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uò
shén

朝代:魏晋作者:曹植浏览量:2
huáng
chū
sān
nián
cháo
jīng
shī
huán
luò
chuān
rén
yǒu
yán
shuǐ
zhī
shén
míng
yuē
fēi
gǎn
sòng
duì
chǔ
wáng
shén
zhī
shì
suì
zuò
yuē
cóng
jīng
yán
guī
dōng
fān
bèi
quē
yuè
huán
yuán
jīng
tōng
líng
jǐng
shān
西
qīng
chē
dài
fán
ěr
nǎi
shuì
jià
héng
gāo
zhī
tián
róng
yáng
lín
liú
miǎn
luò
chuān
shì
jīng
shén
hài
yān
sǎn
wèi
chá
yǎng
shū
guān
rén
yán
zhī
pàn
nǎi
yuán
zhě
ér
gào
zhī
yuē
:“
:“
ěr
yǒu
zhě
rén
ruò
zhī
yàn
!”
!”
zhě
duì
yuē
:“
:“
chén
wén
luò
zhī
shén
míng
yuē
fēi
rán
jūn
wáng
zhī
suǒ
jiàn
nǎi
shì
zhuàng
ruò
chén
yuàn
wén
zhī
gào
zhī
yuē
xíng
piān
ruò
jīng
hóng
鸿
wǎn
ruò
yóu
lóng
róng
yào
qiū
huá
mào
chūn
sōng
fǎng
ruò
qīng
yún
zhī
yuè
piāo
yáo
ruò
liú
fēng
zhī
huí
xuě
yuǎn
ér
wàng
zhī
jiǎo
ruò
tài
yáng
shēng
zhāo
xiá
ér
chá
zhī
zhuó
ruò
chū
nóng
xiān
zhōng
xiū
duǎn
jiān
ruò
xuē
chéng
yāo
yuē
yán
jǐng
xiù
xiàng
hào
zhì
chéng
fāng
jiā
qiān
huá
yún
é
é
xiū
méi
lián
juān
dān
chún
wài
lǎng
hào
chǐ
齿
nèi
xiān
míng
móu
shàn
lài
chéng
quán
guī
姿
yàn
jìng
xián
róu
qíng
chuò
tài
mèi
yán
kuàng
shì
xiàng
yìng
luó
zhī
cuǐ
càn
ěr
yáo
zhī
huá
dài
jīn
cuì
zhī
shǒu
shì
zhuì
míng
zhū
yào
耀
jiàn
yuǎn
yóu
zhī
wén
xiāo
zhī
qīng
wēi
yōu
lán
zhī
fāng
ǎi
chí
chú
shān
shì
yān
zòng
áo
zuǒ
cǎi
máo
yòu
yìn
guì
rǎng
hào
wàn
shén
cǎi
tuān
lài
zhī
xuán
zhī
qíng
yuè
shū
měi
xīn
zhèn
dàng
ér
liáng
méi
jiē
huān
tuō
wēi
ér
tōng
yuàn
chéng
zhī
xiān
jiě
pèi
yāo
zhī
jiē
jiā
rén
zhī
xìn
xiū
qiāng
ér
míng
shī
kàng
qióng
zhǐ
qián
yuān
ér
wéi
zhí
juàn
juàn
zhī
kuǎn
shí
líng
zhī
gǎn
jiāo
zhī
yán
chàng
yóu
ér
shōu
yán
ér
jìng
zhì
shēn
fáng
chí
shì
luò
líng
gǎn
yān
páng
huáng
shén
guāng
zhà
yīn
zhà
yáng
sǒng
qīng
ruò
jiāng
fēi
ér
wèi
xiáng
jiàn
jiāo
zhī
liè
héng
ér
liú
fāng
chāo
cháng
yín
yǒng
shēng
āi
ér
cháng
ěr
nǎi
zhòng
líng
mìng
chóu
xiào
huò
qīng
liú
huò
xiáng
shén
zhǔ
huò
cǎi
míng
zhū
huò
shí
cuì
cóng
nán
xiāng
zhī
èr
fēi
xié
hàn
bīn
zhī
yóu
tàn
páo
guā
zhī
yǒng
qiān
niú
zhī
chǔ
yáng
qīng
guī
zhī
xiū
xiù
yán
zhù
xùn
fēi
piāo
ruò
shén
líng
wēi
luó
shēng
chén
dòng
cháng
ruò
wēi
ruò
ān
jìn
zhǐ
nán
ruò
wǎng
ruò
huán
zhuǎn
miǎn
liú
jīng
guāng
rùn
yán
hán
wèi
ruò
yōu
lán
huá
róng
ē
nuó
lìng
wàng
cān
shì
píng
shōu
fēng
chuān
hòu
jìng
féng
míng
qīng
téng
wén
jǐng
chéng
míng
luán
xié
shì
liù
lóng
yǎn
shǒu
zài
yún
chē
zhī
róng
jīng
yǒng
ér
jiā
shuǐ
qín
xiáng
ér
wéi
wèi
shì
yuè
běi
zhǐ
guò
nán
gāng
lǐng
huí
qīng
yáng
dòng
zhū
chún
yán
chén
jiāo
jiē
zhī
gāng
hèn
rén
shén
zhī
dào
shū
yuàn
shèng
nián
zhī
dāng
kàng
luó
mèi
yǎn
lèi
liú
jīn
zhī
láng
láng
dào
liáng
huì
zhī
yǒng
jué
āi
shì
ér
xiāng
wēi
qíng
xiào
ài
xiàn
jiāng
nán
zhī
míng
dāng
suī
qián
chǔ
tài
yīn
cháng
xīn
jūn
wáng
suǒ
shě
chàng
shén
xiāo
ér
guāng
shì
bèi
xià
líng
gāo
wǎng
shén
liú
qíng
xiǎng
xiàng
wàng
huái
怀
chóu
líng
zhī
xíng
qīng
zhōu
ér
shàng
cháng
chuān
ér
wàng
fǎn
mián
mián
ér
zēng
gěng
gěng
ér
mèi
zhān
fán
shuāng
ér
zhì
shǔ
mìng
ér
jiù
jià
jiāng
guī
dōng
lǎn
fēi
pèi
kàng
chàng
pán
huán
ér
néng

