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招隐士":我一路拨开树枝,寻找隐士,
# 招:寻。这句是说手持树枝去招寻隐士。,杖策:细的树枝。
"荒途横古今":荒野路途闭塞,仿佛从古至今一直如此,没有人迹。
# 横古今:从古至今被阻塞。横:塞。,荒途:荒芜的道路。
"岩穴无结构":只有岩石山洞,没有房屋建筑,
# 结构:指房屋建筑。这句和下句是说只有山洞没有房屋,山丘之中却有人弹琴。,岩穴:山洞。
"丘中有鸣琴":山丘之中传来琴声般的鸣响。
"白云停阴冈":白云停在山北的山脊上,
# 冈:山脊。,阴:山北为阴。,白云:《世说新语·任诞》篇注作“白雪”,可从。
"丹葩曜阳林":红花亮眼,开满山南的树林。
# 阳林:山南的树林。这两句是说山北停白云,山南曜丹葩。阳:山南为阳。,丹葩:红花。
"石泉漱琼瑶":美玉一般的小石在泉水中激荡,
# 琼瑶:美玉,这里指山石。,石泉:激。
"纤鳞或浮沉":小鱼在溪水中自在浮沉。
# 或浮沉:时沉时浮。,纤鳞:小鱼。
"非必丝与竹":并不一定要丝竹管弦,
# 竹:管乐器。,丝:弦乐器。
"山水有清音":山水自有清脆悦耳的音乐。
"何事待啸歌":何必吟咏歌唱呢?
# 啸歌:吟咏。
"灌木自悲吟":风吹灌木自然发出悲戚的吟叹。
# 灌木:丛生的树木。
"秋菊兼糇粮":隐士将菊花兼作食粮,
# 兼糇粮:兼作粮食。糇:食。
"幽兰间重襟":衣襟上佩戴着幽兰。
# 间重襟:杂佩在衣襟上。间:杂。
"踌躇足力烦":我在这世上徘徊太久,脚力疲乏,
# 烦:疲乏。,踌躇:徘徊。
"聊欲投吾簪":不如追随隐士,投弃冠簪,不再做官。
# 投吾簪:“投簪”指弃官犹弃冠,指放弃官职!簪:古人用它连结冠和发。
"经始东山庐":开始经营在东山的房舍,
"果下自成榛":种子落地自然长成丛木果林。
# 榛:丛木、栗、棘之类。
"前有寒泉井":门前井中冰凉的泉水,
"聊可莹心神":可以明亮我的心情神气。
"峭蒨青葱间":在鲜明的青翠中,
# 峭蒨:鲜明的样子。
"竹柏得其真":竹柏得以保存它的本色。
"弱叶栖霜雪":枯叶在霜雪中飘落,
"飞荣流余津":纷飞的落花还有余润。
# 飞荣:飘飞的花朵。
"爵服无常玩":人不会长时间贪爱官位职事,
"好恶有屈伸":出仕与退隐,人各有好恶。
# 屈伸:指出仕与归隐。
"结绶生缠牵":一做官便有牵累,
"弹冠去埃尘":我还是罢官而去,弹去官帽上的尘土。
"惠连非吾屈":我并非以柳下惠、少连二人所处的地位为耻,
# 惠连:柳下惠、少连的简称。柳下惠曾仕鲁为士师,三次被贬而不离去。
"首阳非吾仁":也并不以伯夷、叔齐的饿死为仁。
# 首阳:阳山,相传伯夷、叔齐饿死于此。
"相与观所尚":只愿给世人看到我所尊崇的事情,
"逍遥撰良辰":选择享受隐居生活那逍遥美好的时光。
# 撰:选择。
西晋文学家
左思(250?~305?),西晋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出身寒微,不好交游。少年时学过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均未学成。后发愤勤学,博览名文,遍阅百家,兼通阴阳之术。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其诗语言质朴刚健,所作《咏史》诗八首,托古讽今,对门阀制度表示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的精神。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古诗,描写了隐士的居住环境及生活乐趣,抒发了对自然的向往、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超脱世俗、坚守本心的淡泊情志。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化用多典抒隐者情怀:“杖策招隐士”化用《楚辞》招隐之意,明招隐之志;“首阳”典出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借拒商王喻不慕权贵;“惠连”(谢惠连)代指才士,言自己非屈从世俗之辈;“弹冠”“结绶”以官场动作反讽仕途羁绊,凸显对功名的淡泊。这些典故的使用都浑然天成地表达了超然物外的隐逸追求。对比:诗中多处运用对比:以“结绶生缠牵”的官场束缚,对比“山水有清音”的山林自由,凸显对仕途的厌倦。“丝与竹”的人工音乐,对比“灌木自悲吟”的自然声响,突出自然天籁的纯粹。“爵服无常玩”的功名无常,对比“竹柏得其真”的草木坚贞,暗讽仕途虚幻,崇尚隐逸本真。