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酒高堂":因为人的寿命短促,虽然临觞作乐,
# 置酒高堂:语本阮瑀《杂诗》:“置酒高堂上,友朋集光辉。”高堂,高大的厅堂,多为宴请宾客的地方。
"悲歌临觞":也只能悲歌慷慨,难以忘怀忧愁。
# 临觞:面对杯酒。觞:酒杯。,悲歌:因悲而歌。李善注引王逸《楚辞注》:“悲歌,言愁思也。
"人寿几何":人生在人世间,
# 人寿几何:语本《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一作“人生几何”。
"逝如朝霜":就好像早晨的露珠一样,转瞬就会逝去。
# 朝霜:早晨的霜露,形容人生短暂。曹植《送应氏二首·其二》:“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逝:流失。
"时无重至":时间不会重新再来,
# 时:时光,光阴。
"华不再阳":花也不可能再次开放。
# 华不再阳:指花不能再次开放。华,同“花”。扬,开放。吕延济注:“言一岁之内,时之一过无有重来者,花一落无有再发者。以喻一生之中,年一衰者,无复少年矣。”一作“阳”。
"苹以春晖":苹只在春天绽放光彩,
# 苹以春晖:“苹以”两句:吕向注:“蘋生于春,兰茂于秋。荣华有时,反复相代。”苹:植物名,生浅水中,叶有长柄,柄端四片小叶成田字形,夏秋开小白花。《礼记·月令》:“季春之月……蓱始生。”郑玄注:“蓱,萍也,其大者曰蘋。”春晖:春日的阳光。
"兰以秋芳":兰只在秋天发出芬芳。
# 芳:芬芳。,兰:一种香草。
"来日苦短":剩下的时间非常短暂,
# 来日苦短:“来日”两句:李周翰注:“将来之日苦少,已去之日苦多。谓渐志也。”来日:未来的时间。
"去日苦长":已经逝去的时光却是那么的长。
# 苦:忧苦。,去日:消逝的时间。
"今我不乐":人生应当及时依照礼制,
"蟋蟀在房":而适当取乐。
# 蟋蟀在房:这里借用《诗经》的诗句:“蟋蟀在堂,岁律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诗经》原意是教人及时依照礼制而适当取乐。陆机在这里运用此意。
"乐以会兴":因与友人相会而快乐,
# 乐以会兴:“乐以”两句:吕向注:“欢会则起其乐,别离则明其悲。”会:聚集,与朋友聚齐。兴:起,生发。
"悲以别章":以分别而感到悲伤。
# 章:同“彰”,彰明,显示。,别:忧别,离别。
"岂曰无感":哪里会没有这样的人生感触,
# 感:感念,即人生短促的感叹。
"忧为子忘":只是因为见到我的朋友而忘却忧愁了。
# 忧为子忘:这句是说因欢快聚饮而乐以忘忧。忧:忧思,即人生短促之忧。为:一作“与”。子:相知之人,欢会之人。
"我酒既旨":我的酒肴十分美好,
# 旨:美好。这里指酒的味美。《诗经·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我肴既臧":就让自己尽情地品尝享受吧。
# 臧:美好。
"短歌有咏":去吟咏短歌,及时取乐,
# 有咏:一作“可咏”。
"长夜无荒":而不至于荒废岁月。
# 无荒:无荒废,不停止。
西晋文学家
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父陆逊、父亲陆抗,皆是三国名将。曾官任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陆机在两晋及南北朝时期是公认的大作家,文才倾动一时,与弟陆云并称“二陆”。其诗以华美深密见称,繁缛赡密,工巧绮练,重排偶的倾向对后人影响颇大,有较多拟古之作。亦善骈文,《辩亡论》《吊魏武帝文》等较有名。所作《文赋》为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后人辑有《陆士衡集》,今人有《陆机集校笺》。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古诗,也是一首唱和诗。诗人借酒抒怀,抒发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及时行乐的倡导,蕴含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怨情愁绪以及对友情的赞颂。
2. 写作手法
化用:“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生几何,逝如朝霜。”开篇之句巧妙化用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诗意,以“朝霜”为喻,瞬间将悲凉氛围铺满纸面,不仅定下了全诗悲愁哀怨的基调,更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