译文

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字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名字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我告诉他说: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她体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既不施脂,也不敷粉,发髻高耸如云,长眉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她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和顺,语辞得体可人。神服饰奇艳绝世,风骨体貌与图上画的一样。她身披明丽的罗衣,带着精美的佩玉。头戴金银翡翠首饰,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她脚著饰有花纹的远游鞋,拖着薄雾般的裙裾,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在山边徘徊倘佯。忽然又飘然轻举,且行且戏,左面倚着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荫,在河滩上伸出素手,采撷水流边的黑色芝草。我钟情于她的淑美,不觉心旌摇曳而不安。因为没有合适的媒人去说情,只能借助微波来传递话语。但愿自己真诚的心意能先于别人陈达,我解下玉佩向她发出邀请。可叹佳人实在美好,既明礼义又善言辞,她举着琼玉向我作出回答,并指着深深的水流以为期待。我怀着眷眷之诚,又恐受这位神女的欺骗。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心中不觉惆怅、犹豫和迟疑,于是敛容定神,以礼义自持。这时洛神深受感动,低回徘徊,神光时离时合,忽明忽暗。她像鹤立般地耸起轻盈的躯体,如将飞而未翔;又踏着充满花椒浓香的小道,走过杜蘅草丛而使芳气流动。忽又怅然长吟以表示深沉的思慕,声音哀惋而悠长。于是众神纷至杂沓,呼朋引类,有的戏嬉于清澈的水流,有的飞翔于神异的小渚,有的在采集明珠,有的在俯拾翠鸟的羽毛。洛神身旁跟着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汉水之神,为瓠瓜星的无偶而叹息,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时而扬起随风飘动的上衣,用长袖蔽光远眺,久久伫立;时而又身体轻捷如飞凫,飘忽游移无定。她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她动止没有规律,像危急又像安闲;进退难以预知,像离开又像回返。她双目流转光亮,容颜焕发泽润,话未出口,却已气香如兰。她的体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饭不思。在这时风神屏翳收敛了晚风,水神川后止息了波涛,冯夷击响了神鼓,女娲发出清泠的歌声。腾的文鱼警卫着洛神的车乘,众神随着叮当作响的玉鸾一齐离去。六龙齐头并进,驾着云车从容前行。鲸鲵腾跃在车驾两旁,水禽绕翔护卫。车乘走过北面的沙洲,越过南面的山冈,洛神转动白洁的脖颈,回过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启,缓缓地陈诉着往来交接的纲要。只怨恨人神有别,彼此虽然都处在盛年而无法如愿以偿。说着不禁举起罗袖掩面而泣,止不住泪水涟涟沾湿了衣襟,哀念欢乐的相会就此永绝,如今一别身处两地,不曾以细微的柔情来表达爱慕之心,只能赠以明珰作为永久的纪念。自己虽然深处太阴,却时时怀念着君王。洛神说毕忽然不知去处,我为众灵一时消失隐去光彩而深感惆怅。于是我舍低登高,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逐句剖析

