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

朝代:魏晋作者:曹植浏览量:2
wéi
chán
zhī
qīng
qián
jué
lèi
tài
yīn
zài
shèng
yáng
zhī
zhòng
xià
shǐ
yóu
fāng
lín
shí
dàn
ér
guǎ
ér
cháng
yín
shēng
jiǎo
jiǎo
ér
zhēn
shì
zhī
jiè
xīn
nèi
hán
ér
shí
zhòng
ér
qiú
gāo
zhī
ér
yǎng
shǒu
shù
zhāo
zhī
qīng
liú
yǐn
róu
sāng
zhī
chóu
kuài
zhāo
hào
dùn
shǔ
huáng
què
zhī
zuò
hài
huàn
táng
láng
zhī
jìn
piāo
xiáng
ér
yuǎn
tuō
zhī
zhū
zhī
wǎng
jiàng
shēn
ér
bēi
cuàn
cǎo
chóng
zhī
miǎn
zhòng
nán
ér
huò
yáo
qiān
gōng
míng
guǒ
zhī
mào
yīn
tuō
xiū
gàn
jìng
chǔ
yǒu
piān
piān
zhī
jiǎo
tóng
róng
yuán
zhū
zhī
cōng
shì
姿
cái
jié
xiǎn
yuán
tiáo
wǎng
ér
wǎn
shù
gàn
ér
yuán
qīng
ér
fèn
jìn
guì
xián
kǒng
shēn
zhī
jīng
hài
jīng
zēng
ér
lián
chí
róu
gān
竿
zhī
rǎn
rǎn
yùn
wēi
zhān
ér
chán
fān
fēi
ér
zhì
zhī
xìng
mìng
zhī
cháng
juān
wěi
jué
shàn
guī
yán
tàn
ér
jiù
fán
qiū
shuāng
fēn
xiāo
xià
chén
fēng
liè
guò
tíng
cǎn
ér
pān
ér
shī
jīng
yín
bài
zhuàng
gǎo
sàng
xíng
luàn
yuē
shī
tàn
míng
tiáo
shēng
huì
huì
shèng
yáng
lái
tài
yīn
shì
jiǎo
jiǎo
zhēn
móu
jié
chén
shì
dài
shàng
jié

译文

那个蝉身体清白,潜藏在土泥之中。在阳光炎热的仲夏五月,开始游乐于芳林。它的本性恬静而与世无争,独自快乐而长鸣。鸣声噭噭,一声响似一声,如同贞士的正直之心。内心恬淡寡欲而无以为食,与万物结交而一无所求。仰首栖于高高的枝头,渴饮晨露的清流。隐身在柔软桑枝的密叶间,以闲居为乐又可避暑。苦于黄雀为害,又担心螳螂的利斧。希求展翅高飞托身远方,又痛恨蜘蛛的网罟。想要飞落地上潜藏,又怕草虫伤我身躯。逃过众难不为天敌所获,只好远远飞到屋宇。依附果树的绿荫而藏身,托身高高的树干而闲居。有一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步履安逸来到果园。依凭离娄那样明亮的目光,他的攀爬之术胜过猴猿。枝叶被他一一拉摇,果树任他一棵棵攀援。遮蔽轻捷的身形而疾速前进,侧身跪足刻意遮掩。唯恐发出声响使我受到惊吓,注视我的目光一刻不转。手持细细的竹竿一点点向上伸,用小小的胶体把我缠粘。正想高飞却越挣越紧,自知生命永远不再。把我的身体给了厨师。投入红红的炭火而被炙燔。夜晚的秋霜纷纷降落,早晨的风儿吹过庭院格外寒冷。情绪忧伤侵袭着我的身躯,脚爪攀援树木却下坠悬空。鸣声嘶哑而接近死亡,身形枯槁而最终丧生。乱辞说:《诗经》感叹鸣蝉,因为它的叫声嘒嘒,鸣蝉感受炎炎夏日而来临,遭遇冽冽冬日而长逝。它洁白正直的品格,可比伯夷的气节。士大夫们在帽子上绘蝉纹,用来崇尚鸣蝉高洁的品行。

