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liù

朝代:魏晋作者:曹植浏览量:2
chū
qīng
sōng
yān
chū
jiǎo
hàn
rén
gǎn
niǎo
wén
yǒu
gǎi
pàn

译文

墨是从青松燃烧的烟中制作出来,笔是用狡兔的毛羽制作而成。古代的人受到鸟的足迹的启发,文字由此得以创造并不断演变。

逐句剖析

"墨出青松烟":墨是从青松燃烧的烟中制作出来,

"笔出狡兔翰":笔是用狡兔的毛羽制作而成。

"古人感鸟迹":古代的人受到鸟的足迹的启发,

"文字有改判":文字由此得以创造并不断演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乐府(其六)》是三国时期曹植所作的乐府诗。此诗简短却内涵丰富,前两句介绍了书写工具墨和笔的来源,墨由青松燃烧的烟制成,笔则是用狡兔的毛羽制作。后两句讲述古人受鸟迹启发,从而使文字产生变革。整首诗质朴简洁地阐述了书写工具与文字起源的联系,展现出曹植对文化传承根源的思考,体现了其诗歌善于从细微处挖掘文化内涵的特点,以简洁语言引发读者对文化发展历程的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首句直接点明墨的制作原料来自青松燃烧产生的烟,展现了古人利用自然材料制造书写用品的智慧。次句说明笔是由狡兔的毛羽制成,两句简洁明了地阐述了书写工具的来源,为后文文字起源的叙述做铺垫。“古人感鸟迹,文字有改判”:诗人讲述古人观察鸟的足迹,从中获得灵感,促使文字发生变革。“感”字生动体现古人从自然现象中汲取智慧,“改判”强调了鸟迹对文字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表明文字在不断演变发展,展现出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丕《秋胡行》

下一篇:魏晋·曹植《种葛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