"黄初三年":黄初三年,

# 黄初:魏文帝曹丕年号,公元220—226年。

"余朝京师":我来到京都朝觐,

# 京师:京城,指魏都洛阳。

"还济洛川":归渡洛水。

# 洛川:即洛水,源出陕西,东南入河南,流经洛阳。,济:渡。

"古人有言":古人曾说,

# 言:语助词。

"斯水之神":此水之神,

# 斯水:此水,指洛川。

"名曰宓妃":名字叫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

# 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传为宋玉所作的《高唐赋》和《神女赋》,都记载宋玉与楚襄王对答梦遇巫山神女事。

"遂作斯赋":于是作了这篇赋。

"其辞曰":赋文云:

"余从京域":我从京都洛阳出发,

# 京域:京都地区,指洛阳。

"言归东藩":向东回归封地鄄城,

# 东藩:东方藩国,指曹植的封地。黄初三年,曹植被立为鄄(juàn)城(即今山东鄄城县)王,城在洛阳东北方向,故称东藩。,言:助动词

"背伊阙":背着伊阙,

# 伊阙:山名,又称阙塞山、龙门山,在河南洛阳南。

"越轘辕":越过轘辕,

# 轘辕: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

"经通谷":途经通谷,

# 通谷:山谷名。在洛阳城南。

"陵景山":登上景山。

# 景山:山名,在今偃师区南。,陵:登。

"日既西倾":这时日已西下,

"车殆马烦":车困马乏。

# 烦:疲乏。,殆:通“怠”,懈怠。一说指危险。

"尔乃税驾乎蘅皋":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

# 蘅皋:生着杜蘅的河岸。蘅,杜蘅,香草名。皋,岸。,税驾:停车。税,舍、置。驾,车乘总称。,尔乃:承接连词,于是就。

"秣驷乎芝田":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

# 芝田:种着灵芝草的田地,此处指野草繁茂之地。一说为地名,指河南巩县西南的芝田镇。,秣驷:喂马。驷,一车四马,此泛指驾车之马。

"容与乎阳林":自己则漫步于阳林,

# 阳林:地名。,容与:悠然安闲貌。

"流眄乎洛川":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

# 流眄:纵目四望。眄,斜视。一作“流盼”,目光流转顾盼。

"于是精移神骇":于是不觉精神恍惚,

# 精移神骇:神情恍惚。骇,散。

"忽焉思散":思绪飘散。

# 思散:思绪分散,精神不集中。,忽焉:急速貌。

"俯则未察":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

"仰以殊观":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

# 殊观:少见的异常现象。

"睹一丽人":只见一个绝妙佳人,

"于岩之畔":立于山岩之旁。

# 岩之畔:山岩边。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

# 御者:车夫。,援:以手牵引。

"尔有觌于彼者乎":你看见那个人了吗?

# 觌:看见。

"彼何人斯":那是什么人,

"若此之艳也":竟如此艳丽!”

"御者对曰":车夫回答说:“

"臣闻河洛之神":“臣听说河洛之神,

"名曰宓妃":名字叫宓妃。

"然则君王之所见也":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

"无乃是乎":莫非就是她?

"其状若何":她的形状怎样?