3. 分段赏析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生几何,逝如朝霜。”诗人起笔便勾勒出高堂设宴的场景。本是邀友欢聚的雅事,可当他端起盛满佳酿的酒杯,却被一股悲怆攫住,不禁慨叹起人生的无常。在他眼中,生命的短暂恰似清晨的寒霜,太阳初升便消融殆尽。这开篇之句巧妙化用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诗意,以“朝霜”为喻,瞬间将悲凉氛围铺满纸面,不仅定下了全诗悲愁哀怨的基调,更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时无重至,华不再扬。蘋以春晖,兰以秋芳。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今我不乐,蟋蟀在房”,这几句诗中,诗人尽情倾诉着对时光飞逝的惋惜与壮志未酬的遗憾。他以花朵凋零后无法重绽为喻,道出时间一去不返的残酷真相;又借“蘋”“兰”自比,暗喻青春不再。蘋草只有在春日才能展现盎然生机,兰花唯有于秋季才会吐露芬芳,一旦时节更迭,便芳华不再。诗人反复借花草盛衰的意象,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渲染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情感也随之推向高潮。紧接着,“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今我不乐,蟋蟀在房中”,诗人沉痛地感叹余生寥寥,往昔岁月却已虚度,满心皆是悔恨与怅惘。古人认为,蟋蟀在屋内鸣叫预示着岁暮将至。此时,诗人借蟋蟀的鸣声,将人生迟暮、一事无成的悲哀娓娓道来,这般凄婉的表达,极具感染力,轻易便叩击着读者的心灵。这些对岁月空逝、功业未成的感慨,实则是诗人人生境遇的真实写照。陆机出身东吴世家,才华横溢、声名远扬,却一生坎坷,命运的磨难在他心中刻下深深伤痕,所以这些慨叹,皆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乐以会兴,悲以别章。岂曰无感,忧为子忘。我酒既旨,我肴既臧。短歌有咏,长夜无荒”,此段将诗人的哀怨之情抒发得酣畅淋漓。诗人设宴待客,本想在相聚中暂忘忧愁,享受欢愉。朋友相聚的时光虽能让他暂且抛开烦恼,可筵席终会散场,离别不可避免。人生的悲欢离合令诗人感慨万千,朋友的陪伴不过是短暂的慰藉。此刻,哀怨如潮水般奔涌而出,令人动容。然而,纵使悲愁难消,诗人也无力改变现状。最后,他无奈吟道:“我酒既旨,我肴既臧。短歌有咏,长夜无荒。”美酒佳肴能款待友人,短歌能倾诉愁绪,可这些故作豁达、借酒消愁的举动,终究只能换来片刻的解脱。那无尽的苦闷,恰似漫漫长夜,没有尽头。诗歌结尾与开篇遥相呼应,原来,诗人高堂饮酒时所唱的,自始至终都是一首饱含悲愁的哀歌。
4. 作品点评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所抒发的人生感慨,虽在古代士大夫阶层中较为常见,却真切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体悟。然而,也不得不指出,此诗在创作上明显模仿曹操的《短歌行》,仅选取原作中关于光阴飞逝、人生苦短的主题进行发挥,字里行间还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态度。相比曹操原诗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思想和鲜明的情感表达,这首诗显得单薄许多。正因如此,后人评价它“就前人原意敷衍成篇”,这样的批评确实有其道理。
# (“置酒”四句)粗厉猛起之语。
明郭正域《新刊文选批评》
# 意象浅促,更无余地。曹氏父子只意有余而言不尽。
明陆时雍《古诗镜》卷九
# 陆士衡之“来日苦短,去日苦长”,傅休奕之“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张季鹰之“荣与壮俱去,贱与老相寻”,曹颜远之“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语若卑浅,而亦实境所就,故不忍多读。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 乐府之长,大端有二:一则悲壮奰发,一则旖旎柔入。曹氏父子各至其一,遂以狎主齐盟。平原别构一体,务从雅正。使被之管弦,恐益魏文之卧耳。顾其回翔不迫,优余不俭,于以涵泳志气,亦可为功。承西晋之波流,多为理语,然终不似荀勖、孙楚之满颊塾师气也。神以将容,平原之神固已濯濯,岂或者所可窃哉。虽然,神不若平原者,且置此体可矣。
明王夫之《古诗评选》
# 有亮音而无雄气,有调节而无变响。士衡诗大抵如此。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 词亦清和,而雄气逸响,杳不可寻。
清沈德潜《古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