在石门山修建新居。这首诗大概创作于宋文帝元嘉元年(424)或元嘉二年(425),也就是他新居落成后的一段时间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诗。表现了诗人对石门新居溪山林泉的喜爱之情和对好友的怀念以及对生命之“道”的体悟。

2. 写作手法

用典:大量化用《楚辞》典故,如“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借《楚辞》中相关意象和情境,表达盼友人不至的失落与凄凉,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典雅气质。视听结合:“早闻夕飙急,晚见朝日暾。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通过视听结合,逼真地描绘出山势的险峻幽深,让读者如临其境。借景抒情:诗中多处通过描写石门新居的自然景色来抒发情感。如“嫋嫋秋风过,萋萋春草繁”,借秋风、春草的景色变化,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与重逢无期的黯然之情。直抒胸臆:“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结念属霄汉,孤景莫与谖”等句,直白地倾诉对友人的思念、孤独及满心愁绪,使情感表达真挚动人。多角度描写:“俯濯”六句中,“俯濯”“仰看”从空间角度,“早闻”“晚见”从时间角度,时空交错地展现石门新居山水的秀丽,使景色描写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3. 分段赏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的诗题独具特色,不同于寻常诗歌题目,它以描述性语言勾勒出石门新居的环境风貌,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这片溪山林泉的由衷喜爱。诗歌开篇两句,直切主题,言辞凝练有力。诗中描绘新居地势险峻、环境清幽,尽显超凡脱俗之态。诗人以“石门披云高卧”的意象,既展现出山势的雄伟与新居的高峻,也暗含了自己超然物外的志趣,将营建新居的初衷与隐逸山林的情怀和盘托出。三四句进一步补充说明,写山间石阶布满苔藓,行走艰难,路旁葛藤幼嫩,难以借力攀援,这些细节生动地烘托出此地人迹罕至、远离尘嚣的特点,让石门新居险远幽静的景致跃然纸上。“嫋嫋”之后的十句,主要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当时,谢灵运的好友孔淳之、王弘之、僧镜等人居住在始宁、剡县、上虞一带,彼此相距不远。石门新居落成之初,友人们曾相聚同游。此后故人分散,那段欢乐时光却令诗人难以忘怀。于是,他化用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和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意境,写下“嫋嫋秋风过,萋萋春草繁”,借景抒情。随着四季更迭,秋风已逝,春草又绿,自然的轮回让诗人联想到与友人重逢无期,心中黯然。他用《楚辞》常用的象征手法,以“美人”代指好友,“佳期”喻指相聚,写下“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直白地倾诉对友人的思念与期盼。“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罇”两句,前句写久盼友人未至,连坐席都积满尘埃;后句写美酒备好却无人共饮。因思念愈深,盼而不得的怅惘更浓,遂以“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表达失落之情。这两句巧妙化用《楚辞》典故,“空”“徒”二字传神地刻画出湖面空阔、归舟不见的寂寥,以及独赏桂枝、思念无果的凄凉。在失望与孤独中,思念之情愈发浓烈,诗人以“结念属霄汉,孤景莫与谖”直抒胸臆,仰望天空时,更觉形单影只,满心愁绪无人诉说,悲凉之意达到顶点。但谢灵运善于借山水排解愁绪,当他将目光转回眼前美景,孤独凄凉之感便烟消云散,随即以“俯濯”六句细致描绘山水。“俯濯”“仰看”从空间角度,“早闻”“晚见”从时间角度,时空交错地展现石门新居山水的秀丽。“崖倾”“林深”两句,则聚焦光影变化与风吹林木的动态画面。这六句诗中,有石潭倒影、猿猴腾跃、晚风尚劲、朝阳初升,还有危崖光影、深林风声,将诗题中“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的景致生动呈现,其中“早闻”四句通过视听结合,逼真地描绘出山势的险峻幽深。因群山环绕、崖壁陡峭,清晨的阳光很晚才照进山谷,且转瞬即逝;而山间的晚风却早早袭来,风势强劲,吹得林木作响,这些细腻描写皆源于真实的山居生活体验。诗歌最后六句转为议论。“感往”两句是诗人从山水游历中获得的人生感悟。回顾过往,他感慨世事繁杂,思绪万千,常觉悲从中来。但当在山水中领悟到自然真谛时,便能以理遣情,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尘世的烦忧也随之消散。谢灵运隐居石门、寄情山水,不仅为欣赏美景,更希望通过山水体悟哲理,展现出强烈的理性思考。“庶持”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他想把握时光,纵情山水以悟道,慰藉内心孤寂的愿望。他认为这种山水哲思难以被普通人理解,唯有志同道合的智者方能领会,因此以孤傲的口吻写下“匪为众人说,冀与智者论”。结合前文可知,此处的“智者”正是他日夜思念的友人。如此一来,思念友人的情感贯穿全诗,含蓄深沉,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早闻夕飙急,晚见朝日暾:此语殊有变互。凡风起必以夕,此云“晓闻夕飙”,即杜子美之“乔木易高风”也。“晚见朝日”,倒景反照也。孟郊诗:“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夕驻景,深谷夜先明”,皆自谢诗翻出。