逐句剖析

"唯夫蝉之清素兮":那个蝉身体清白,

# 清素:指蝉体清白。,蝉:一种昆虫,又名知了,亦作“蜘蟟”。

"潜厥类乎太阴":潜藏在土泥之中。

# 太阴:指地。此二句言蝉体清洁,潜藏在泥土之中。,潜:藏。

"在盛阳之仲夏兮":在阳光炎热的仲夏五月,

# 仲夏:农历五月。《礼记月令》:“五月之节…夏至之日后五日,蜩始鸣。”,盛阳:指热气最盛的季节。

"始游豫乎芳林":开始游乐于芳林。

# 芳林:即指树林。,游豫:即游乐。

"实澹泊而寡欲兮":它的本性恬静而与世无争,

# 澹泊:安适恬静,与世无争。

"独怡乐而长吟":独自快乐而长鸣。

# 长吟:即长鸣。言蝉独自喜乐而长鸣。,怡:喜。

"声皦皦而弥厉兮":鸣声噭噭,一声响似一声,

# 弥厉:指蝉的鸣叫声越来越高响。,皦皦:蝉鸣声。丁本原作“皦皦”,今依宋本改。

"似贞士之介心":如同贞士的正直之心。

# 介心:耿介的性格。,贞士:指坚守节操之人。

"内含和而弗食兮":内心恬淡寡欲而无以为食,

# 内含和而弗食兮:内怀阴阳中和之气,无与为食,与众物结交而无所求。和:指阴阳之气。

"与众物而无求":与万物结交而一无所求。

"栖高枝而仰首兮":仰首栖于高高的枝头,

"漱朝露之清流":渴饮晨露的清流。

# 清流:指清液。快闲居以闲居为快乐。,漱朝露:谓吸饮朝露。

"隐柔桑之稠叶兮":隐身在柔软桑枝的密叶间,

"快啁号以遁暑":以闲居为乐又可避暑。

# 快啁号以遁暑:快闲居以闲居为快乐。遁暑:避暑。

"苦黄雀之作害兮":苦于黄雀为害,

# 作害:为害。,苦:患也。

"患螳螂之劲斧":又担心螳螂的利斧。

# 螳螂:昆虫名。其虫前足形状似镰刀,举足好像人执斧之状,故称劲斧。《尔雅》《正义》:“螳螂捕蝉而食,有臂若斧,奋之当轶不避。”

"冀飘翔而远托兮":希求展翅高飞托身远方,

# 远托:谓托身远方。,飘翔:疾飞貌。

"毒蜘蛛之网罟":又痛恨蜘蛛的网罟。

# 网罟:即网,指蜘蛛网。,毒:恨。

"欲降身而卑窜兮":想要飞落地上潜藏,

# 卑窜:指由树上飞落到地上潜藏。

"惧草虫之袭予":又怕草虫伤我身躯。

# 袭予:伤害我。

"免众难而弗获兮":逃过众难不为天敌所获,

# 弗获:不被天敌所获。,众难:指各种灾难。

"遥迁集乎宫宇":只好远远飞到屋宇。

# 宫宇:指屋檐。,遥迁:远徙。

"依名果之茂阴兮":依附果树的绿荫而藏身,

# 茂阴:即茂荫,茂密的树阴。阴,通“荫”。修干高大的树干。,名果:即果树。,依:依托。

"托修干以静处":托身高高的树干而闲居。

"有翩翩之狡童兮":有一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

# 狡童:谓美少年。,翩翩:形容狡童体态轻捷。

"步容与于园圃":步履安逸来到果园。

# 容与:安闲之态。

"体离朱之聪视兮":依凭离娄那样明亮的目光,

# 离朱:即离娄,古代的明目者。《孟子离娄篇》上赵岐注曰:“离娄者,古之明目者,盖以为黄帝时人。黄帝亡其玄珠,使离朱索之。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姿才捷于狝猿":他的攀爬之术胜过猴猿。

