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客长欷":北方的游子长久叹息,
"深壁寂思":在幽深的墙壁内默默沉思。
"空床连流":空床与流水相连,
# 连流:一作流连。
"圭窬淹滞":狭小的门窗被阻隔停滞,
"网丝蔽户":蛛网遮蔽了户牖,
# 户:一作月。
"青台绕梁":青苔缠绕着房梁。
"春华虚艳":春天的花朵徒然艳丽,
"秋月徒光":秋天的月亮空自明亮。
# 月:一作日。
"临飞鸟而魂绝":面对飞鸟便黯然神伤,
# 魂:一作魄。
"视浮云而意长":望着浮云思绪绵长。
"测代序而饶感":感知季节更替更添感慨,
"知四时之足伤":深知四季充满悲伤。
"若乃旭日始暖":至于旭日刚刚温暖,
"蕙草可织":蕙草可以编织成物;
"园桃红点":园中的桃花点缀着红点,
"流水碧色":流水泛起碧绿的清波。
"思应都兮心断":思念京都的心情如断肠,
# 应:一作旧。
"怜故人兮无极":怜惜故人的愁绪无穷无尽。
"至若炎云峰起":至于炎热云气如峰涌起,
"芳树未移":香树依然挺立未动;
"泽兰生坂":泽兰生长在山坡之上,
# 泽:一作皋。
"朱荷出池":红荷从池中悄然绽放。
"忆上国之绮树":回忆京城那些华美的树木,
"想金陵之蕙枝":思念金陵那些带露的香枝。
"若夫秋风一至":至于秋风一旦吹起,
# 若:一作及。
"白露团团":白露团团降落;
"明月生波":明月从波中升起,
"萤火迎寒":萤火虫在寒夜中穿梭。
"眷庭中之梧桐":眷恋庭院里那棵梧桐,
# 桐:一作楸。
"念机上之罗纨":思念织机上的罗绸。
"至于冬阴北边":至于冬季阴云笼罩北方,
"永夜不晓":长夜漫漫没有天亮;
"平芜隐海":平坦的荒草隐没在海边,
# 隐:一作际。
"千里飞鸟":千里之外唯有飞鸟翱翔。
"何尝不梦帝城之阡陌":何曾不梦到京都的田间小路,
"忆故都之台沼":回忆故都的亭台池塘。
# 沼:一作昭。
"是以轸琴情动":因此拨动琴弦情感翻涌,
"戛瑟涕落":弹奏瑟时泪水滑落。
"逐长夜而心殒":追逐长夜内心逐渐消损,
"随白日而形削":跟随白日形体日渐消瘦。
"故秦人秦声":所以秦人弹奏秦地乐声,
"楚音楚奏":楚人演奏楚地曲调。
"闻歌更泣":听到歌声更觉悲切,
"见悲已疚":见到哀伤已觉愧疚。
"实由魂气怆断":实在是因为魂魄凄怆欲绝。
"外物非救":外物无法慰藉。
"参四时而皆难":经历四季皆充满艰难,
"况仆人之未陋也":何况我这卑微之人呢。
南朝文学家
江淹(444~505),南朝文学家。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县)人。早年孤贫好学,在仕途上不甚得志,历仕宋、齐、梁三代。梁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其诗幽深奇丽、长于拟古,以《杂体诗三十首》最为知名。赋以《恨赋》《别赋》较有名,文辞精美,情调悲凉凄婉。晚节才思减退,相传梦一丈夫向之索还五色笔,时称“江郎才尽”。今存《江文通集》辑本。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季咏怀赋,通过四季景物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贬谪之痛及故国之思的深切感慨。
2. 写作手法
