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huáng
shān

朝代:南北朝作者:江淹浏览量:2
cháng
wàng
jìng
mǐn
yún
lián
yuè
biān
nán
zhōu
ráo
guài
chì
xiàn
duō
líng
xiān
jīn
fēng
kuī
tóng
shí
gòng
lín
tiān
yáng
xiù
zhào
luán
cǎi
yīn
pēn
lóng
quán
cán
qiān
dài
qiú
wàn
yān
qín
míng
dān
shàng
yuán
xiào
qīng
jiān
qín
huáng
yǐn
lún
hàn
yuàn
cháng
nián
jiē
xióng
háo
wēi
jiàn
wèi
míng
shān
kuàng
kuí
huò
zhì
sōng
héng
yǎn
qián
suǒ
ruò
tóng
yuǎn
hǎo
lín
fēng
zài
yōu
rán

译文

极目远望,哪里才是尽头呢,闽地的云彩与越地相连。南州有着诸多奇特怪异的景观,赤县有很多灵秀仙逸之处。金色的山峰个个都能遮蔽太阳,铜色的石头仿佛与天相接。向阳的山峦映照出鸾鸟般的光彩,背阴的溪谷喷涌出如龙泉般的泉水。历经千代的树木只剩下残枝断干,山势高峻,山间弥漫着万古不散的云烟。禽鸟在红色的石壁上鸣叫,猿猴在青色的山崖间长啸。秦始皇羡慕那些隐居的人,汉武帝希望能够长生不老。他们都曾拥有雄豪的威严,却舍弃权力奔赴名山。何况我有着如葵藿般向往山林的志向,眼前又有松木。如果能和他人一同有这种对远方山林的美好向往,在临风之际定会感到悠然自得。

逐句剖析

"长望竟何极":极目远望,哪里才是尽头呢,

"闽云连越边":闽地的云彩与越地相连。

"南州饶奇怪":南州有着诸多奇特怪异的景观,

"赤县多灵仙":赤县有很多灵秀仙逸之处。

# 赤县:中国的代称,“赤县神州”的简称。

"金峰各亏日":金色的山峰个个都能遮蔽太阳,

# 亏日:是说遮蔽一部分太阳。,金峰:黄檗山有高峰十二。因日光映照,颜色金黄,所以形容为“金峰”。

"铜石共临天":铜色的石头仿佛与天相接。

"阳岫照鸾采":向阳的山峦映照出鸾鸟般的光彩,

"阴溪喷龙泉":背阴的溪谷喷涌出如龙泉般的泉水。

# 龙泉:黄檗山有“龙潭”九处。

"残杌千代木":历经千代的树木只剩下残枝断干,

# 杌:无枝之木。

"崷崒万古烟":山势高峻,山间弥漫着万古不散的云烟。

# 崷崒:未详。疑“廧”作“崷”,“崷崒”,高峻貌。见班固《西都赋》。

"禽鸣丹壁上":禽鸟在红色的石壁上鸣叫,

"猿啸青崖间":猿猴在青色的山崖间长啸。

"秦皇慕隐沦":秦始皇羡慕那些隐居的人,

"汉武愿长年":汉武帝希望能够长生不老。

"皆负雄豪威":他们都曾拥有雄豪的威严,

"弃剑为名山":却舍弃权力奔赴名山。

"况我葵藿志":何况我有着如葵藿般向往山林的志向,

# 葵藿志:言甘于清贫。作者《杂拟》诗云:“处富不忘贫,有道在葵藿。”

"松木横眼前":眼前又有松木。

# 松木:松脂术根,都可供药用,为修长生术者所服食。

"所若同远好":如果能和他人一同有这种对远方山林的美好向往,

"临风载悠然":在临风之际定会感到悠然自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黄檗山》是南北朝时期江淹所作。此诗描绘了黄檗山的壮丽景色,诗人远望闽云与越边相连,展现出地域的广阔。诗中描写南州、赤县充满奇特与灵仙,金峰高耸遮日,铜石临近天际,阳岫有鸾采之照,阴溪喷龙泉之水,还有千古的残木、万古的云烟,禽鸣猿啸,营造出神秘而美妙的氛围。诗人借秦始皇、汉武帝对名山的向往,衬托自己对山林的热爱,表达出自身如葵藿般向往山林的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文学家