通过多重对比,强化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疏离。衬托:诗中善用衬托手法:“山水有清音”“灌木自悲吟”以自然声响衬托山林静谧,更显清幽超脱。白云、丹葩、石泉、竹柏等明丽意象,衬托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秋菊”“幽兰”以草木高洁,暗衬品格贞素。“结绶生缠牵”的官场纷扰,反衬“投吾簪”的决然,突出对仕途的厌弃与对自然的皈依,层层映衬中见情志之坚。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以“杖策招隐士”破题,开篇便勾勒出持枝为杖的求隐者形象。“策”作为细树枝,暗合中国人“见微知著”的哲思——如比干见象牙筷而知纣王奢侈之始,披裘负薪者显清廉之性,持杖者的简朴形象与厌弃浮华的性格已跃然纸上。“荒涂横古今”与“岩穴无结构”两句,以“荒涂塞断古今”的夸张笔法,极写隐士居处人迹罕至,唯有丘中琴声隐约可闻,既对比红尘喧嚣,又以“无结构”的岩穴暗讽高堂华屋的俗陋。继而“白云停阴冈”四句,以仰观俯察之笔绘山林景致:白云栖冈、丹花映林是视觉之美,石泉漱玉、游鱼浮沉是动静之趣。庄子羡濠梁鱼乐,曹操以“枕石漱流”喻仙境,此处以自然生机对照官场的人性压抑,字里行间尽是对现实的厌弃。“丘中有鸣琴”一句,以听觉切入隐士活动——琴为雅士象征,陶渊明“无弦琴”亦见其趣,而幽穴独坐抚琴者,更显孤高拔俗。“非必丝与竹”四句另开新境,以“丝竹”指代贵族宴乐之音,用“山水清音”对比其俗。梁昭明太子拒听女乐而咏此句,足见自然之音的高格。“啸歌”本为魏晋名士风尚,作者却以“灌木自悲吟”的天籁否定人为之声,一抑一扬间,将对自然韵律的推崇推至极致。诗的末段转向隐士的衣食:“秋菊兼餱粮”“幽兰间重襟”,以菊兰之贞洁喻人格之高洁,摒弃“黄精白术”“鹑衣百结”的俗套描写,仅取芳物象征,便将贵族的华服珍馐衬得庸劣不堪。结句“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水到渠成——目睹隐士居行服食之境,诗人终按捺不住挂冠之意。末句直抒胸臆如点睛之笔,既收束全篇,又让超然情志余韵悠长。第二首诗:前八句写隐士的居住环境。开篇“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以近乎白描的笔触,勾勒出隐居生活的起点——于东山营建庐舍,果树下自然生长的灌木未经修剪,暗合“无为而治”的道家理念。这一“自”字,既是对自然生长状态的描摹,亦隐喻着对人为雕琢的摒弃。“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则以寒泉井水为焦点,“莹”字双关,既写泉水澄明如镜,亦指心神在自然滋养中得以净化,物我互照的清寂之境跃然纸上。“峭蒨青葱间,竹柏得其真”将视角聚焦于竹柏:“峭蒨”状草木丰茂,“青葱”绘色泽生机,而“得其真”三字堪称神来之笔——竹柏经霜不折,始终保持本真姿态,既是自然物性的写照,更是隐士坚守本心的象征。左思以植物的“真”对比官场的“伪”,为后文批判仕途埋下伏笔。中间四句写作者的仕途之困。“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笔锋陡转,直指仕途本质:官爵服饰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玩物,人情好恶皆随权势俯仰,道尽官场的虚伪与荒诞。“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以一组对比形成强烈张力:“结绶”象征沦为名利的囚徒,“弹冠”则喻示摆脱世俗束缚的决绝。“生缠牵”三字尤见锋利,将仕途比作无形枷锁,而“去埃尘”的主动选择,既呼应前文“莹心神”的心灵净化,亦暗用《楚辞》“新沐弹冠”的典故,在历史纵深中强化“洁身自好”的精神底色。最后四句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惠连非吾屈,首阳非吾仁”运用典故表明二者皆非诗人终极追求。左思摒弃对名节的刻意标榜,转而追求“相与观所尚,逍遥撰良辰”的舒适状态——与志同道者共赏自然之美,在逍遥自在中创造生命的意义。
4. 作品点评
此诗写景简淡素朴,语言高古峻洁。唯有诗人这般胸襟,方能写出如此文字。正所谓“诗如其人”。
上一篇:魏晋·曹植《怨歌行》
下一篇:魏晋·曹植《蝉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