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hún
jiāng
jūn
chū
sài

朝代:唐作者:高适浏览量:1
jiāng
jūn
guì
bīng
qiě
qiáng
hàn
jiā
shì
hún
wáng
sūn
xiāng
chéng
zài
cháo
zhì
jīn
yān
zhī
xià
kòng
xián
jìn
yòng
yīn
shān
ér
dēng
zhèn
cháng
wǎn
yín
ān
xiù
máo
měi
zhú
piáo
yáo
guǎng
广
cóng
lái
xiān
jiàng
shì
wèi
qīng
wèi
kěn
xué
sūn
chuán
yǒu
shā
chǎng
qiān
wàn
zuó
biān
tíng
shū
zhì
chéng
tóu
huà
jiǎo
sān
shēng
xiá
bǎo
dāo
zhòu
míng
néng
gān
wàn
xīn
qín
pàn
zuò
nián
xíng
huáng
yún
bái
cǎo
qián
hòu
cháo
jiàn
jīng
máo
diāo
dǒu
sài
xià
yīng
duō
xiá
shào
nián
guān
西
jiàn
chūn
yáng
liǔ
cóng
jūn
jiè
wèn
suǒ
cóng
shuí
jiàn
hān
dāng
shí
yuǎn
bié
qīng
rào
cháo
píng
róng
zǎo
zhòng
xuān
shī

译文

将军您出身尊贵,而且麾下兵力强盛,您的祖上汉朝时已经是浑邪王。您家世代在朝中都蒙受皇恩,现在您的部属在燕支山一带。您的士兵都是阴山一带的健儿,出战时常坐骑好马。您的战马佩着银饰的马鞍,勒着镶玉的肚带,军中飘拂着精美的蝥弧旗,屡次追随哥舒翰将军击溃突厥军队。您在战场上像李广那样身先士卒,在谋划方略上和霍去病一样,虽不学孙子、吴起的兵法,也能措置得宜,曲尽其妙。据说边境又有千万敌人的骑兵入侵,昨天边塞上告急文书已经到了。城头上画角之声响起,匣中的宝刀日夜在鸣叫。浑将军意气风发,决定出征万里以外,努力作战,准备了出行一年的计划。军队前进,扬起的尘土与白草相掩映,早上高举旌旗,夜里则击刁斗传令。边塞上有很多侠义少年,关外春天可见不到杨柳。从军应该选谁呢,击响宝剑高声歌唱正在这个时候。您将远行,我和您分别,请别轻视我的送别之情希望您早日平定侵略者,以便及早给朝廷献上获胜捷报的诗歌。