"臣愿闻之":臣倒很想听听。

"余告之曰":我告诉他说:

"其形也":她的形影,

"翩若惊鸿":翩然若惊飞的鸿雁,

# 翩若惊鸿:“翩若”二句:翩然若惊飞的鸿雁,蜿蜒如游动的蛟龙。翩,鸟疾飞的样子,此处指飘忽摇曳的样子。惊鸿,惊飞的鸿雁。婉,蜿蜒曲折。这两句是写洛神的体态轻盈宛转。

"婉若游龙":婉约若游动的蛟龙。

# 婉:蜿蜒曲折。

"荣曜秋菊":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

# 荣曜秋菊:“荣曜”二句: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松树。荣,丰盛。曜,日光照耀。华茂,华美茂盛。这两句是写洛神容光焕发充满生气。

"华茂春松":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

# 华茂:华美茂盛。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

# 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髣髴”二句:时隐时现象轻云遮住月亮,浮动飘忽似回风旋舞雪花。髣髴,通仿佛,若隐若现的样子。飘飖,飞翔貌。回,回旋,旋转。这两句是写洛神的体态婀娜,行动飘忽。

"远而望之":远而望之,

"皎若太阳升朝霞":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

# 太阳升朝霞:太阳升起于朝霞之中。,皎:洁白光亮。

"迫而察之":近而视之,

# 迫:靠近。

"灼若芙蕖出渌波":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

# 渌:水清貌。,芙蕖:一作“芙蓉”,荷花。,灼:鲜明,鲜艳。

"秾纤得衷":她体态适中,

# 纤:细小。此指人体苗条。,秾:花木繁盛。此指人体丰腴。

"修短合度":高矮合度,

# 修短:长短,高矮。以上两句是说洛神的高矮肥瘦都恰到好处。

"肩若削成":肩窄如削,

"腰如约素":腰细如束,

# 约素:一束白绢。素:白细丝织品。

"延颈秀项":秀美的颈项

# 项:脖子的后部。,颈:脖子的前部。

"皓质呈露":露出白皙的皮肤。

# 呈露:显现,外露。,皓:洁白。

"芳泽无加":既不施脂,

# 泽:润肤的油脂。

"铅华弗御":也不敷粉,

# 铅华:粉。古代烧铅成粉,故称铅华。

"云髻峨峨":发髻高耸如云,

# 峨峨:高耸貌。,云髻:发髻如云。

"修眉联娟":长眉弯曲细长,

# 联娟:微曲貌。

"丹唇外朗":红唇鲜润,

# 朗:明润。

"皓齿内鲜":牙齿洁白,

# 鲜:光洁。

"明眸善睐":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

# 睐:顾盼。,眸:目中瞳子。

"靥辅承权":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

# 承权:承权:在颧骨之下。权,颧骨。,靥辅:一作:辅靥。靥:酒窝。辅:面颊。

"瑰姿艳逸":她姿态优雅妩媚,

# 艳逸:艳丽飘逸。

"仪静体闲":举止温文娴静,

# 闲:娴雅。,仪:仪态。

"柔情绰态":情态柔美和顺,

# 绰:绰约,美好。

"媚于语言":语辞得体可人。

"奇服旷世":神服饰奇艳绝世,