景物描写:“网丝蔽月”是说蜘蛛网蒙住了月亮,光线变得模糊;“青苔绕梁”是墙梁上长满了青苔,摸上去湿湿的。这些细节能让人感觉到时间好像停住了,环境冷清得很。铺陈:本文按季节顺序从春说到冬,每个季节又铺开好多细节:春天有蕙草、桃树、流水,夏天有炎云、芳树、朱荷,秋天有白露、明月、萤火,冬天有北风、平芜、飞鸟。除了季节,地点也换着说:北边的客居地、记忆里的旧都、遥远的金陵……这些一层接一层的描写,就像慢慢展开一幅长卷,让“怀念旧时光”的心情从淡淡的一丝,变成越来越浓的愁。比如写夏天时,先夸“旭日始暖,蕙草可织”多好,可马上转到“思旧都兮心断”,好好的景致反而勾出伤心事,这种铺法,让难过更实在。情景交融:“临飞鸟而魄绝,视浮云而意长”不是鸟本身可怕,是飞鸟能往家飞,自己却困在这儿;云飘得慢,自己的心思也跟着绵延。秋天“白露团团”的凉,不是单纯写天气,是自己心里的孤独冷;冬天“梦帝城之阡陌”,直接把梦里回老家的路和现实的黑夜连在一起。最后写听音乐“轸琴情动,戛瑟涕落”,琴声一响眼泪就掉,不是琴有多悲,是心里早就攒满了委屈,音乐一勾全出来了。
3. 分段赏析
开篇“北客长欷,深壁寂思”直入主题,刻画了一位北方客居者独自叹息、在幽深墙壁间静默沉思的形象。“空床连流,圭窬淹滞,网丝蔽户,青台绕梁”以“空床”“网丝”“青台”等意象,勾勒出居住环境的清冷孤寂;“春华虚艳,秋月徒光”则用春花秋月的徒然美丽,暗喻时光流逝却无法排遣的愁绪。“临飞鸟而魂绝,视浮云而意长”通过“飞鸟”“浮云”的动态,将游子漂泊无依、思绪绵长的状态写得生动可感;末句“测代序而饶感,知四时之足伤”总领全文,点明因四季更替而引发伤怀的情感。第二段写春景:“旭日始暖,蕙草可织;园桃红点,流水碧色”以“旭日”“蕙草”“园桃”“流水”等明丽春景,本应令人愉悦,却笔锋一转“思应都兮心断,怜故人兮无极”,用乐景衬哀情,更突出对故都、故人的深切思念。第三段写夏景:“炎云峰起,芳树未移;泽兰生坂,朱荷出池”描绘夏日炎炎中,云聚如峰、芳树葱茏、泽兰生长、朱荷初放的热闹景象,却以“忆上国之绮树,想金陵之蕙枝”收束,借对“上国”“金陵”美好树木的回忆,将夏日的生机与对故都的眷恋交织,情感更显深沉。第四段写秋景:“秋风一至,白露团团;明月生波,萤火迎寒”以秋风、白露、明月、萤火等秋夜意象,营造出清冷萧瑟的氛围;“眷庭中之梧桐,念机上之罗纨”由景及物,通过对庭院梧桐、机上罗绸的牵挂,暗含对故都生活的怀念吗,那些熟悉的景物与物件,如今都成了思念的寄托。第五段写冬景:“冬阴北边,永夜不晓;平芜隐海,千里飞鸟”描绘冬日北地的阴寒、漫漫长夜、平野隐海、飞鸟远逝的苍茫景象,更添孤寂;“何尝不梦帝城之阡陌,忆故都之台沼”以“梦”“忆”直抒胸臆,即使冬夜难眠,仍梦绕故都的田间小路与宫苑台沼,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结尾段“是以轸琴情动,戛瑟涕落”总结前文,因四时之景触发深情,弹琴奏乐时泪落不止;“逐长夜而心殒,随白日而形削”以“长夜”“白日”的交替,极言因思念而身心交瘁;“秦人秦声,楚音楚奏。闻歌更泣,见悲已疚”进一步说明无论听到何种乡音,都会因触景生情而更觉哀伤;末句“实由魂气怆断。外物非救。参四时而皆难,况仆人之未陋也”直剖心迹,点明一切悲伤皆因魂魄因思乡而破碎,四季流转皆成伤痛,何况自己本就敏感多愁。全文至此,情感层层叠加,加强了对故都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