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ān
xiá
xíng

朝代:魏晋作者:曹丕浏览量:2
dān
xiá
cǎi
hóng
chuí
tiān
shuǐ
chán
chán
luò
piān
piān
qín
shī
qún
bēi
míng
yún
jiān
yuè
yíng
chōng
huá
zài
fán
lái
yǒu
zhī
jiē
yán

译文

红霞遮天蔽日,彩虹垂挂在遥远天际。溪水缓缓流淌,落叶在风中翩翩飞舞。一只鸟儿脱离了鸟群,独自在云间悲鸣。月圆之后就是月缺,盛开的花也终将凋零,不再绽放生机。这些现象自古就存在,我又何必再为它们徒增伤感呢。

逐句剖析

"丹霞蔽日":红霞遮天蔽日,

# 蔽日:遮蔽太阳。,丹霞:红霞。

"采虹垂天":彩虹垂挂在遥远天际。

# 垂天:从天上落下。,采虹:一作“彩虹”。

"谷水潺潺":溪水缓缓流淌,

# 潺潺:水流动的声音。,谷水:山谷中的水。

"木落翩翩":落叶在风中翩翩飞舞。

# 翩翩:原指鸟飞貌,此处形容叶落。,木落:落叶。木:树。

"孤禽失群":一只鸟儿脱离了鸟群,

# 孤禽:孤独的禽鸟。

"悲鸣云间":独自在云间悲鸣。

# 悲鸣:悲伤地鸣叫。

"月盈则冲":月圆之后就是月缺,

# 冲:虚,此处指残缺。,月盈:月满。盈,满。

"华不再繁":盛开的花也终将凋零,不再绽放生机。

# 华不再繁:荣华不再繁茂。华:花。繁:多而盛。

"古来有之":这些现象自古就存在,

"嗟我何言":我又何必再为它们徒增伤感呢。

# 嗟我何言:旧注:《诗纪》云。明帝步出夏门行中八句与此同。○《类聚》四十一。《乐府诗集》三十七。广《文选》十三。《诗纪》十二。嗟我:叹我。嗟:感叹。何言:说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丹霞蔽日行》是三国魏曹丕创作的一首诗。全诗以精妙的视角转换展开。开篇“丹霞蔽日,采虹垂天”,笔触直指天际,将转瞬即逝的云霞、彩虹纳入诗行,隐喻世间美好易逝。继而“谷水潺潺,木落翩翩”,视角下沉至大地,潺潺流动的泉水与飘零的落叶,既展现自然生机,又暗含岁月流转、物换星移之意。“孤禽失群,悲鸣云间”一句,视角再度回归天际,以孤鸟悲鸣强化诗人内心的孤寂与疏离。第七、八句“月盈则冲,华不再繁”,则跳出具体景物,凝练地概括月相盈亏、花开花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朴素的辩证哲思。收尾“古来有之,嗟我何言”,将个人际遇置于历史长河中,以自嘲口吻道尽对人生有限、时光易逝的无奈与感慨。曹丕以简洁凝练的文字,通过景、理、情的层层递进,将政治斗争中的失意心绪与对自然规律的深刻体悟相融合,使得这首诗虽寥寥数语,却意蕴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魏国君主,文学家

曹丕(187~226),魏文帝,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在位期间,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和巩固士族门阀政治特权,得到世家大族支持。后代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建元黄初。曹丕与父曹操、弟曹植并称“三曹”。其工诗,长于写情,文风清丽婉约。诗作内容多为个人的喜怒哀乐,仅有的几首记事作品,抒发了“惆怅窃自怜,相痛惜”的凄凉感受。形式上受民歌影响,语言通俗,描写细致,其中《燕歌行》是文人七言诗的优秀之作。著有《魏文帝集》《典论·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建安十八年(213年)前后,正值曹魏政权继承人之争白热化阶段。曹操对曹植的偏爱,使得曹丕在这场暗流涌动的博弈中,不仅承受着父亲的冷落,更目睹了手足情谊的分崩离析。这种境遇下,他将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事无常的慨叹,尽数倾注于《丹霞蔽日行》一诗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古诗。诗歌描绘了天空中丹霞遮蔽太阳、彩虹垂挂天际,山谷间溪水潺潺流淌、树叶翩翩飘落,孤鸟失群于云间悲鸣的景象,借自然之景,抒发对人生盛衰无常的感慨,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美好不再的无奈与喟叹。

2. 分段赏析

开篇“丹霞蔽日,采虹垂天”,以工整对仗之笔勾勒出天空中绚烂却易逝的景象,暗含繁华短暂之意;“谷水潺潺,木落翩翩”视角转至大地,潺潺流动的溪水与翩翩飘落的木叶,通过动态描写暗示时光流逝、生命凋零;“孤禽失群,悲鸣云间”再次将笔触伸向天际,借孤禽的悲鸣强化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离群之感。“月盈则冲,华不再繁”两句,以凝练的语言揭示月缺月圆、花开花谢的自然规律,隐喻人生的盛衰无常。末句“古来有之,嗟我何言”,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将个人命运置于历史长河中,以自嘲与无奈的感慨,委婉表达出对人生有限、时光易逝的深沉喟叹,同时也寄寓了世子之争背景下的孤寂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丹霞蔽日,刺主鉴失也。盈亏盛衰之感,可以弦歌黼座。

明朱嘉徵《乐府广序》

# 谋篇之洁,蔑以加矣。遂尔前有万年,后有百世。

明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下一篇:魏晋·傅玄《豫章行苦相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