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薛裁知耻":彭薛告老仅仅算知耻,
# 知耻:谓有羞耻之心。,裁:通才,仅只。,薛:薛广德,汉代鲁诗专家,字长卿,官至御史大夫,后辞官归里,不再出仕。朝廷赐以安车驷马,广德悬挂其事以示荣。班固评价此二人近于知耻。,彭:彭宣。汉代研究《周易》学者,官至大司空。王莽时上书求归乡里。
"贡公未遗荣":贡公贺友确是好虚荣。
# 未遗荣:没有忘记荣华富贵。,贡公:贡禹,汉人,字少翁,为光禄大夫,后辞官不许,又为御史大夫。与王阳友善,见其被用而喜。
"或可优贪竞":此辈稍胜贪求名利徒,
# 贪竞:贪恋官位。
"岂足称达生":岂够保身全生受称扬?
# 达生:通达人生,为道家对生命的认识理论。
"伊余秉微尚":唯我怀抱出尘隐逸志,
# 微尚:隐遁的志趣。尚:志向。,秉:执持。,伊:语助。
"拙讷谢浮名":才疏口讷鄙弃虚浮名。
# 浮名:指功名。,谢:弃绝。,拙讷:笨拙又口不善言;自谦之词,指自己不善作官。
"庐园当栖岩":田园当作巢栖穴居处,
# 栖岩:指古代巢居穴处,这里指隐居。
"卑位代躬耕":爵位可代亲自去耕种。
# 卑位:谦指所袭康乐侯。
"顾己虽自许":久想退隐虽说自赞许,
# 自许:自赞。,顾己:回顾自己。
"心迹犹未并":愿望行迹尚未成一统。
# 并:合一,具备。,迹:行迹,指做官。,心:心愿,指隐居。
"无庸方周任":仿效周任无功不求升,
# 周任:春秋时周大夫,言行为孔子所称。,方:一作妨。,无庸:无所作为。
"有疾象长卿":取法长卿闲居说多病。
# 长卿:汉代司马相如,字长卿,常托病不朝。,象:一作像。
"毕娶类尚子":儿女完婚离家像尚子,
# 尚子:尚长,东汉隐士,为儿女办完婚嫁,即隐迹山林。,毕娶:办完婚娶之事。
"薄游似邴生":谢绝高位知足似邴生。
# 邴生:西汉邴曼容,养志自修,不愿作六百石以上的官,如超过,便自免退居。,薄游:指做小官。
"恭承古人意":恭谨承继古人清高意,
"促装返柴荆":快备行装尽速返故乡。
# 柴荆:柴草竹木编织的门或屋舍,代指故居。,促装:收拾行装。
"牵丝及元兴":回想初仕正是元兴问,
# 元兴:东晋安帝年号(402-404年)。灵运初仕为晋琅玡王大司马参军,时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是年正月戊戌(十六日)方才改元,而上一年的年号为元兴,故云“及元兴”。,牵丝:指初仕。
"解龟在景平":此次辞官适逢在景平。
# 景平:宋少帝年号(423-424年)。,解龟:即去官。龟:龟纽。宫印印鼻刻有龟形,下有穿丝条的孔眼。
"负心二十载":违背心愿居官二十载,
# 负心:违背心愿,指作官。
"于今废将迎":从今清静不为俗事忙。
# 废将迎:指省去官场送往迎来的繁琐礼节。将迎:官场上的应酬。
"理棹遄还期":归期将近登船心如箭,
# 遄:急忙。,理棹:准备船只。
"遵渚骛修坰":沿岸船飞大地退后方。
# 修坰:绵长的原野。,骛:疾驰而过。,遵渚:沿着江中小洲。
"溯溪终水涉":由江入溪水路至尽头,
# 终水涉:结束水上旅行。,溯溪:沿溪逆流而上。
"登岭始山行":离船登岭跨步山路行。
"野旷沙岸净":原野空旷沙岸一片静,
"天高秋月明":天空高远秋月分外明。
"憩石挹飞泉":石上休息尽情饮流泉,
# 挹:双手合捧取水。
"攀林搴落英":攀附林木随意餐落英。
# 落英:落花。,搴:拉动、拾取。
"战胜臞者肥":归隐心静体瘦已变肥,
# 臞:瘦。清瘦。
"鉴止流归停":临水照容终得清流静。
# 流归停:指流水终归静止。,止:止水。,鉴:镜子,此作动词,犹临照。
"即是羲唐化":就此超世作个羲唐人,
# 唐:唐尧。,羲:伏羲氏。
"获我击壤情":我学击壤重获真朴情。
# 击壤情:即风俗淳朴时代人们的思想感情。击壤:上古时的一种游戏。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隐逸抒怀诗。借古人事迹与返家行程中的景象,写出了坚决辞职隐居的意志及去官还家获得解脱的愉悦心情。
2. 写作手法
类比论证:“无庸妨周任,有疾像长卿。毕娶类尚子,薄游似邴生”。诗人以周任尽职、长卿托病、尚子毕娶后归隐、邴生淡泊游历等古人事迹为类比对象,将自身行为与古人行为对照,通过二者的相似性论证自己如古人般淡泊明志,以此支撑去职归隐的合理性与决心。用典:“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暗用《楚辞》典故。《九歌·山鬼》中有“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写山鬼饮石泉、居松柏下的高洁;《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写以落英为食的清雅。诗中化用这些典故,借“挹飞泉”“搴落英”的动作,呼应典故中饮泉、餐英的意象,增添清幽芳洁之感,含蓄表达归隐后的高洁情怀。对比:“理棹遄还期,遵渚骛修坰”“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写行船赶路的急切,与“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憩石挹飞泉,攀林搴落英”写赏景小憩的悠然形成对比,通过行程节奏的快慢变化,凸显心情的急切与愉悦。