# 姿才捷于狝猿:此言少年凭借他那明亮的眼睛,攀援的技能超过猴猿。姿才:指攀援之术。狝猿:宋本作“猿猴”。

"条罔叶而不挽兮":枝叶被他一一拉摇,

# 条罔叶而不挽兮:言果园里果树的枝叶都被他牵拉,爬遍了每棵树干。罔:无。

"树无干而不缘":果树任他一棵棵攀援。

"翳轻躯而奋进兮":遮蔽轻捷的身形而疾速前进,

# 奋进:快速前进。,翳:遮蔽。

"跪侧足以自闲":侧身跪足刻意遮掩。

# 跪侧足以自闲:此二句言树枝遮蔽他轻捷的形体,侧身跪地隐蔽行进。余身蝉自谓。闲:隐蔽。

"恐余身之惊骇兮":唯恐发出声响使我受到惊吓,

# 余身:蝉自谓。

"精曾睨而目连":注视我的目光一刻不转。

# 目连:指注视的目光不动。,曾睨:谓目不转睛地注视。,精:谓眼睛。

"持柔竿之冉冉兮":手持细细的竹竿一点点向上伸,

# 冉冉:渐渐地。,柔竿:细的竹竿。

"运微粘而我缠":用小小的胶体把我缠粘。

# 运微粘而我缠:此言少年手持细竹干渐渐地向上伸,用竹竿顶端的胶缠住我。我缠:即缠我。

"欲翻飞而逾滞兮":正想高飞却越挣越紧,

# 逾滞:越挣扎粘的越紧。,翻飞:谓高飞。

"知性命之长捐":自知生命永远不再。

# 长捐:指生命终结。

"委厥体于膳夫":把我的身体给了厨师。

# 膳夫:厨师。,厥体:自己的身体。,委:付给。

"归炎炭而就燔":投入红红的炭火而被炙燔。

# 归炎炭而就燔:此二句言把自己的身体交付给厨师,放入火炭中烧炙。燔:烧。

"秋霜纷以宵下":夜晚的秋霜纷纷降落,

"晨风洌其过庭":早晨的风儿吹过庭院格外寒冷。

# 洌:丁本原作“烈”,今依《艺文类聚》改。冽,寒冷。

"气憯怛薄躯":情绪忧伤侵袭着我的身躯,

# 薄:谓衣服单薄。,憯怛:忧伤痛苦。

"足攀木而失茎":脚爪攀援树木却下坠悬空。

# 失茎:失足从树上掉下来。

"吟嘶哑以沮败":鸣声嘶哑而接近死亡,

# 沮败:指接近死亡。

"状枯槁以丧形":身形枯槁而最终丧生。

# 丧形:指死亡。

"乱曰":乱辞说:

# 乱:治理。指对全篇进行总结。

"诗叹鸣蜩":《诗经》感叹鸣蝉,

# 鸣蜩:《诗经·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蜩嘒嘒。”

"声嘒嘒兮":因为它的叫声嘒嘒,

# 嘒嘒:蝉鸣声。

"盛阳则来":鸣蝉感受炎炎夏日而来临,

"太阴逝兮":遭遇冽冽冬日而长逝。

# 逝:死亡。

"皎皎贞素":它洁白正直的品格,

# 皎皎:洁白貌。

"侔夷节兮":可比伯夷的气节。

# 侔夷节兮:此二句言蝉洁白正直的品格,与伯夷的气节相等。侔:齐、等。夷:即伯夷,商孤竹君的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君。其父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继位,先后都逃到周。周武王伐纣灭商后,他们因耻于食周粟,逃到深山。后人常把他们作为高尚节操的典型。节:气节。

"帝臣是戴":士大夫们在帽子上绘蝉纹,

# 是戴:即戴是。古代大夫在帽子上绘蝉文。董巴《服志》:“侍中、中常侍冠武弁大冠,加金铛,附蝉为文。”

"尚其洁兮":用来崇尚鸣蝉高洁的品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蝉赋》是东汉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篇咏物赋。作品细致刻画了蝉的生活习性及其在自然界中遭遇的天敌威胁,赞颂了蝉清高正直、淡泊无争的品格,同时借此抒发了作者自身忧谗畏讥、无力摆脱困境的悲苦之情。全文描写生动逼真,构思巧妙,语言丰富,寓意深刻,通过一个凄凉的意象,谱写出一曲英雄的悲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蝉赋》创作于黄初年间(220年-226年),正值曹植因兄长曹丕的猜忌与打压而屡遭流放、亲友被害的艰难时期。赋中“黄雀之作害”“螳螂之劲斧”“蜘蛛之网罟”“草虫之袭予”以及“捷于狝猿”的“狡童”,皆以自然界的天敌象征现实中的迫害者,形成对蝉的“围捕”之势。这一描写虽借鉴历史典故,却深刻融入了作者的身世遭遇,展现了其境况之险恶与个性之坚韧,折射出曹植在政治斗争中的悲惨处境与不屈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蝉赋》是一首为咏物体裁的赋。该赋描绘了蝉的生活习性与艰难处境,体现了蝉正直清高、与世无争的品格,同时抒发了作者自身遭受排挤、无力反抗的凄苦情感。

