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ěng
xíng

朝代:魏晋作者:陆机浏览量:2
yǐn
dào
quán
shuǐ
è
yīn
è
zhī
zhì
shì
duō
xīn
zhěng
jià
shí
mìng
zhàng
jiāng
yuǎn
xún
shí
měng
hán
què
lín
guī
gōng
wèi
jiàn
shí
wǎng
suì
zài
yīn
chóng
yún
lín
àn
hài
míng
tiáo
suí
fēng
yín
jìng
yán
yōu
cháng
xiào
gāo
shān
cén
xián
nuò
xiǎng
liàng
jié
nán
wéi
yīn
rén
shēng
chéng
wèi
yún
kāi
jīn
juàn
gěng
jiè
huái
怀
yǎng
kuì
jīn

译文

口渴也不能饮盗泉水,热也不能在丑陋的树木下歇息。恶木难道不生枝叶?有志之士多有苦心。整理车马肃奉时命,手持树枝将要远寻。饥饿食于猛虎之窟,寒冷栖息野雀之林。岁月蹉跎功业未建,时光流逝一岁将尽。高浮之云临岸兴起,响动枝条随风悲吟。深谷之中静言沉思,放声长啸于高山岑。绷紧琴弦没有弱响,高节之人难有声音。人生果真不是易事,如何敞开我的胸襟?看我正直耿介情怀,俯仰之间愧负古今。

逐句剖析

"渴不饮盗泉水":口渴也不能饮盗泉水,

# 盗泉:水名,在今山东省境内。传说孔子经过盗泉,虽然口渴,但因为厌恶它的名字,没有喝这里的水。

"热不息恶木阴":热也不能在丑陋的树木下歇息。

# 热不息恶木阴:比喻志节高尚的人不愿意被牵连到不良的环境中去,以免影响自己的声誉。恶木:贱劣的树。《管子》曰:“夫士怀耿介之心,不荫恶木之枝。”

"恶木岂无枝":恶木难道不生枝叶?

"志士多苦心":有志之士多有苦心。

"整驾肃时命":整理车马肃奉时命,

# 肃时命:恭敬地遵奉君主之命。肃:恭敬。时命:时君之命。,整驾:整理车马,泛指整理行装。

"杖策将远寻":手持树枝将要远寻。

# 杖策:拿着鞭子,指驱马而行。杖:持。策:树木的细枝。

"饥食猛虎窟":饥饿食于猛虎之窟,

# 饥食猛虎窟:“饥食”两句:《猛虎行》古辞:“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此两句是反其意而用之,言为时势所迫。

"寒栖野雀林":寒冷栖息野雀之林。

"日归功未建":岁月蹉跎功业未建,

# 日归:日子消逝。

"时往岁载阴":时光流逝一岁将尽。

# 岁载阴:岁暮。这里指时光已经逝去,而功业还没建立。载,则。

"崇云临岸骇":高浮之云临岸兴起,

# 骇:起。,崇:高。

"鸣条随风吟":响动枝条随风悲吟。

# 鸣条:树枝被风吹发出声音。

"静言幽谷底":深谷之中静言沉思,

# 静言:沉思。

"长啸高山岑":放声长啸于高山岑。

# 高山岑:高山顶。岑:山小而高。

"急弦无懦响":绷紧琴弦没有弱响,

# 懦响:缓弱的声音。,急弦:绷得很紧的弦。

"亮节难为音":高节之人难有声音。

# 亮节难为音:此句以音乐作比,说有高节的人如有所言一定是慷慨陈词,正如急弦弹不出懦晌来,但慷慨直言是人主所不喜欢的,因而是很难的。亮节:节操高尚的人。

"人生诚未易":人生果真不是易事,

# 人生诚未易:“人生”两句:人生处世真不容易,如何才能放宽我的胸襟呢?

"曷云开此衿":如何敞开我的胸襟?

# 衿:同“襟”,指胸怀。,曷:何。

"眷我耿介怀":看我正直耿介情怀,

# 耿介:正直。,眷:顾。

"俯仰愧古今":俯仰之间愧负古今。

# 俯仰愧古今:与古人相比感到十分惭愧。俯仰,低头抬头,这里表示思考。古今,古今之人,这里是偏义词,指古人。《文选》二十八。《乐府诗集》三十一。文章正宗二下九。本集七。计纪二十四。又《类聚》四十一引阴、心、寻、林四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猛虎行》是西晋文学家陆机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诗中前四句写诗人自己坚守志节的苦心;中间十二句写自己迫于时命入仕,时日迁逝,不仅功业未成,就连立身也难;最后四句写自己内心的悔愧。全诗表意曲折,通过叙写诗人自己的经历与心境,抒发了其在官场浮沉中进退两难、壮志未酬的复杂心情,展现了他正直独立的怀抱不得实现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他不失男儿志士阳刚耿介之气的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西晋文学家