# 旷世:举世唯有。旷,空。,奇服:奇丽的服饰。

"骨像应图":风骨体貌与图上画的一样。

# 应图:指与画中人相当。,骨像:骨格形貌。

"披罗衣之璀粲兮":她身披明丽的罗衣,

# 璀粲:鲜明貌。一说为衣动的声音。

"珥瑶碧之华琚":带着精美的佩玉。

# 华琚:刻有花纹的佩玉。琚:佩玉名。,瑶碧:均为美玉。,珥:珠玉耳饰。此用作动词,作佩戴解。

"戴金翠之首饰":头戴金银翡翠首饰,

# 首饰:指钗簪一类饰物。,翠:翡翠。

"缀明珠以耀躯":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

"践远游之文履":她脚著饰有花纹的远游鞋,

# 文履:饰有花纹图案的鞋。,远游:鞋名。,践:穿,着。

"曳雾绡之轻裾":拖着薄雾般的裙裾,

# 裾:裙边。,雾绡:轻薄如雾的绡。绡,生丝。,曳:拖。雾绡:轻薄如雾的绡。绡,生丝。裾:裙边。

"微幽兰之芳蔼兮":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

# 芳蔼:香气。,微:轻微。

"步踟蹰于山隅":在山边徘徊倘佯。

# 隅:角。,踟蹰:徘徊。

"于是忽焉纵体":忽然又飘然轻举,

# 于是忽焉纵体:“于是”二句:忽然又飘然轻举,且行且戏。纵体,身体轻举貌。遨,游。

"以遨以嬉":且行且戏,

# 遨:游。

"左倚采旄":左面倚着彩旄,

# 采旄:彩旗。采,同“彩”。旄,旗竿上旄牛尾饰物,此处指旗。

"右荫桂旗":右面有桂旗庇荫,

# 桂旗:以桂木做旗竿的旗,形容旗的华美。

"壤皓腕于神浒兮":在河滩上伸出素手,

# 神浒:为神所游之水边地。浒:水边泽畔。,壤:此指挽袖伸出。

"采湍濑之玄芝":采撷水流边的黑色芝草。

# 玄芝:黑色芝草,相传为神草。,湍濑:石上急流。

"余情悦其淑美兮":我钟情于她的淑美,

"心振荡而不怡":不觉心旌摇曳而不安。

# 怡:悦。,振荡:形容心动荡不安。

"无良媒以接欢兮":因为没有合适的媒人去说情,

"托微波而通辞":只能借助微波来传递话语。

# 微波:一说指目光。

"愿诚素之先达兮":但愿自己真诚的心意能先于别人陈达,

# 诚素:真诚的情意。素,同“愫”,情愫。

"解玉佩以要之":我解下玉佩向她发出邀请。

# 要:同“邀”,约请。

"嗟佳人之信修兮":可叹佳人实在美好,

# 信修:确实美好。修,美好。

"羌习礼而明诗":既明礼义又善言辞,

# 明:善于言辞。这句意指有很好的文化教养。,习礼:懂得礼法。,羌:发语词。

"抗琼珶以和予兮":她举着琼玉向我作出回答,

# 和:应答。,琼珶:美玉。,抗:举起。

"指潜渊而为期":并指着深深的水流以为期待。

# 期:会。,潜渊:深渊,一说指洛神所居之地。

"执眷眷之款实兮":我怀着眷眷之诚,

# 款实:诚实。,眷眷:依恋貌。

"惧斯灵之我欺":又恐受这位神女的欺骗。

# 我欺:即欺我。,斯灵:此神,指宓妃。

"感交甫之弃言兮":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

# 交甫:郑交甫。《文选》李善注引《神仙传》:“切仙一出,游于江滨,逢郑交甫。交甫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与之。交甫行数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弃言:背弃承诺。