江淹(444~505),南朝文学家。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县)人。早年孤贫好学,在仕途上不甚得志,历仕宋、齐、梁三代。梁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其诗幽深奇丽、长于拟古,以《杂体诗三十首》最为知名。赋以《恨赋》《别赋》较有名,文辞精美,情调悲凉凄婉。晚节才思减退,相传梦一丈夫向之索还五色笔,时称“江郎才尽”。今存《江文通集》辑本。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游黄蘖山》作于江淹被贬为建安吴兴令期间,黄蘖山位于今闽浙赣三省交界处,离其贬谪之地建安吴兴(今福建浦城)不远,此诗写作时间比《渡泉峤道出诸山之顶》《迁阳亭》稍晚,彼时他心情较迁谪之初平静,诗风倾向游仙情调;此前江淹仕途不得志,备受压抑,深知官场险恶,尤其在建平王刘景素幕下屡谏不听,产生悲观情绪,故而常在诗文中表达求仙以求解脱的想法,这种情绪在贬官前后的作品中均有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古抒怀:诗中提到“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运用秦始皇、汉武帝追求仙隐和长生的典故。借这两位帝王虽拥有雄豪威严,却仍向往名山求仙的故事,来衬托自己对山林的向往以及求仙的想法,委婉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和追求,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和文化内涵。动静结合:“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一句中,禽鸟的鸣叫和猿猴的长啸是动态描写,而丹壁和青崖是静态的背景。动静相互映衬,以动衬静,生动地展现出黄檗山山林的生机活力,同时又突出了山林幽深僻静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黄蘖山的险峻山势、幽僻景色,如“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等,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进而寄托自己求仙解脱的心境。化用:“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化用鲍照《登庐山望石门》中的“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以突出黄蘖山的僻静。此外,诗中提及秦皇、汉武求仙的典故,借古喻今,暗示自己求仙的合理性,也反映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2. 分段赏析

“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开篇写诗人远望,闽地之云与越地相连,描绘出黄檗山所处地域的广阔。并指出南方之地多有奇特怪异之景,是灵仙出没之处,为全诗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也为后文的求仙之念埋下伏笔。“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残杌千代木,廧崒万古烟。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这几句具体描写黄檗山的景色。“金峰”“铜石”写山峰的高峻,阳光被遮挡,山石仿佛与天相接。“阳岫”“阴溪”描绘出阳光下的山峰色彩斑斓,背阴的溪谷有泉水喷涌。“残杌”“廧崒”形容山中古树枯干、烟雾缭绕,突出其偏僻幽静。“禽鸣”“猿啸”以动衬静,更显深山的寂静,展现出黄檗山独特的自然风光。“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历史上的秦皇汉武,他们拥有雄豪之威,却都为了求仙而向往名山。通过这两位帝王的事例,进一步强化了求仙的主题,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求仙的认同。“况我葵藿志,松木横眼前。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最后表明自己的志向,像葵藿向往太阳一样,自己也有求仙的愿望。眼前的松木更引发了这种情思,若能与仙人为伍,临风而立,悠然自得。表达出诗人在现实困境中,希望从求仙中寻求解脱的心境。

3. 作品点评

《游黄蘖山》作于江淹贬谪建安吴兴令期间,彼时其心境较迁谪之初平静,诗风倾向游仙情调。此诗继承元嘉诗人“极貌写物”传统,兼具鲍照“不避险仄”作风,以“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等形象语言勾勒山势险峻,用“残杌千代木,廧崒万古烟”等古奥辞藻渲染黄蘖山险僻幽静,化用鲍照诗句展现深山独有的僻静氛围。诗中借黄蘖山的幽僻之景引发出求仙之念,反映出江淹早期仕途压抑、寻求解脱的心境。不过,随着齐代永明诗风变革,江淹这种奇险古奥的诗体逐渐与文坛风气脱节,加之其入齐后仕途顺遂,故而此类作品鲜少出现,所谓“才尽”,实则是其诗风不再契合时代审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庾信《忽见槟榔诗》

下一篇:南北朝·吴均《酬别江主簿屯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