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白发":星星点点白发,
# 星星:头发花白的样子。
"生于鬓垂":从两鬓生起。
# 鬓垂:鬓角。
"虽非青蝇":虽然不是黑苍蝇,
# 青蝇:苍蝇。
"秽我光仪":但也有损仪容。
# 光仪:光彩的仪表。
"策名观国":出仕做官,
# 观国:观察国情,引申为从政。,策名:朝廷的简策命以官爵,指出仕。
"以此见疵":因此被人耻笑。
"将拔将镊":我将用镊子将它拔除,
"好爵是縻":只为富贵俸禄。
# 縻:牵系。,爵:官爵。
"白发将拔":白发将被拔除,
"惄然自诉":忧伤自诉:
# 惄然:忧思的样子。
"禀命不幸":生当不幸,
# 禀命:受于天的命运。
"值君年暮":正遇先生年暮。
"逼迫秋霜":像树叶被秋霜逼迫,
"生而皓素":生下来我就洁白如素。
"始览明镜":一照明镜,
"惕然见恶":悚然被人厌恶。
# 见恶:被讨厌。,惕然:戒惧的样子。
"朝生昼拔":晨生暮除,
"何罪之故":犯了何罪的缘故?
"子观桔柚":您看看橘子柚子,
"一暠一晔":它们肉白光洁。
# 暠:白色。
"贵其素华":人们看重它们的洁白,
# 素华:白色的花。
"匪尚绿叶":并不崇尚它们的绿叶。
# 尚:崇尚,看重。,匪:非。
"愿戢子之手":希望您高抬贵手,
# 戢:敛,停止。
"摄子之镊":放下镊子。
# 摄子之镊:收起你的镊子。
"咨尔白发":告诉你呀白发,
# 咨:询问、商议。
"观世之途":看看现在的社会仕途。
"靡不追荣":谁不追求富贵荣华,
"贵华贱桔":大家都看重繁华,轻贱萎枯。
"赫赫阊阖":人人向往赫赫宫殿,
# 阊阖:皇宫的门或京都的正门。
"蔼蔼紫庐":光宗耀祖。
# 紫庐:紫宫,即皇宫。,蔼蔼:人众多而有威仪的样子。
"弱冠来仕":年轻人做高官,
# 弱冠: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行冠礼后的一段时间中称为弱冠。
"童髫献谟":争相献上计谋。
# 童髫:童年。髫,古时儿童下垂的头发。
"甘罗乘轸":秦国甘罗十二乘车出仕赵国,
# 乘轸:指乘车使赵。轸,车。,甘罗:人名。战国时楚国人,十二岁事秦相吕不韦,自请出使赵国,迫赵王割五城给秦,拜为上卿。
"子奇剖符":齐国子奇十八受命治理阿地。
# 剖符:古代国君分封诸候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子奇:人名。春秋时齐人,十六岁时奉命治理阿地,阿大治。
"英英终贾":汉朝的终军和贾谊,
# 贾:指汉代的贾谊。,终:指汉代的终军。
"高论云衢":年少才高,著称于朝。
# 云衢:云中的道路。比喻朝廷。
"拔白就黑":拔去白发,留下青丝。
"此自在吾":这,全由我做主。
"白发临欲拔":白发将被拔除,
"瞑目号呼":闭目大哭:
"何我之冤":“我多么冤枉呀,
"何子之误":您又多么糊涂!
"甘罗自以辩惠见称":甘罗因为智慧善辩被人推重,
"不以发黑而名著":不因青丝满头而出名。
"贾生自以良才见异":贾生因为优异才干受到超常礼遇,
"不以乌鬓而后举":不因乌发才被拔擢。
"闻之先民":我听先民说过,
"国用老成":治国需用老成之人。
"二老归周":伯夷叔齐归顺周朝,
# 二老:指伯夷、叔齐。《史记·周本记》:“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此后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故下句说“周道肃清”。
"周道肃清":周朝政治清明,
"四皓佐汉":商山四皓辅佐汉朝,
# 四皓:指秦末隐居在商山的四位白发老人:东园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夏黄公。汉高祖闻其名请之,不至。后来汉高祖打算废太子而另立,张良出主意让太子礼贤下士请这四位老人至,常在太子左右,高祖知太子羽翼已成,遂去废太子之打算。
"汉德光明":汉朝政治光明。
"何必去我":您又何必拔除我,
"然后要荣":然后才求取俸禄?”