"怅犹豫而狐疑":心中不觉惆怅、犹豫和迟疑,

# 狐疑:疑虑不定。因为想到郑交甫曾经被仙女遗弃,故此内心产生了疑虑。

"收和颜而静志兮":于是敛容定神,

# 静志:镇定情志。,收和颜:收起和悦的容颜。

"申礼防以自持":以礼义自持。

# 自持:自我约束。,礼防:礼法,礼能防乱,故称礼防。

"于是洛灵感焉":这时洛神深受感动,

"徙倚彷徨":低回徘徊,

# 徙倚:留连徘徊。

"神光离合":神光时离时合,

"乍阴乍阳":忽明忽暗。

"竦轻躯以鹤立":她像鹤立般地耸起轻盈的躯体,

# 鹤立:形容身躯轻盈飘举,如鹤之立。,竦:耸。

"若将飞而未翔":如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又踏着充满花椒浓香的小道,

# 椒涂:涂有椒泥的道路,一说指长满香椒的道路。椒:花椒,有浓香。

"步蘅薄而流芳":走过杜蘅草丛而使芳气流动。

# 流芳:散发香气。,蘅薄:杜蘅丛生地。

"超长吟以永慕兮":忽又怅然长吟以表示深沉的思慕,

# 永慕:长久思慕。,超:惆怅。

"声哀厉而弥长":声音哀惋而悠长。

# 弥:久。,厉:疾。

"尔乃众灵杂沓":于是众神纷至杂沓,

# 杂沓:纷纭,多而乱的样子。,众灵:众仙。

"命俦啸侣":呼朋引类,

# 命俦啸侣:招呼同伴。俦,伙伴、同类。

"或戏清流":有的戏嬉于清澈的水流,

"或翔神渚":有的飞翔于神异的小渚,

# 渚:水中高地。

"或采明珠":有的在采集明珠,

"或拾翠羽":有的在俯拾翠鸟的羽毛。

# 翠羽:翠鸟的羽毛。

"从南湘之二妃":洛神身旁跟着娥皇、女英南湘二妃,

# 南湘之二妃:指娥皇和女英。据刘向《列女传》载,尧以长女娥皇和次女女英嫁舜,后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往寻,自投湘水而死,为湘水之神。

"携汉滨之游女":她手挽汉水之神,

# 汉滨之游女:汉水之女神,即前注中郑交甫所遇之神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为瓠瓜星的无偶而叹息,

# 无匹:无偶。,匏瓜:星名,又名天鸡,在河鼓星东。

"咏牵牛之独处":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

# 牵牛:星名,又名天鼓,与织女星各处天河之旁。相传每年七月七日才得一会。

"扬轻袿之猗靡兮":时而扬起随风飘动的上衣,

# 猗靡:随风飘动貌。,袿:妇女的上衣。

"翳修袖以延伫":用长袖蔽光远眺,久久伫立;

# 延伫:久立。,翳:遮蔽。

"体迅飞凫":时而又身体轻捷如飞凫,

# 凫:野鸭。

"飘忽若神":飘忽游移无定。

"凌波微步":她在水波上行走,

# 凌:踏。

"罗袜生尘":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

# 尘:指细微四散的水沫。

"动无常则":她动止没有规律,

"若危若安":像危急又像安闲;