2. 分段赏析

“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这两句开篇点题,点明所咏之物为蝉,并描述其初始的生存环境。“唯夫蝉之清素兮”直接表明蝉具有清高素洁的特质,“清素”二字为蝉的形象定下了高洁的基调。“潜厥类乎太阴”写蝉在阴暗之处潜藏孕育,“太阴”点明其生长环境的特性。“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则笔锋一转,到了盛夏时节,蝉开始在芬芳的树林中游乐。此句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从蝉的孕育到活跃于林间,描绘出蝉的生命历程开端,为后文进一步刻画蝉的形象做铺垫。“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这两句着重刻画蝉的内在品质和声音特点。“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写出蝉性情淡泊、清心寡欲,独自快乐地长声吟唱,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以蝉清晰且越发响亮的声音,比作正直之士坚定的内心,将蝉的外在声音与内在精神紧密相连,赋予蝉以人的高尚品格,赞颂了蝉如贞士般的耿介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这几句继续深入描绘蝉的生活习性与高洁品性。“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强调蝉内心平和,不与其他生物争食,突出其淡泊无求的特质。“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描绘蝉栖息在高枝之上,仰头承接清晨的露水作为饮食,“高枝”显示出蝉的高洁姿态,“朝露之清流”则进一步映衬出蝉生活的纯净与高雅,强化了蝉的清高形象。“隐柔桑之稠叶兮,快啁号以遁暑。苦黄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劲斧。”前两句“隐柔桑之稠叶兮,快啁号以遁暑”写蝉在炎热的夏日,隐藏在柔桑茂密的叶子间,欢快地鸣叫以躲避暑气,展现出蝉在自然环境中的一种生存状态。而后两句“苦黄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劲斧”笔锋突变,描绘出蝉所面临的生存危机。黄雀的侵害、螳螂如斧般的威胁,让蝉陷入艰难的处境,通过这种对比,凸显出蝉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生命的脆弱。“冀飘翔而远托兮,毒蜘蛛之网罟。欲降身而卑窜兮,惧草虫之袭予。”这两句进一步渲染蝉的困境。“冀飘翔而远托兮,毒蜘蛛之网罟”蝉希望能展翅远飞寻找安身之所,却遭遇毒蜘蛛的网罗,体现出蝉即使想逃离危险也困难重重。“欲降身而卑窜兮,惧草虫之袭予”蝉想要降低身姿躲避灾祸,却又害怕草虫的袭击,生动地表现出蝉在各种威胁面前的恐惧和无奈,无处可逃的悲惨境遇跃然纸上。“免众难而弗获兮,遥迁集乎宫宇。依名果之茂阴兮,托修干以静处。”前面描述了蝉面临诸多灾难,此句“免众难而弗获兮”强调蝉终究未能逃脱种种厄运。“遥迁集乎宫宇”无奈之下蝉只能迁往远处的宫宇。“依名果之茂阴兮,托修干以静处”蝉在宫宇中依靠名果繁茂的树荫,寄托于高高的树干安静栖息,这里的“静处”看似安宁,实则隐含着蝉历经磨难后的疲惫与无奈,以及对平静生活的一丝渴望。“有翩翩之狡童兮,步容与于园圃。体离朱之聪视兮,姿才捷于狝猿。”这几句引出了新的威胁——“狡童”。“有翩翩之狡童兮,步容与于园圃”描绘出一个举止轻快的狡童在园圃中悠然行走。“体离朱之聪视兮,姿才捷于狝猿”强调狡童视力如同古代传说中视力极佳的离朱一样敏锐,身姿比猕猴还要敏捷,为下文狡童对蝉的捕捉埋下伏笔,突出了蝉即将面临的又一强大且难以躲避的危险。“条罔叶而不挽兮,树无干而不缘。翳轻躯而奋进兮,跪侧足以自闲。”这几句细致刻画了狡童为捕捉蝉所做的举动。“条罔叶而不挽兮,树无干而不缘”写狡童不放过任何一片枝叶,不放过任何一根树干,努力寻找蝉的踪迹。“翳轻躯而奋进兮,跪侧足以自闲”描绘狡童隐蔽自己的身躯,小心翼翼地前进,时而停下以调整姿态,整个过程充满了狡黠与专注,生动地展现出狡童对蝉追捕时的紧张氛围。“恐余身之惊骇兮,精曾睨而目连。持柔竿之冉冉兮,运微粘而我缠。”这几句从蝉的视角来写其惊恐的状态和狡童的捕捉行为。“恐余身之惊骇兮,精曾睨而目连”生动地表现出蝉察觉到危险临近时的极度惊恐,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持柔竿之冉冉兮,运微粘而我缠”写狡童手持柔软的竹竿,慢慢移动,用微小的粘物将蝉缠住,细腻地描绘出蝉被捕捉时的无助和狡童捕捉手段的巧妙与残忍。“欲翻飞而逾滞兮,知性命之长捐。委厥体于膳夫。归炎炭而就燔。”这几句写蝉最终的悲惨命运。“欲翻飞而逾滞兮,知性命之长捐”蝉想要奋力飞逃却愈发迟缓,意识到自己即将失去性命。“委厥体于膳夫。归炎炭而就燔”可怜的蝉最终被交给厨师,放在炽热的炭火上烧烤,至此,蝉的生命以一种极其悲惨的方式结束,让人深感惋惜与同情。“秋霜纷以宵下,晨风烈其过庭。气憯怛而薄躯,足攀木而失茎。吟嘶哑以沮败,状枯槁以丧形。”这几句描绘了在秋天的肃杀环境中,蝉愈发艰难的处境。“秋霜纷以宵下,晨风烈其过庭”夜晚秋霜纷纷落下,清晨凛冽的风刮过庭院,渲染出一种寒冷、凄凉的氛围。“气憯怛而薄躯,足攀木而失茎”此时的蝉身体单薄,在寒风中气息忧伤,连攀附树木的力气都没有,只能从树枝上掉落。“吟嘶哑以沮败,状枯槁以丧形”蝉的叫声变得嘶哑,身形枯槁,失去了原本的模样,彻底展现出蝉生命走向衰败的悲惨景象,令人心生怜悯。“乱曰:诗叹鸣蜩,声嘒嘒兮,盛阳则来,太阴逝兮。皎皎贞素,侔夷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乱曰”部分通常是对全篇的总结与升华。“诗叹鸣蜩,声嘒嘒兮,盛阳则来,太阴逝兮”以诗歌感叹蝉的一生,蝉在盛夏时出现,发出微弱的声音,随着季节变化,生命也走向终结,简单几句概括了蝉的生命历程。“皎皎贞素,侔夷节兮”再次强调蝉具有皎洁、坚贞、清高的品质,可与古代的贤士夷齐的气节相媲美。“帝臣是戴,尚其洁兮”表明君子推崇蝉的高洁品格,如同爱戴帝王之臣一般,升华了主题,赞颂了蝉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身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3. 作品点评