# 要:通“邀”,求取。
"咨尔白发":告诉你呀白发,
"事各有以":凡事都有缘由,
# 以:因由,缘故。
"尔之所言":你的话,
"非不有理":并非没有道理。
"曩贵耆耋":过去看重老成持重之人,
# 耆耋:指高寿人。古时六十岁为耆,八十岁为耋。
"今薄旧齿":但现在轻贱年老人。
# 旧齿:指老年人。
"皤皤荣期":白发苍苍的荣期,
# 荣期:荣启期。春秋时隐士。孔子游泰山,见其鹿裘带索,鼓琴而歌。,皤皤:老人头发通白的样子。
"皓首田里":只有归隐田里。
"虽有二毛":虽然白发刚露头,
# 二毛:头发黑白夹杂的人,指老年人。
"河清难俟":但等到黄河变清,
# 河清:黄河之水变清。相传黄河水每千年变清一次,这时会有圣人出现,天下大治。
"随时之变":该等到什么时候,
# 随时之变:《易经·随卦》《彖》曰:“随时之义大矣哉。”相传《彖》为孔子所作。
"见叹孔子":孔子也曾感叹世事随时代变迁。
"发乃辞尽":白发仿佛说尽了心中感慨,
"誓以固穷":发誓要固守贫穷。
# 固穷:安守贫困。
"昔临玉颜":从前曾傍着美丽容颜,
# 玉颜:美好的面貌。,临:居高面低。
"今从飞蓬":如今却如飞蓬般蓬松衰乱。
# 从飞蓬:同飞蓬同类。飞蓬,沙漠上随风而滚动飘飞的一种草。
"发肤至昵":头发与肌肤最为亲近,
"尚不克终":尚且不能善始善终。
# 克终:能有始有终。克,能。
"聊用拟辞":姑且用这篇辞赋来模拟,
"比之国风":可比照《国风》的讽喻之意。
# 国风:《诗经》的一部分,共有诗一百六十首,基本上为各地民歌。
西晋文学家
左思(250?~305?),西晋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出身寒微,不好交游。少年时学过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均未学成。后发愤勤学,博览名文,遍阅百家,兼通阴阳之术。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其诗语言质朴刚健,所作《咏史》诗八首,托古讽今,对门阀制度表示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的精神。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西晋诗人左思创作的一篇带有寓言性质的赋。以人发对话形式,借白发被拔除的遭遇,批判魏晋时期重少轻老、以貌取人的社会风气。内容通过白发自诉、作者反驳及历史典故,揭示门阀制度下寒门士人被压抑的现实,表达对人才价值错位、世态炎凉的愤慨与讽刺。
2. 分段赏析
赋的开篇以“星星白发,生于鬓垂”描绘白发初现的模样,虽非污秽之物,却“秽我光仪”,让作者在“策名观国”时被视为瑕疵,于是产生“将拔将镊”的念头,而“好爵是縻”暗示功名束缚使人在意容貌。此时白发“惄然自诉”,自称“禀命不幸,值君年暮”,因岁月如秋霜逼迫,生来皓白,“朝生昼拔”的遭遇让它喊冤:观桔柚“贵其素华,匪尚绿叶”,为何人却厌弃白发?以桔柚素华为喻,反问世人重外表轻本质的偏见,语言诙谐中见无奈。接着作者“咨尔白发,观世之途”,指出世风“靡不追荣,贵华贱桔”,朝堂之上“弱冠来仕,童髫献谟”,甘罗、子奇、终军、贾谊等少年才俊得势,“拔白就黑”成为社会选择。这里罗列历史人物,对比白发的境遇,暗讽社会只重年少之名,不重年长之实。白发临拔时“瞑目号呼”,以甘罗“不以发黑而名著”、贾谊“不以乌鬓而后举”反驳,再举“二老归周”“四皓佐汉”为例,强调“国用老成”的道理,质问“何必去我,然后要荣”,层层递进地质疑世俗对年龄的偏见,直击重少轻老的不合理。第三层作者承认白发“所言有理”,却点出世态变迁:“曩贵耆耄,今薄旧齿”,如荣期皓首隐居田间,空有白发却盼不到“河清”(太平盛世),连孔子都感叹“随时之变”。这既是对白发命运的共情,也借孔子之叹深化主题——时代更迭中,价值标准随势而变,年长者被边缘化。白发最终“辞尽,誓以固穷”,感慨昔日“临玉颜”,今如“飞蓬”被弃,连“发肤至昵”都难善终,只好“拟辞,比之国风”,以民间讽喻的方式抒发愤懑。
3. 作品点评
这篇小赋语言质朴自然,行文诙谐有趣,在形式上独具匠心,是在六朝抒情短赋中别具一格的作品。
# 甚佳。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上一篇:魏晋·葛洪《画工弃市》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连雨独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