"进止难期":进退难以预知,

# 难期:难料。

"若往若还":像离开又像回返。

"转眄流精":她双目流转光亮,

# 转眄流精:转眼顾盼之间流露出奕奕神采。流精:形容目光流转而有光彩。

"光润玉颜":容颜焕发泽润,

"含辞未吐":话未出口,

"气若幽兰":却已气香如兰。

# 气若幽兰:形容气息香馨如兰。

"华容婀娜":她的体貌婀娜多姿,

"令我忘餐":令我看了茶饭不思。

"于是屏翳收风":在这时风神屏翳收敛了晚风,

# 屏翳:传说中的众神之一,司职说法不一,或以为是云师,或以为是雷师,或以为是雨师,在此篇中被曹植视作风神。川后:传说中的河神。

"川后静波":水神川后止息了波涛,

# 川后:传说中的河神。

"冯夷鸣鼓":冯夷击响了神鼓,

# 冯夷:传说中的水神。

"女娲清歌":女娲发出清泠的歌声。

# 女娲:女神名,相传笙簧是她所造,所以这里说“女娲清歌”。

"腾文鱼以警乘":腾的文鱼警卫着洛神的车乘,

# 警乘:警卫车乘。,文鱼:神话中一种能飞的鱼。,腾:升。

"鸣玉鸾以偕逝":众神随着叮当作响的玉鸾一齐离去。

# 偕逝:俱往。,玉鸾:鸾鸟形的玉制车铃,动则发声。

"六龙俨其齐首":六龙齐头并进,

# 齐首:六龙齐头并进。,俨:庄严的样子。,六龙:相传神出游多驾六龙。

"载云车之容裔":驾着云车从容前行。

# 容裔:即“容与”,舒缓安详貌。,云车:相传神以云为车。

"鲸鲵踊而夹毂":鲸鲵腾跃在车驾两旁,

# 毂:车轮中用以贯轴的圆木,这里指车。,鲸鲵:即鲸鱼。水栖哺乳动物,雄者称鲸,雌者称鲵。

"水禽翔而为卫":水禽绕翔护卫。

"于是越北沚":车乘走过北面的沙洲,

# 沚:水中小块陆地。

"过南冈":越过南面的山冈,

"纡素领":洛神转动白洁的脖颈,

# 素领:白皙的颈项。,纡:回。

"回清阳":回过清秀的眉目,

# 清阳:形容女性清秀的眉目。阳:一作扬。

"动朱唇以徐言":朱唇微启,

"陈交接之大纲":缓缓地陈诉着往来交接的纲要。

# 交接:结交往来。

"恨人神之道殊兮":只怨恨人神有别,

"怨盛年之莫当":彼此虽然都处在盛年而无法如愿以偿。

# 莫当:无匹,无偶,即两人不能结合。,盛年:少壮之年。

"抗罗袂以掩涕兮":说着不禁举起罗袖掩面而泣,

# 抗:举。

"泪流襟之浪浪":止不住泪水涟涟沾湿了衣襟,

# 浪浪:水流不断貌。

"悼良会之永绝兮":哀念欢乐的相会就此永绝,

"哀一逝而异乡":如今一别身处两地,

"无微情以效爱兮":不曾以细微的柔情来表达爱慕之心,

# 效爱:致爱慕之意。

"献江南之明珰":只能赠以明珰作为永久的纪念。

# 明珰:以明月珠作的耳珰。

"虽潜处于太阴":自己虽然深处太阴,

# 太阴:众神所居之处。,潜处:深处,幽居。

"长寄心于君王":却时时怀念着君王。

# 君王:指曹植。

"忽不悟其所舍":洛神说毕忽然不知去处,

# 所舍:停留、止息之处。,不悟:不见,未察觉。

"怅神宵而蔽光":我为众灵一时消失隐去光彩而深感惆怅。

# 蔽光:隐去光彩。,宵:通“消”,消失。

"于是背下陵高":于是我舍低登高,

# 陵高:登上高处。,背下:离开低地。

"足往神留":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

"遗情想像":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

# 想像:指思念洛神的美好形象。,遗情:留情,情思留连。

"顾望怀愁":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

"冀灵体之复形":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

# 灵体:指洛神。

"御轻舟而上溯":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

# 上溯:逆流而上。

"浮长川而忘返":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

# 长川:指洛水。

"思绵绵而增慕":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

"夜耿耿而不寐":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

# 耿耿:心神不安的样子。

"沾繁霜而至曙":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

"命仆夫而就驾":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

"吾将归乎东路":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

"揽騑辔以抗策":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

# 抗策:犹举鞭。,辔:马缰绳。,騑:车旁之马。古代驾车称辕外之马为騑或骖,此泛指驾车之马。

"怅盘桓而不能去":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 盘桓:徘徊不进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洛神赋》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此赋主题是叙述作者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虚构了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及思慕爱恋,因“人神道殊”最终无法结合,抒发了悲伤怅惘之情。内容上,先写行至洛水,后着重描绘洛神的美丽绝伦及人神之恋的缥缈。写作手法上,模仿战国宋玉《神女赋》,运用丰富想象和华丽辞藻塑造形象。分段来看,开篇叙述行旅,中间着力刻画洛神形象与情感交流,结尾写人神分离的哀伤。该赋以浪漫主义的笔触,在情节、人物描写上借鉴前人又独具特色,通过人神之恋反映现实情感的无奈,词采华美,想象奇幻,是曹植辞赋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洛神赋》是曹植于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所作。当时曹丕刚即位,杀害了曹植的密友丁仪、丁廙。曹植本人在回封地途中,被监国谒者上奏“醉酒悖慢,劫胁使者”,先后被贬安乡侯、改封鄄城侯,后立为鄄城王。他在从京师洛阳回封地鄄城,途经洛水时,“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创作了此赋,借人神之恋抒发内心的悲伤与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辞赋,虚构了作者在洛水边与洛神邂逅相遇、思慕爱恋的故事。描绘了洛神美丽绝伦的形象,展现了人神之恋的飘渺迷离,因“人神道殊”无法结合,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2. 写作手法

想象:作者在从洛阳回鄄城途中,虚构在洛川阳林见到洛神宓妃的情景。通过丰富想象,描绘出洛神体态轻盈、容貌绝美的形象,以及与之产生爱慕、相见、惜别的过程,营造出浪漫凄婉的氛围,抒发人神殊途的惆怅之情。烘托:在描写洛神与作者会面、分手时,以“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等场景烘托,渲染出爱情的真挚纯洁,以及离别后的情思萦绕、心神不宁。比喻:“肩若削成,腰如约素。”把洛神的肩膀比作斧削而成,形容其肩部线条的优美;将腰肢比作一束白绢,突出腰细且圆润。