《蝉赋》为曹植所作的咏物名篇。以蝉为喻,寄托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哀怨与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全赋细腻地描绘了蝉的生活习性与环境,展现了其面临多重威胁的悲惨命运,这恰恰是曹植自身处境的写照。赋中的“实淡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等句,不仅刻画了蝉的君子形象,更抒发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整篇作品语言丰赡,构思巧妙,情感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赋笔咏蝉,始于东汉班昭与蔡邕的同题《蝉赋》,惜皆残篇,不成章句。而曹植此赋,于“蝉”之形象的描绘,情感的发抒,意境的构设,浑然整体,实为相同题材赋创作之翘楚。赋中“蝉”之降身卑窜、惧袭免难的境遇与心态,“蝉”之清素澹泊、贞心尚洁的秉性与情怀,已成为后世“咏蝉”作品的典范。

不详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许结《读有所得》

# 辞赋中借物自喻之作,以屈原的《橘颂》和祢衡的《鹦鹉赋》最为著名。曹植的《蝉赋》在蝉的性格刻画上不如《橘颂》所写橘树之坚贞,在感情的抒发上不如《鹦鹉》之酣畅淋漓。但《蝉赋》仍有其独特之处。

不详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志伟《历代赋评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左思《招隐二首》

下一篇:魏晋·徐干《室思六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