情景交融:“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描绘出旷野开阔、沙岸洁净、天空高远、秋月皎洁的清丽之景。这清旷的景致与诗人去官后摆脱束缚的开朗轻快心境相契合,景中融入舒畅之情,情随景生,营造出宁静愉悦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一至十句讲述自己隐居田园的志向。首先对几位古人作出评价:西汉的彭宣、薛广德、贡禹虽然有很高的名声,但只能说比那些贪婪争夺的人要好一些,还称不上是懂得养生养性的人。彭宣和薛广德,班固在《汉书》中对他们评价很高,说他们“近于知耻”(《汉书·叙传》);而谢灵运却认为他们“裁知耻”罢了,并不十分推崇。贡禹曾经担任河南县令,因为受到上司的责备,就辞去官职离开了。后来他又出来做官,元帝时期担任光禄大夫,因为年纪大了请求退休,被皇帝挽留,还升任为御史大夫。诗人觉得他并没有能够抛弃荣华富贵。评论古人只是作为陪衬,目的是表明自己的志向不仅仅是不贪婪争夺,还要做到“达生”。《庄子》中有《达生》篇,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认为人的本性和命运是有定数的,不应该勉强去追求本性之外的事情。篇中还说想要保存生命、修养本性,不如抛弃世俗的牵挂。诗人正是把这种思想作为隐居退隐的精神支撑。他具体的打算,就是“庐园当栖岩,卑位代躬耕”。《山居赋》中说:“古巢居穴处曰岩栖”,传说古代的隐士也有过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但诗人终究做不到这样,所以有所变通,把田园当作岩穴隐居之处。他也不能真正靠耕种来养活自己,所以想学习古代一些贤达之人的做法,安于低微的职位,依靠微薄的俸禄来维持生活。他说自己不擅长做官,不善于言辞,所以想要选择这样的生活道路,只是过去的行为事迹还没能和这种生活理想相符合。这可以说是诗人对过去生活的一个总结。从第十一句到第二十句。开篇先列举周任、司马相如、尚子、邴生等人,将自己与这些人相比。诗人称自己在诸多方面都和上述那些心怀淡泊、坚守志向的古人相近。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到景平元年(423年),实际算起来有十八年,诗中说“二十载”是大致的表述。这二十年间,自己做着违背本心的事情,内心一直处于愁闷不安的状态;如今总算从迎来送往之类的世俗事务中解脱出来,那种畅快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二十一句至三十二句描写刚辞去官职途中的所见所感。“理棹”以下四句记述水陆行程。为能早日回到家中,便快速行船。“遄”“鹜”二字体现出心情的急切。“理棹”二句已同时写到水路和陆路,“溯溪”二句又描述涉水而行、登山赶路的情景,但并不让人觉得繁琐,因为读者能由此充分想象他行进的画面,感受到行程的漫长与辛劳。“野旷”二句是写景的名句,景物中其实蕴含着情感。清旷开阔的风景正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长久被俗事束缚,一旦解脱,自然感到无比开朗、轻快,因此眼中所见都成了美好的景致。“憩石”二句描写在山林中休息的情景,暗用《楚辞》的典故:《九歌·山鬼》:“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又《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熟悉典故的读者能从言外感受到清幽洁净的氛围。“理棹”四句写快速前行,路途漫长,“野旷”四句写观赏风物、途中休息,形成情绪和内在节奏的对比;而他急切与愉悦的心情,都得到了体现。由愉悦的心情、悠然的意绪,进而引发一番情理交融的议论:高尚的志向战胜了富贵的欲望,胸襟开阔,即使身形消瘦也会感到精神饱满;以静止的水为镜,动荡的心绪将归于宁静清明。(这两句运用《韩非子·喻老》和《庄子·德充符》的典故)心灵获得自由宁静,即便身处纷乱竞争的世道,也如同回归本真,回到伏羲、唐尧时代,能体会到古人击壤而歌的怡然之情。传说尧时百姓闲适无事,有老者击壤唱歌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诗人用这个典故,仿佛有“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韩愈《山石》)的感慨,且让人隐约感觉到他与当权者关系并不融洽。
# 前人评谢诗,有“把定一题、一人、一事、一物,于其上求形模,求比拟,求词采,求故实,如钝斧子劈栎柞,皮屑纷霏,何尝动得一丝纹理?以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中之神理也,唯谢康乐为能。取势宛转屈伸,以求尽其意,意已尽则止,殆无剩语”之说,此诗即是显例。
不详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曹明纲《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
下一篇:南北朝·鲍照《夜听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