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
zhì
shī

朝代:魏晋作者:曹植浏览量:2
qìng
yún
wèi
shí
xīng
yún
lóng
qián
zuò
shén
luán
shī
chóu
huán
cóng
yàn
què

译文

祥瑞云未能按时升起,乘云龙潜伏变作凡鱼。神异鸾失去它的同类。返身跟随燕雀栖息。

逐句剖析

"庆云未时兴":祥瑞云未能按时升起,

"云龙潜作鱼":乘云龙潜伏变作凡鱼。

"神鸾失其俦":神异鸾失去它的同类。

"还从燕雀居":返身跟随燕雀栖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言志诗》是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五言绝句,以神兽自喻倾诉壮志难伸的悲愤。诗前二句“庆云未时兴,云龙潜作鱼”化用《周易》“云从龙”典故,以庆云未升暗喻时势不济,巨龙不得不蛰伏为鱼,暗含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继位后,曹植从“临淄侯”骤降为“安乡侯”的政治沉浮。后二句“神鸾失其俦,还从燕雀居”更以神鸟沦落燕群的意象,痛陈昔日“斗鸡东郊道”的贵公子,如今被迫与宵小为伍的屈辱——据《三国志》载,曹植此时“汲汲无欢”,身边唯有“酒徒”,恰如神鸾失伴的孤独。全诗以比兴手法贯穿始终,龙与鸾的高贵意象(龙鳞五采、鸾鸟凤翼)与“鱼”“燕雀”的凡俗形成强烈反差,既延续《诗经》“鸱鸮”的托物传统,又开创魏晋文人“以神兽言志”的先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庆云未时兴”单句聚焦祥瑞缺席的隐喻。庆云作为《史记》记载的"景星庆云",本是圣王出世的征兆,曹植却以"未时兴"三字截断希望——暗指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篡汉后,本应护佑贤臣的天命转向。据《三国志》注引,曹植此时"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未时"二字道尽时机错位的悲愤:他曾在《登台赋》中以"庆云荫其上"颂曹操,此刻却成了被新朝抛弃的旧臣,庆云的缺席实为政治气候的隐喻。“云龙潜作鱼”以生物变形写身份崩塌。龙本《周易》"飞龙在天"的象征(曹植《七启》自喻"潜龙"),却被迫"潜作鱼",暗合黄初二年(221)被贬安乡侯的经历。据《水经注》载,曹植封地"鱼山"多池沼,"鱼"字双关:既是地理实指,更是"失水之龙"的自嘲——正如《说苑》所言"神龙失水,与蚯蚓同",鳞片褪为鱼鳍的细节,道尽王侯降为庶民的屈辱。此句动词"潜”尤妙,既写龙的蛰伏,亦隐括曹植"醉酒悖慢"(《三国志》)的佯狂避世。“神鸾失其俦”以神鸟失群喻知己离散。神鸾典出《山海经》"见则天下安宁",曾是曹植邺下文人集团的精神图腾(《公宴诗》"双鸾游兰渚")。然黄初年间,陈琳、王粲等旧友相继离世,新朝又"圈禁诸侯,不令交接"(《魏略》),神鸾"失俦"的悲鸣,恰是《赠白马王彪》"孤魂翔故域"的先声。据曹植《与吴季重书》,此时"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可见失俦之痛,不仅是友情缺失,更是精神知音的消亡。“还从燕雀居”以凡鸟为伍写生存困境。燕雀典出《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曹植却反用其意——鸿鹄被迫与燕雀同居,暗含对身边"酒徒"(《三国志》注引)的厌恶。据《魏书》载,曹丕曾命监国谒者灌均诬告曹植"醉酒悖慢","燕雀"既是具象的宵小,更是政治告密者的隐喻。末句"居"字定格困局:神鸾的凤巢沦为燕雀的泥巢,对应曹植从"华屋宴饮"到"圈禁封地"的空间坠落,二十字完成从云端到尘埃的精神失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邯郸淳《鲁人锯竿入城》

下一篇:魏晋·曹植《善哉行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