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父陆逊、父亲陆抗,皆是三国名将。曾官任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陆机在两晋及南北朝时期是公认的大作家,文才倾动一时,与弟陆云并称“二陆”。其诗以华美深密见称,繁缛赡密,工巧绮练,重排偶的倾向对后人影响颇大,有较多拟古之作。亦善骈文,《辩亡论》《吊魏武帝文》等较有名。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后人辑有《陆士衡集》,今人有《陆机集校笺》。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西晋政局剧烈动荡之际,借古乐府旧题,抒发一般志士虽心怀正直、慎于行止,却为时代大势裹挟,难以坚守高洁志节的困境。出仕后,他们慨叹岁月虚掷而功业无成,在郁抑心境中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俯仰身世更觉愧疚。作者出身东吴世族,祖父陆逊为吴丞相,父亲陆抗任吴大司马,两代皆为东吴名将,以赫赫功业闻名。他本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史载其“身长七尺,声如洪钟”,笃信儒家学说,严守礼仪规范。二十岁时,吴国为晋所灭,两个兄长陆晏、陆景战死。晋武帝太康末年(280—289),他与弟弟陆云应召入洛阳,得重臣张华赏识,名动一时,经张华举荐,历任祭酒、著作郎等职。后不幸卷入统治集团内部纷争:晋惠帝太安初年(302—303),他一方面受成都王司马颖信任,担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另一方面遭王粹、牵秀、卢志、孟玖等人谗言嫉妒。身为主将却指挥失灵,陷入欲进不能、欲退不甘的困局,内心满是难以言说的彷徨痛苦,《猛虎行》即作于这一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介绍了作者自身坚守高洁气节的初心。继而写迫于时势出仕,却陷入功业难成的困境,在岁月流逝中徒留怅惘。全诗借个人经历,抒发了身处乱世、仕途坎坷、进退维谷的苦闷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对偶:“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句中“日归”对“时往”,“功未建”对“岁载阴”,从时间和功业的角度,工整地写出了时光流逝而诗人功业无成的状况,强化了那种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急弦”与“亮节”相对,“无懦响”与“难为音”相对,以急弦不能发出懦响,比喻正直之士在乱世中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突出了诗人对自身所处困境的无奈,同时使诗歌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美。比喻:“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句以“渴不饮盗泉水”比喻自己坚守高洁的品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以“热不息恶木阴”比喻自己不愿意在不良的环境中寻求庇护。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诗人的志节和操守。寓情于景:“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句表面写猛虎在幽谷底沉思,在高山上长啸,实则寄寓了诗人自己在困境中孤独、无奈的心境,以及渴望摆脱困境、有所作为的愿望的心情。

3. 分段赏析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诗人以“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表明自己坚守高洁的志节,即便身处困境,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则进一步说明,恶木虽有枝可栖,但志士因心怀高洁,故而不愿屈就,突出了志士坚守操行的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写诗人迫于君主之命,不得不整顿行装,驱马远行,踏上仕途。“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化用古辞,反其意而用之,通过描述自己饥不择食、寒不择栖的艰难处境,暗示晋室的浑浊和政局的险恶。“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感慨时光流逝,而自己功业无成,徒增岁月蹉跎之叹。“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描绘了高耸的云朵、随风鸣叫的树枝,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凄伤。“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诗人在幽谷底沉思,在高山顶长啸,将内心的彷徨、苦闷尽情宣泄。“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以急弦比喻自己的亮节,说明正直之士直言不讳,往往不为世俗所容。“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人生既多苦难,遭逢乱世的志士,更是难以敞开胸襟,倾吐积郁。自己虽然操守正直,隐处山野既不可能;出山也难行其志,难成功业,行动上受到外力的牵涉,所以俯仰古今,眷顾身世,难免有愧负之情。最后“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照应前文的“苦心”,表明自己虽心怀耿介,但因未能坚守初心,在古今之人面前感到惭愧,突出了诗人有负平生抱负的惭疚之情。

4. 作品点评

陆机的《猛虎行》虽承袭乐府旧题摹拟而作,却实现了艺术创新与突破。它既保留了古乐府质朴真挚、直抒胸臆的原始特质,又融入了委婉曲折、含蓄细腻的抒情表达,与乐府古辞形成鲜明区别。在形式上,突破古辞杂曲四句参差句型的局限,以整齐凝练的五言为主,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精心雕琢字句,使诗歌更具韵律美感与艺术张力;在内容层面,不仅延续乐府传统的寄寓、比喻手法,更将自身坎坷仕途与委屈心境作为核心咏叹对象,使个人情感与生命体验深度融入其中。这种创新极大拓展了乐府体制的表现范畴,将其从单纯的叙事或简单抒情,转化为富有个人情感深度与思想厚度的咏怀作品,为乐府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起手反古词之意,宋人翻案实祖于此。自“曰归功未建”以下,所谓多苦心也。末云“俯仰愧古今”,惟恐有愧于俯仰,所以一食息而不敢苟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吴隐之《酌贪泉》

下一篇:魏晋·曹植《泰山梁甫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