明杨慎《升庵诗话》

# 颜延年《登巴陵城楼》起云:“江汉分楚望,衡巫奠南服。三湘沦洞庭,七泽蔼荆牧。”灵运该诗起云:“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苔滑谁能步,葛弱岂可扪。”当前景物入手便辨,略无龃龉羞阻,大家步武端在此处。

明陆时雍《古诗镜》

# 亦兴、亦赋、亦比,因仍耐变化莫测,檠括得之《小雅》,寄托得之《离骚》,此康乐集中第一篇大文字,彼生平心迹不出乎山人浪子经生之域,如竟陵者,固宜其不知而讥为套语也。谢每于意理方行处,因利乘便,更即事而得佳胜,如“早闻夕飙急”四语是也,他人则意动专趋,其意不暇及矣。

明末清初王夫之《船山古诗评选》

# 妙题,诗亦称。“早闻夕飙急,晚见朝日暾”:大抵谢深一层。

明末清初戴明说《历代诗家》

# 以公寻山搜险之情,缅想石门营居,故当僻绝,起四句其地可见。胜地固心赏得意无独,知每眷眷于良朋,然复恒叹寡遇亦足,知朝市多而林峦少矣。“美人”二何望思殷勤,风调则汉人之遗也。“俯濯”六句淋漓横溢,享此乐固畅,因极写之,此欢忘死。《子虚》《上林》极写山川,其上其下,以至东西南北,大奇致也,此俯仰上下,以二句当古赋通体,又以二句别辟思路,其奇为何如?其大为何如?“崖倾”二句,似有鬼工,百搜不获,千炼难成,写光写声,已是大难,今光则驰也,声则骤也,而写之俨然,岂人力可至乎?且此非写声写光也,写玩此声光之人之情,其欢真可忘死。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 “崖倾光难留”,即释“晚见朝日”意。“林深响易奔”即释“早闻夕飙”意,“理来情无存”,即释“感往虑有复”意。

清李光地《榕村诗选》

# 所引楚词,参观王逸注,乃知此诗托意之远。“庶持乘日车”:以日为车,而游六合之外,则屈子之《远游》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美人”六句,骚辨之旨,其亦故国之思耶。

清张琦《宛邻书屋古诗录》

# 起六句,言已今居。“美人”六句,言无同赏。“结念”二句顿断。“俯濯”六句,续接起六句写景。“感往”六句,续接“弧景莫与谖“下。此诗只用一断续离合法,古人文多如此。“美人游不还”一段,幽优怨慕凄凉之意,全得屈子余韵。吾尝以商榷前藻之意况之,且为低徊,况于怀旷远之遐思者哉!“感往”二句,余时时生死于此,非用功久而亲履之,岂知其言之旨哉!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萧衍《赐张率诗》

下一篇:南北朝·沈约《怀旧诗 伤王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