逐句剖析

"将军族贵兵且强":将军您出身尊贵,而且麾下兵力强盛,

# 将军族贵:语见《旧唐书浑瑊传》。

"汉家已是浑邪王":您的祖上汉朝时已经是浑邪王。

# 浑邪王:据《史记·匈奴列传》所载:“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降汉。”

"子孙相承在朝野":您家世代在朝中都蒙受皇恩,

"至今部曲燕支下":现在您的部属在燕支山一带。

# 燕支:山名,也作焉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南。

"控弦尽用阴山儿":您的士兵都是阴山一带的健儿,

# 阴山:在内蒙古东部。,控弦:引弓,此指会射箭的士卒。

"登阵常骑大宛马":出战时常坐骑好马。

# 大宛马:古大宛国多宝马,故用以名好马。,登阵:一作“临阵”。

"银鞍玉勒绣蝥弧":您的战马佩着银饰的马鞍,勒着镶玉的肚带,军中飘拂着精美的蝥弧旗,

# 蝥弧:旗名,先秦时为诸侯之旗,此指军旗。,玉勒:以玉为饰的马衔。

"每逐嫖姚破骨都":屡次追随哥舒翰将军击溃突厥军队。

# 骨都:指匈奴左、右骨都侯。此借指突厥将领。,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为嫖姚校尉,大破匈奴。此借指哥舒翰。,逐:跟随。

"李广从来先将士":您在战场上像李广那样身先士卒,

# 李广:汉代名将,作战时身先士卒,赏赐时先分麾下。

"卫青未肯学孙吴":在谋划方略上和霍去病一样,虽不学孙子、吴起的兵法,也能措置得宜,曲尽其妙。

# 孙吴:指孙武、吴起兵法。,卫青:汉代名将,曾任大将军,数次率军出击匈奴,皆大胜。

"传有沙场千万骑":据说边境又有千万敌人的骑兵入侵,

"昨日边庭羽书至":昨天边塞上告急文书已经到了。

# 羽书:又称羽檄,泛指军事报文。

"城头画角三四声":城头上画角之声响起,

# 画角:古代管乐器,出自西羌。

"匣里宝刀昼夜鸣":匣中的宝刀日夜在鸣叫。

"意气能甘万里去":浑将军意气风发,决定出征万里以外,

# 甘:决意。,意气:赴边杀敌的决心。

"辛勤判作一年行":努力作战,准备了出行一年的计划。

# 判:拼。一作“动”。动,辄,每。

"黄云白草无前后":军队前进,扬起的尘土与白草相掩映,

# 无前后:言边庭辽远,到处皆牧草茫茫。

"朝建旌旄夕刁斗":早上高举旌旗,夜里则击刁斗传令。

# 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白天煮饭,晚上击之以巡更报时。

"塞下应多侠少年":边塞上有很多侠义少年,

"关西不见春杨柳":关外春天可见不到杨柳。

# 关西:玉门关以西,此泛指塞外。

"从军借问所从谁":从军应该选谁呢,

# 所从谁:借用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之意。此赞浑将军随哥舒翰出征将很快建功。

"击剑酣歌当此时":击响宝剑高声歌唱正在这个时候。

"远别无轻绕朝策":您将远行,我和您分别,请别轻视我的送别之情

# 绕朝:战国时秦国大夫。

"平戎早寄仲宣诗":希望您早日平定侵略者,以便及早给朝廷献上获胜捷报的诗歌。

# 仲宣:三国文学家王粲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浑将军出塞》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以送别浑将军出征边塞为主题,通过描绘其显赫家世、精良装备和赫赫战功,塑造了一位忠勇爱国的将领形象。开篇以浑氏家族世代为将的荣耀历史起笔,继而刻画将军率领精锐之师驰骋沙场的英姿。诗中巧妙运用历史典故,以霍去病、李广等名将作比,烘托浑将军的军事才能。面对边关告急,诗人通过“宝刀鸣响”的夸张描写,展现将军誓死报国的决心。结尾化用《左传》典故,寄托对将军凯旋的殷切期盼。全诗气势雄浑,笔法多变,在送别题材中独树一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安史之乱起,奔赴行在,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或高渤海。高适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高适尤其擅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对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著有《高常侍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送浑将军出塞》是高适为右武卫大将军浑释之出征时创作的赠别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当时高适在哥舒翰幕府担任掌书记,而浑释之正是哥舒翰麾下的将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边塞送别诗。诗歌围绕浑释之将军出征展开,先写其显赫家世与军中威望,再述边关告急时他毅然领兵出征的豪情,最后以赠别寄语作结。全诗通过具体细节展现了一位勇武善战的少数民族将领形象,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对军旅生涯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烘托:“银鞍玉勒绣蝥弧”等句通过描写精良马具与猎猎军旗,不直接刻画人物,而是以物衬人,烘托出浑将军志气高昂的形象。用典:“每逐嫖姚破骨都”巧用霍去病(嫖姚校尉)大破匈奴的典故,以霍去病喻指主帅哥舒翰,暗示浑将军追随其屡立战功的英勇事迹。夸张:“匣里宝刀昼夜鸣”以宝刀鸣响的夸张想象,突出浑将军杀敌报国的迫切斗志,强化其忠勇形象。反衬:“黄云白草无前后”通过描绘边塞荒凉景象,反衬军中“侠少年”不畏艰险的豪情,突显浑将军麾下的英勇之气。多角度描写:全诗从家族显赫、部曲精锐、个人战功到临危出征,多角度塑造浑将军忠勇善战的立体形象。侧面描写:“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借李广体恤士卒、卫青不拘兵法的历史名将形象,侧面衬托浑将军身先士卒、善用谋略的将领特质。

