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与佳人期":清晨就与佳人约好相会,
# 期:约会。,朝:早晨。
"日夕殊不来":天已经傍晚,佳人还没有到来。
# 殊:超过。
"嘉肴不尝":美味佳肴无心品尝,
# 嘉肴:美好的酒菜。
"旨酒停杯":玉液琼浆停杯不饮。
# 旨酒:美酒。旨,味美。
"寄言飞鸟":飞鸟呀,请你捎个口信,
"告余不能":说我无着无落,无可奈何。
# 能:耐。古时“能”与“耐”通。
"俯折兰英":俯身折下兰花,
# 兰英:兰花。
"仰结桂枝":举头用桂枝结成花环。
# 结:“撷”,同音假借。摘取意,或解为扎结亦通。
"佳人不在":佳人未在身边,
"结之何为":做这些干什么用呢?
"从尔何所之":佳人呀,你在哪里?
# 尔:此处指佳人。
"乃在大海隅":在那遥远的大海边。
# 乃在:《艺文类聚》又作“乃至”。
"灵若道言":我要告诉你,
# 灵若:海若,海神名。
"贻尔明珠":送给你夜眀之珠。
# 明珠:宝珠,珍珠。,尔:佳人。,贻:赠送。
"企予望之":翘首企盼,
# 企:踮起脚跟。
"步立踟蹰":徘徊不定。
# 踟蹰:徘徊不定。踟蹰,一作“踌躇”。,步立:一会儿走,一会儿站住。
"佳人不来":佳人不来,
"何得斯须":到底我该怎么办呢?
# 何得斯须:意为等待不来,片刻难捱。斯须,顷刻,《艺文类聚》又作“何须”。
三国时魏国君主,文学家
曹丕(187~226),魏文帝,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在位期间,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和巩固士族门阀政治特权,得到世家大族支持。后代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建元黄初。曹丕与父曹操、弟曹植并称“三曹”。其工诗,长于写情,文风清丽婉约。诗作内容多为个人的喜怒哀乐,仅有的几首记事作品,抒发了“惆怅窃自怜,相痛惜”的凄凉感受。形式上受民歌影响,语言通俗,描写细致,其中《燕歌行》是文人七言诗的优秀之作。著有《魏文帝集》《典论·论文》。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古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全诗先描绘宁静池塘中浮萍随波逐流、荷花芬芳繁茂的景象,以荷花象征纯洁美好并暗示时间流转,接着直接抒发采摘者内心的思念之情,借自然界中成双成对的生物强化对心中所念之人的向往,最后聚焦于美丽且才情出众的女子,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与人物情感的深刻表达,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心中所念之人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首两句“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直接揭示从清晨到傍晚佳人未现身的核心内容,让诗中沉重的失落感即刻呈现,以主观且咏叹的方式反复倾诉因佳人失约引发的深深失落。象征:“朝──夕”不只是对时间的描述,更象征着人生的起始和终结,即从年轻到老去的整个人生旅程,隐喻诗人始终有无法实现的追求和无法弥补的遗憾。用典:化用屈原《离骚》《九歌》中“结幽兰而延伫”“结桂枝兮延伫”的句式,将原句中的动作进行细化,以“俯折”“仰结”两个富有层次感的动作,展现出采摘兰英、编结桂枝的过程,借兰英、桂枝的芬芳来象征高洁的情志,从而表达出贮芬芳以待远人的情感,使诗句在传承屈赋香草象征传统的同时,增添了文化意蕴。
3. 分段赏析
《秋胡行》首两句“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直揭故事核心,从清晨相约至傍晚佳人未现,以时间的流逝直接营造出沉重失落感。“朝──夕”不仅是具体的时间描述,更隐喻人生从起始到终结的漫长旅程,暗寓诗人在整个人生中始终存在无法实现的追求与难以弥补的遗憾。“嘉肴不尝,旨酒停杯”通过细节刻画,展现因思恋佳人而茶饭不思的心境,筷子悬于半空、酒杯至唇边定格的场景,流露出追求不得的深层失落。“俯折兰英,仰结桂枝”化用屈原句式,既以折兰结桂的动作表达贮芬芳以待远人的高洁情志,也表明虽追求未达却不停止的执着。“寄言飞鸟,告余不能”“企予望之,步立踟蹰”等句,通过托飞鸟传信、踮足眺望、徘徊不定等行为,将渴念之情推向极致。诗人穷尽托飞鸟、折兰英、结桂枝、发誓言等种种努力,最终以“佳人不来,何得斯须”与首句呼应,强化了“佳人”终未来的永恒绝望。全诗以舒缓笔触、缠绵婉约风格及咏叹调形式,形成热烈主观的内心独白,反复倾诉佳人失约的失落。这种抒情方式与曹操《短歌行》的慷慨激昂不同,以含蓄深远、意味悠长的“能转能藏”特点,展现诗人难以解开的心结。
上一篇:魏晋·曹植《灵芝篇》
下一篇:魏晋·曹植《乐府(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