3. 分段赏析

《洛神赋》第一段作为类话本“入话”,叙述作者从洛阳回封地途中,在洛水边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为故事展开营造神秘氛围;第二段着重刻画“宓妃”容仪服饰之美,以华丽词藻展现其惊艳风姿;第三段通过心理描写,极言“我”对洛神爱慕之深,既表达真情又担心受欺骗,凸显情感的复杂与真挚;第四段描绘洛神被“君王”之诚感动后的情状,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第五段“恨人神之道殊”二句点明主旨,寄托人神殊途无法结合的怅惘;第六段写别后“我”对洛神的思念,通过环境烘托与心理刻画,展现浪漫而苦涩的情思。全篇综合运用想象、华丽词藻、细节描写等手法,将人神之恋的凄美故事娓娓道来,情节完整,形式隽永。

4. 作品点评

《洛神赋》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思想与艺术成就备受赞誉。此赋融合了屈原《九歌》浓厚的抒情特质与宋玉诸赋刻画女性美的精妙笔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虽构思与手法受《神女赋》启发,却在情节完整性、表现手法多样性及形式隽永性上超越前作。全篇通过奇幻想象与华美辞藻,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洛神形象,将人神之恋的凄美怅惘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兼具抒情与刻画之妙的辞赋经典,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以《洛神》比陈思他赋,有似异手之作,故知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舛也。

南北朝沈约《南齐书》卷五十二《陆厥传》

#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呼!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辉以自烛。

南北朝钟嵘《诗品》

# 《洛神赋》,子建寓言也,好事者乃造甄后以实之。使果有之,当见诛于黄初之朝矣。唐彦谦云:“惊鸿瞥过游龙去,虚恼陈王一事无。”似为子建分疏者。

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三

# “頩薄怒以自持,曾不可乎犯干”“目略微盼,精彩相授,志态横出,不可胜记”,此玉之赋神女也。“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盼”,此玉之赋登徒也。“神光离合,乍阴乍阳,进止难期,若徃若还,转盼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此子建之赋神女也。其妙处在意而不在象。然本之屈氏“满堂兮美人,忽与余兮目成”,“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余兮善窈窕”,变法而为之者也。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 植既不得于君,因济洛川作为此赋,托辞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一

# 《洛神赋》大似《九歌》。

清马位《秋窗随笔》

# 按《文选·洛神赋》注载子建感甄事,极为荒谬……然则《洛神》一赋,乃其悲君臣之道否,哀骨肉之分离,托为神人永绝之词,潜处太阴,寄心君王,贞女之死靡他,忠臣有死无贰之志,小说家附会“感甄”,李善不知而误采之,不独污前人之行,亦且污后人之口。

清朱乾《乐府正义》卷十四

# 即《洛神》一赋,亦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其赋以“朝京师,还济洛川”入手,以“潜处于太阴,寄心于君王”收场,情词亦至易见矣。盖魏文性残刻而薄宗支,子建遭谗谤而多哀惧,故形于诗者非一,而此亦其类也。首陈容色以表其才,次言性修以表其德,继以狐疑为忧,终以交结为愿,岂非诗人讽托之常言哉?不解注此赋者,何以阑入甄后一事,致使忠爱之苦心,诬为禽兽之恶行,千古奇冤,莫大于此。予久持此论,后见近人张君若需《题陈思王墓》诗云:“白马诗篇悲逐客,惊鸿词赋比湘君。”卓识鸿议,瞽论一空,极快事也。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二

# 又拟宋玉之辞为《洛神赋》,托之宓妃神女,寄心君王,犹屈子之志也。而俗说乃诬为“感甄”,岂不谬哉!余尝叹陈王忠孝之性,溢于楮墨,为古今诗人之冠,灵均以后,一人而已。

清丁晏《曹集诠评》附录

# 曹子建《洛神赋》出于《湘君》、《湘夫人》,而屈子深远矣。

清刘熙载《艺概》卷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