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秋风至":西北方向的秋风悄然吹来,
"楚客心悠哉":客居异乡的游子心绪悠长难遣。
# 悠:长。此言愁思悠长。,楚客:旅居在外的楚人,此为作者自喻。
"日暮碧云合":日落时分碧空流云聚拢,
# 碧云:傍晚青白色的云。
"佳人殊未来":心上人迟迟未曾赴约。
# 殊:还。,佳人:指所怀念的故人。
"露彩方泛艳":晨露折射出晶莹光晕,
# 泛艳:闪耀着光彩。,露彩:露珠。
"月华始徘徊":孤月流光在云端游移不去。
# 徘徊:形容月亮慢慢升起。,月华:月光,月色。
"宝书为君掩":为你珍藏的书信再未启封,
# 掩:合。,宝书:旧称官修的史书。这里泛指书。
"瑶琴讵能开":琴匣紧闭再难拨动琴弦。
# 讵:岂。,瑶琴:有玉装饰的琴。
"相思巫山渚":巫山神女般的相思萦绕水岸,
# 巫山渚:巫山附近的洲渚。巫山:指男女幽会之所。
"怅望阳云台":迢递远望那座传说中的阳云台。
# 阳云台:传说中楚王与巫山神女相会的地方,后世用来代称男女合欢之处。阳云:同“巫山”,男女幽会之所。
"膏炉绝沉燎":香炉中沉香早已燃尽,
# 沉燎:指浓郁的香火。,膏炉:香炉。
"绮席生浮埃":华美筵席蒙上寂寥尘埃。
# 绮席:华丽的席子。
"桂水日千里":桂水奔流一日千里向远方,
# 桂水:湘江的支流,在今湖南桂阳附近,属于楚国的范围。
"因之平生怀":江河奔涌勾连起毕生怅惘。
# 因之:顺着此水。之:往,送。
南朝文学家
江淹(444~505),南朝文学家。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县)人。早年孤贫好学,在仕途上不甚得志,历仕宋、齐、梁三代。梁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其诗幽深奇丽、长于拟古,以《杂体诗三十首》最为知名。赋以《恨赋》《别赋》较有名,文辞精美,情调悲凉凄婉。晚节才思减退,相传梦一丈夫向之索还五色笔,时称“江郎才尽”。今存《江文通集》辑本。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怨别诗。全诗在抒写相思怨情中,细腻描绘了相思之苦,尽显惆怅,且体现了作者身世之感。
2. 写作手法
化用:“西北秋风至,楚客心忧哉。”化用《楚辞》意象,楚客在秋风中生出的忧思。秋风最易勾起游子怀人之思,如此起兴自然流畅,为后文怀人奠定基调。用典:“相思巫山渚,怅望阳云台。”运用巫山神女典故,“巫山渚”是巫山旁的洲渚,阳云台是楚王与神女相会之所。借此表达对佳人的思念,其中还暗含对往昔欢会情景的追忆。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西北秋风至,楚客心忧哉。”惠休诗常以秋景入诗,且喜化用《楚辞》意象,此处楚客在秋风中生出的忧思,正契合其创作风格。秋风最易勾起游子怀人之思,如此起兴自然流畅,为后文怀人奠定基调。“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碧云”是傍晚青白色的云霞,“碧”字增添美感,与“佳人”相互映衬。望着碧云聚合,佳人却迟迟未至,满心惆怅。前句写景富有意境,后句言情真挚,情景交融。中间四句,“露彩方泛艳,月华始徘徊。”依旧描绘夜景,露珠在夕晖下闪耀,月亮缓缓升起。这不仅展现了时间流逝,也表明主人公仍在痴痴凝望;凄清黯淡的景色,也映照出凝望者孤寂的心境。“宝书为君掩,瑶琴讵能开?”意思是:因为思念你,道书无心翻阅,玉琴也无意弹奏。“宝书”一词,与休上人的身份十分贴合。接下来四句,“相思巫山渚,怅望阳云台。”运用巫山神女典故,“巫山渚”是巫山旁的洲渚,阳云台是楚王与神女相会之所。借此表达对佳人的思念,其中还暗含对往昔欢会情景的追忆。“膏炉绝沉燎,绮席生浮埃。”膏炉、绮席本是为佳人准备,如今佳人不在,这些陈设长久闲置;而看到这些闲置之物,又会让思念之情愈发浓烈。最后两句“桂水日千里,因之平生怀。”“桂水”是湘江支流,位于古楚国境内。“之”意为往、送。这两句是说:桂水每日奔腾向北,我愿借它将深情厚意带给佳人。这是主人公因音讯难通而生出的美好幻想,即景抒情,韵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此首拟作从意境的整体着眼,精准捕捉摹拟对象的风格特质,凭借丰富的艺术想象,虽未大量采用原作词汇,却将休上人的语气与笔意模仿得惟妙惟肖。
# 江淹清婉秀丽,才思有余。杂拟之作,如季札聘鲁,四代之乐,并歌于庭。非天下之至聪,其孰能喻。
《竹林诗评》
# 天闵案:文通《杂拟》,诚为绝技,但气骨终是齐、梁之气骨耳。
现代徐天闵编著《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 拟古推江文通最长。拟渊明似渊明,拟康乐似康乐,拟左思似左思,拟郭璞似郭璞。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 文通《杂体三十首》,体貌前哲,欲兼关西、邺下、河外、江南,总制众善,兴会高远,而深厚不如,非其才绌,世限之也。
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江醴陵集题辞》
下一篇:南北朝·王融《四色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