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辇夜行游":入夜出来时乘坐毂辇,
# 游:一作“遨”。,辇:帝王后妃乘坐的用人力拉的车。
"逍遥步西园":来到这西园漫步游玩。
"双渠相溉灌":两条渠水已把园浇遍,
# 溉灌:一作“灌溉”。
"嘉木绕通川":美好的树木围绕渠边。
# 嘉木绕通川:言树木沿园中小河之两岸密植。嘉木,指茂美的林木。通川,园中水流。
"卑枝拂羽盖":低短的树枝扫着羽盖,
# 羽盖:车盖用羽毛做装饰。,拂:轻轻地掠过。,卑枝:低垂的树木枝条。
"修条摩苍天":修长的树枝伸向蓝天。
# 摩:接触。,修:长。
"惊风扶轮毂":疾风从车后推轮飞跑,
# 轮毂:指车轮的轴头。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惊风:车疾驰引起的急风。
"飞鸟翔我前":飞鸟在前面愉快回旋。
"丹霞夹明月":红霞中升起一轮明月,
# 丹霞:晚霞,呈红色。
"华星出云间":星花点点闪现在云天。
# 华星:闪耀着光华的星星。
"上天垂光彩":高空垂下美丽的光彩,
# 上天:自天而下。
"五色一何鲜":五彩缤纷何等鲜艳。
# 一何:多么。,五色:青、赤、黄、白、黑,古以此为正色。此指彩虹的多种颜色。
"寿命非松乔":人的寿命不比松乔二仙,
# 松乔:传说中的两位仙人赤松子和王子乔。赤松子相传是炎帝神农时的雨师,后与炎帝少女同成仙,为道教所尊奉。王子乔,原为周灵王太子,传说好吹笙作凤凰鸣,后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二十年后修炼成仙,乘白鹤而去。
"谁能得神仙":谁的寿命能比上神仙。
"遨游快心意":这样游玩也舒心快意,
"保己终百年":说不定保我活上百年。
三国时魏国君主,文学家
曹丕(187~226),魏文帝,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在位期间,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和巩固士族门阀政治特权,得到世家大族支持。后代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建元黄初。曹丕与父曹操、弟曹植并称“三曹”。其工诗,长于写情,文风清丽婉约。诗作内容多为个人的喜怒哀乐,仅有的几首记事作品,抒发了“惆怅窃自怜,相痛惜”的凄凉感受。形式上受民歌影响,语言通俗,描写细致,其中《燕歌行》是文人七言诗的优秀之作。著有《魏文帝集》《典论·论文》。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夜游写景诗。诗中记述了诗人乘辇夜游西园芙蓉池的经过,通过“丹霞夹明月”“飞鸟翔我前”等生动画面,展现了池畔嘉木扶疏、星月交辉的夜景,流露出漫步园林时的闲适心境。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中,惊风动态扶车与飞鸟动态引路,与静态的园林夜景相互映衬,既展现芙蓉池的生机,又烘托诗人夜游的闲适心境。铺陈:中间十句从“双渠相溉灌”到“五色一何鲜”,依次铺写渠水、嘉木、惊风、飞鸟、丹霞、明月、华星等景物,层层展开芙蓉池的夜景画卷。对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采用工整的对仗句式,霞与月、星与云两两相对,增强语言节奏感的同时凸显夜空色彩的层次。感官描写:“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综合视觉中霞、月、星的光影变化与色彩对比,立体呈现夜空的绚丽景象。借景抒情:“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通过描绘丹霞明月、华星出云的绚烂夜景,自然流露出诗人陶醉于自然美景的愉悦之情。反衬:"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以否定神仙长生之说,反衬出"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的现实游乐之可贵。诗人通过质疑赤松子、王子乔的成仙传说,反而凸显了在芙蓉池美景中及时行乐的生活智慧,使夜游之趣更显真切动人。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交代了出游的具体情形。诗人选择在夜晚乘车漫游,“夜”字点明时间,暗示了不同于白昼的独特兴致。“逍遥”二字描摹出漫步时的悠然情态,步履轻盈,心境舒畅。这样的闲适漫游,为后文所见景致定下了愉悦的基调。西园是当时文人雅集的场所,芙蓉池便坐落其中。曹植在《公宴》诗中写道:“公子敬爱客,终夜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这段文字记录了当时文人们在此地通宵达旦的游乐场景,车马相随,宾主尽欢。可见西园不仅是赏景之处,更是交游唱和的理想所在。诗人选择夜游此地,既为赏景,也延续了文人雅集的传统。“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这两句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芙蓉池周边的整体景致。两条水渠相互连通,清澈的水流滋养着两岸,繁茂的树木沿着水道蜿蜒生长,郁郁葱葱的枝叶将整个水系环绕其中。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园林设计的精巧构思,又呈现出自然生长的蓬勃生机。“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进一步细描了树木的具体形态。低垂的枝条轻轻拂过车上的华盖,柔软的叶片与精致的车饰相互触碰;而高处的枝干则挺拔向上,修长的枝条直指苍穹,仿佛要与天相接。这两句通过上下对比的视角,生动展现了树木生长的不同姿态。“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转而描写动态的景物。夜间的微风轻轻推动着行进的车轮,仿佛在为诗人引路护航;几只飞鸟在前方盘旋飞舞,似乎是在为夜游的队伍指引方向。这些自然景物都被赋予了灵性,与诗人的游览活动产生了有趣的互动。在描写夜景时,诗人并未过多着墨于细节刻画,而是通过简练的笔法,将动态的风、鸟与静态的园林景致巧妙融合,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夜晚园林景象。随后的“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四句,则将视线转向更为广阔的夜空。绚丽的晚霞与皎洁的明月交相辉映,璀璨的星辰在云层间若隐若现,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夜空画卷。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的赞叹,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由衷欣赏。这些景物描写都运用了鲜明的色彩对比和生动的意象组合,将芙蓉池的夜景渲染得格外动人。这种注重辞藻修饰和意境营造的写作特点,与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强调的“诗赋欲丽”的文学主张相互呼应,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之美的追求。诗的最后四句“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将笔触从景物描写转向内心感悟。“松”指的是上古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相传他是炎帝时期的雨师,后来与炎帝的小女儿一同得道成仙。“乔”则是指周灵王的太子晋,即王子乔,他擅长吹奏笙箫,能引来凤凰和鸣,最终被道士浮丘公接引到嵩山修炼成仙。曹丕对神仙方术之说始终持怀疑态度,这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折杨柳行》中就写道“王乔假虚辞,赤松垂空言”,明确表达了对这些传说的质疑。在《典论·论方术》一文中,他更是列举具体事例,论证了神仙方术的虚妄不实。正因为不相信长生不老之说,诗人在欣赏完美景后,转而思考现实人生。他认识到凡人终究无法像赤松子、王子乔那样得道成仙,于是提出“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的生活态度——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仙道,不如在现实世界中尽情享受游览的乐趣,保持身心愉悦,以期健康长寿。这种想法既实际又积极,反映出诗人务实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感悟反过来又衬托出芙蓉池景色的迷人之处——正是因为这方天地如此美好,才让诗人产生流连忘返之情,进而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充分享受这样的快乐。
4. 作品点评
此诗以大量笔墨摹写园景,对后世园林诗及山水诗创作颇具启发性。
# 有云霞之色。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下一篇:魏晋·陆机《叹逝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