3.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两句“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从浑将军先祖的功业说起。早在汉代,浑氏一族就是归附中原王朝的部落首领,不仅地位尊贵,而且兵强马壮,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最终被封为王爵。这样的开篇气势恢宏,豪迈之情贯穿全诗。“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四句,延续了开篇的气势,进一步展现浑将军家族的荣耀传承。子孙世代在朝廷和地方担任要职,其精锐部队至今仍驻守在燕支山下。他们统领着擅长骑射的阴山勇士,箭术精准;骑着日行千里的大宛骏马,所向无敌。这六句诗生动勾勒出浑氏家族世代显赫、英勇善战的形象,为后文描写浑将军的功业作了很好的铺垫。“银鞍玉勒绣蝥弧”等四句诗,笔墨转向浑将军本人。诗人没有直接描写将军的外貌或言行,而是采用间接衬托的手法,通过描写他使用的物品和引述历史人物,来展现他的忠勇品格和显赫战功。“银鞍玉勒绣蝥弧”这一句,诗人先描写将军使用的马具和军旗。银制的马鞍、玉饰的马勒,以及绣有蝥弧图案的军旗,这些精美贵重的装备,暗示着将军身份的高贵和志气的高昂。接下来的三句,诗人连续运用历史典故来衬托浑将军。“嫖姚”指的是汉代名将霍去病,他曾任嫖姚校尉大败匈奴(这里用来比喻哥舒翰)。“骨都”是匈奴官职名。句首的“每”字,表明浑将军经常跟随哥舒翰出征,屡立战功。诗人还引用李广爱护士兵、身先士卒的事迹,以及卫青不拘泥于古代兵法、重视实际谋略的特点,来突出浑将军的优秀品质和灵活多变的用兵之道。这十句诗构成一个完整的段落,诗人从家族背景、个人战功等多个角度,生动地塑造了浑将军高大威武的形象。通过描写他的装备和引述历史名将的事迹,让读者感受到这位将军的英勇善战和卓越才能。“传有沙场千万骑”这几句开始,诗歌转入新的段落。边境突然传来紧急军情,大批敌军来犯,告急文书飞速送达,情况十分危急。面对这样的紧急状况,浑将军毫不犹豫地领兵出征,在战场上奋勇作战。边塞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空旷寂寥的塞外,偶尔传来几声凄厉高亢的号角声,更增添了肃杀悲壮的氛围。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一个独特的想象,说将军的“宝刀”因为渴望杀敌报国而日夜鸣响,这个夸张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浑将军忠勇刚烈的英雄气概。“意气能甘万里去”这两句,诗人直接抒发了浑将军内心的豪情壮志。只要能保卫边疆、杀敌卫国,哪怕要转战万里、辛苦经年,在他看来都不算什么。接着诗人又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环境:黄沙漫天、枯草遍野的荒漠景象;白天旌旗飘扬、夜晚刁斗声声的军营生活;春风都吹不到的关外,连杨柳都无法生长的恶劣条件。这些描写反而衬托出军中那些年轻勇士们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精神。这些英勇将士的形象,就像众星拱月一般,让浑将军驰骋沙场、威震四方的英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诗歌最后四句“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呼应诗题“送”字,寄托了诗人深切的期望。这几句既赞颂浑将军追随的主帅哥舒翰用兵如神,又暗含对将军早日凯旋的祝愿。“击剑酣歌”一句,写出将士们因主帅英明神武、不必久战沙场而欢庆的场景。诗中用典含蓄深远:“绕朝策”典出《左传》,记载晋人士会返国时,绕朝曾赠予他谋略。此处“策”字一语双关,既指临别相赠之物,又暗含诗人希望将军勿忘临行所献破敌之策的深意。“仲宣诗”则化用王粲(字仲宣)作《从军诗》颂扬曹操西征张鲁凯旋的典故,诗人借此表达期盼浑将军早日平定边患、捷报频传的愿望。这两个典故的巧妙运用,使诗歌结尾意蕴悠长。正如杜甫评价高适诗歌“篇终接混茫”所言,这首诗的结尾确实给人以余韵悠长之感。

4. 作品点评

高适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开篇气势恢宏,句式灵活多变,韵律转换自然,通过多重视角生动刻画了浑将军忠勇卫国的名将风采,全诗洋溢着豪迈雄健的气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或问诗工于发端如何?应之曰:如谢宣城“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高常侍“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老杜“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青门”是也。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 气格嶒崚,明人喜模拟这等处,而竟不免为优孟衣冠也。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

# 常侍七古,慷慨疏越,气韵沉雄,斧凿之痕一归熔化,才志养优,真承学之典型也。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

# 送人诗品,如此已足擅场,再约之则不足。

清潘德舆《批唐贤三昧集》

# 浑将军得此一诗,胜于史篇一传。接法天挺(“汉家已是”句下)。

清赵熙《唐百家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哭孔戡》

下一篇:唐·李白《浣纱石上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