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ì
gōng
lán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1
niǎo
niǎo
chén
shuǐ
yān
lán
jǐng
zhǎo
róng
yāo
wéi
bái
lěng

译文

满屋里烟雾缭绕,点燃着沉香,饮宴歌舞,直至乌啼夜残天亮。看看曲池里的荷花,在清波上摇荡,摸摸腰带上的嵌玉,像冰一样寒凉。

逐句剖析

"袅袅沉水烟":满屋里烟雾缭绕,点燃着沉香,

# 袅袅沉水烟:《南州异物志》:沉香出日南,想要获取它应当先把树砍坏,使之着地。时间久了,外部自然朽烂,中间极为坚硬的部分放入水中就会下沉,名叫沉香。袅袅:烟缭绕摇动。沉水:即沉香。植物,常绿乔木,产于印度、泰国和越南。

"乌啼夜阑景":饮宴歌舞,直至乌啼夜残天亮。

# 夜阑:夜尽。

"曲沼芙蓉波":看看曲池里的荷花,在清波上摇荡,

# 芙蓉波:指美人春心荡漾。,曲沼:即曲房。内室,密室。枚乘《七发》:“往来游宴,纵恣于曲房隐间之中。”

"腰围白玉冷":摸摸腰带上的嵌玉,像冰一样寒凉。

# 冷:夜尽哓寒的情状元。,白玉:腰带上装饰的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贵公子夜阑曲》是中唐诗人李贺于811年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诗描绘贵公子骄贵逸乐之态。前两句写其沉迷于彻夜狂欢,后两句暗示歌舞持续至天将破晓。前三句借袅袅沈水烟、乌啼夜阑景、曲沼芙蓉波等意象渲染环境气氛,以此展现贵公子内心世界;末句以物代人,借“腰围白玉冷”中玉带的冷,传达贵公子内心的孤寂清冷。该诗最大特点是色彩斑斓与意境深邃相融合,李贺以独特笔触,通过环境与物象描写,含蓄传达贵公子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贺作为唐朝宗室后裔,这一身份在他的人生中有着复杂影响,似牢笼、陷阱,又成其内心情结。《贵公子夜阑曲》创作于元和五至八年(810-813)李贺任长安奉礼郎的三年间。任职期间,他亲身经历诸多事务,结交了志同道合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入洞察。他目睹上流社会骄奢逸乐的生活百态,感触颇深,遂将所见所闻化作灵感,创作此诗,以独特视角展现贵公子的夜生活,表达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描写贵族生活题材的诗。全诗仅二十字,以含蓄的静态描写,捕捉“夜阑乐罢的最后一镜头”。通过“袅袅沉水烟”等句,涉及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构成奇特意象。李贺借此超越日常生活感觉,宣泄身为没落贵族难以实现的潜愿,展现恣纵行乐气息。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加深了他的痛苦。

2. 写作手法

烘托:全诗未直接描绘贵公子彻夜饮宴作乐的场景,而是通过“袅袅沈水烟”“乌啼夜阑景”“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等诗句,从环境氛围、声音、触觉等方面进行描写,让读者能想象出作乐场面,烘托出贵公子的状态和彻夜狂欢的情景。多感官描写:“袅袅沉水烟”一句,既勾勒出沉水香在室内萦绕升腾的视觉画面,那一缕缕若有若无的青烟,丝丝缕缕地弥漫开来,又让读者仿佛嗅到了沉水香清幽绵长的气息,嗅觉与视觉交织;“乌啼夜阑景”,先是以听觉捕捉到夜将尽时乌鸦的啼叫,尖锐的啼声打破夜的寂静,随后展开视觉场景,呈现出黎明前朦胧黯淡的夜色;“曲沼芙蓉波”,读者的视线随着诗人笔触,看到曲折池沼中芙蓉在水波中摇曳,耳边似乎也响起潺潺的水波轻响,视觉与听觉交融;“腰围白玉冷”,目光聚焦在贵公子腰间的白玉,“冷”字则通过触觉感受,将玉的温润冰凉传递出来,使读者仿佛触摸到那光滑的玉质。多种感官的细腻刻画,将贵公子夜阑时的状态与环境生动展现,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诗中独特氛围。以静写动:文本中通过对夜阑乐罢后贵公子周边静态事物的描写,如“袅袅沉水烟”“乌啼夜阑景”“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等,来暗示此前彻夜饮宴作乐的动态场景。这些静态描写中,沉水烟的袅袅升起、乌鸦的啼叫、芙蓉波的微动、白玉的冰冷触感等,都在静态的画面中蕴含着动态的元素,让读者能从这些细微之处想象出之前热闹的作乐场面。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袅袅沈水烟,乌啼夜阑景”从视觉与嗅觉角度,描绘出袅袅升起的沈水香烟,营造出朦胧、奢靡的氛围;从听觉与视觉入手,以乌啼声点明夜已将尽。短短两句,未直接写贵公子饮宴,却让读者能想象出宴会上香烟缭绕,人们彻夜狂欢,直至夜深乌啼的场景。诗人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对环境中烟雾、乌啼等意象的描写,含蓄地展现出贵公子彻夜饮宴作乐的情景,为后文进一步刻画贵公子的状态做铺垫。后两句“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描绘曲折池沼中芙蓉花随波晃动之景,给人以灵动之感;从视觉与触觉着笔,写贵公子腰间的白玉带透着冷意。这里既展现出贵公子所处环境的优美,又暗示出夜阑人静,贵公子在狂欢后稍带倦态,仍能敏锐感知周围事物。同样是侧面烘托,借池沼芙蓉波、白玉冷等意象,进一步刻画贵公子在夜阑乐罢时的状态,通过对多种感觉的细腻描写,构成奇特意象,传达出李贺对原始感觉的捕捉,实现对日常生活感觉的超越,也借此宣泄其身为没落贵族难以实现的潜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贵公子夜阑曲也。以玉带为冷,其怯可见也。语不必可解而得之心自洒然迹似。亦其偏得之形容夜色也。

宋吴正子、刘辰翁《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

# 此咏遭安史乱之贵公子也。子美《哀王孙》云:“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等语皆可作此注释,但彼为王孙哀,此为贵公子哀也。只四语,檃括简净得妙。

清陈本礼《协律钩玄》

# 贵公子沉湎长夜之饮闺中注香相待。久之,夜半乌啼,则香影向阑矣。曲沼即曲房。芙蓉即美人春心之荡漾。寒夜孤衾,白玉腰围,公子不至。岂惟美人怨诗人亦当代为之怨也。

宋姚文燮《昌谷集注》

# 此似不止于此,当大有脱文。此但一起。不然,于公子夜阑之旨安在?既为此曲,必形容贵公子买醉征歌,狎邪纵意,乃与题称。若止此则一秋风中之欧阳,赤璧下之苏矣,公子有是乎?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 已觉围玉冷肌而犹夜乐不止,此其所以刺也。须溪说“怯”字只见其纤软,有女儿气耳,不得诗人之旨。

清黎简《黎二樵批点黄陶庵评本李长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步虚词》

下一篇:唐·杜牧《闻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