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葛南山下":在南山下种下葛草,
# 南山: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住所南面的山。,葛:豆科植物,多年生蔓草。
"葛藟自成阴":葛藤自然生长,枝叶交叠形成一片阴凉。
# 阴:阴凉处。树荫,林木遮住日光所成的阴影。,葛藟:葛藤和藤蔓。藟,一种像葛的蔓生植物。
"与君初婚时":同丈夫刚结婚的时候,
# 初婚时:初婚:刚刚结婚。初次结婚。相对於续娶而言。婚时:一作“定婚”。,君:君王。君子。夫君。
"结发恩义深":我们这对结发夫妻的恩义异常深厚。
# 恩义:恩情道义。深厚的恩情义气。,结发:我国古礼,洞房之夜,新人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作为永结同心的信物,称为“结发”。后比喻元配夫妻。束发。指初成年时。
"欢爱在枕席":欢爱之情尽显于枕席之间,
# 枕席:枕头和席子,泛指床榻。铺在枕头上的凉席。也叫“枕头席儿”。,欢爱:欢悦喜爱。主要形容男女因为有爱情在一起的愉悦。
"宿昔同衣衾":夜晚同被而眠,亲密无间。
# 衣衾:衣服与被子。,宿昔:往常;向来。经常。夜晚。犹旦夕。
"窃慕棠棣篇":我私下里倾慕《棠棣》诗篇中所描绘的兄弟情谊,
# 棠棣:花名。棠棣花白色或粉色,《诗·小雅·常棣》,是一首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常棣”也作“棠棣”。后常用以指兄弟。,窃慕:偷偷羡慕。窃,私下;私自。
"好乐和瑟琴":希望夫妻关系美满,琴瑟和鸣。
# 瑟琴:古瑟和古琴。琴瑟之音和谐,因以喻和合友好。多指夫妻和谐。,和:一作“如”。应和;跟着唱。附和;响应。以诗歌酬答。,好乐:好的音乐或礼乐。
"行年将晚暮":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渐渐步入晚年,
# 晚暮:形容年老。引申为晚年。犹岁末。,行年:指经历的年岁、当时年龄、将到的年龄或流年。旧时星命家所谓某人当年所行的运,亦称"小运"。
"佳人怀异心":你却生出了异心。
# 异心:不同的心思。二心,叛离的意图等。歹心,坏念头。,怀:怀有。,佳人:美好的人。这里指君子贤人。后指美女。
"恩纪旷不接":夫妻间的恩爱之事长久不再,
# 不接:连接不上。,旷:久。,恩纪:皇恩的纪年。纪:一作绝,一作义。
"我情遂抑沉":我的心也因此而沉重起来。
# 抑沉:压抑沉沦。抑郁低沉。,遂:遂即。就,于是。竟然,终于。,我情:我的情绪。
"出门当何顾":当我走出家门,不知道该往何处去,
# 何顾:顾看或顾盼什么。回顾什么。,当:应当。
"徘徊步北林":只能漫无目的地徘徊在北边的树林。
# 步:行走于。信步于。,徘徊:往返回旋;来回走动。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流连;留恋。
"下有交颈兽":树下有亲密交颈的走兽,
# 交颈兽:颈项相交的禽兽,特指鸳鸯。交颈,颈与颈相互依摩。多为雌雄动物之间的一种亲昵表示。
"仰见双栖禽":抬头又见双宿双飞的鸣禽。
# 仰见:仰首见到。
"攀枝长叹息":我攀折着树枝,长长地叹息着,
# 攀枝:攀援着树枝。
"泪下沾罗襟":泪水不自觉地滑落,沾湿了衣襟。
# 罗襟: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衣襟。薄薄的衣襟。襟:一作“衿”。
"良马知我悲":就连那善良的马儿似乎都感知到了我的悲伤,
# 悲:一作“愁”。,良马:骏马,跑得快的好马,又指良种马。马:一作“鸟”。
"延颈对我吟":它伸长脖子,对着我发出悲鸣。
# 吟:吟啸。悲哀愤慨地长嘶。,对:一作“代”。,延颈:伸长脖子,表示殷切盼望。
"昔为同池鱼":过去我们如同同池中嬉戏的鱼儿,
# 为:一作“若”。,昔:昔日。往昔。
"今为商与参":如今却好像彼此永不相见的商与参。
# 商与参:参商。都是星名。二十八宿的商星与参星商在东参在西此出彼没,不同时出现在天空。后以"商参"比喻人分离不能相见。
"往古皆欢遇":历史上总有那么多美好的相遇与结合,
# 欢遇:欢乐的会面或待遇。,往古:古昔;从前。
"我独困于今":唯独我被困在这痛苦的境地之中。
# 困于今:穷困于今日。困,穷困,废弃。,独:单独。独自。特别。
"弃置委天命":我只能将这一切弃置一旁,听任天命的安排,
# 天命: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任其自然。,委:委托于。委屈于。,弃置:指抛弃,扔在一边。
"悠悠安可任":这悠悠的命运又怎能让我安心顺从呢。
# 可任:可以担任或担当。可以任受或承当。可以信任。,安:哪里。,悠悠:一作“愁愁”,一作“悲愁”。指忧思。指遥远;长久。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乐府杂曲歌辞。通过描写夫妻从初婚时的恩义深笃到后来丈夫怀异心的变化,塑造了一个被弃女子的形象,抒发了女子的哀怨悲伤之情。同时,诗中也可能隐寓了兄弟间的不睦,寄托了诗人自身的悲凉感慨。
2. 写作手法
化用:诗中多出使用化用手法。其中“种葛南山下,葛蔂自成阴。”句巧用《诗经·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典故,含蓄而巧妙。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为下文表达夫妻关系的变化和女子的哀怨之情做了铺垫,使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佳人怀异心”,乃自屈原《抽思》浓缩而成。《抽思》云“结微情以陈词,矫以遗夫美人。起兴:“种葛南山下,葛蔂自成阴。”句以葛蔓起兴过渡到对人事的感慨。以乐衬苦:“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以“结发”强调夫妻誓言的庄重,“恩义深”三字极写恩爱之浓。“谗言伤善人,青蝇纷交构”,以“青蝇”以青蝇比喻谗佞小人比喻谗言的卑劣,瞬间将“乐景”推向“哀情”。凸显女子从幸福巅峰跌落至痛苦深渊的命运落差。对比:“在南山下种葛,葛藟自然生长繁茂。与你当初结发为夫妻的时候,恩爱两不疑。欢愉在往昔,早晚相合。暗自思慕《诗》中棠棣之篇,希望美好和乐如同琴瑟。”句写初婚欢爱与“到了年华老去,丈夫就有了其他的心思。恩情旷绝没有音信,我的心里也日渐沉闷抑郁。”句为小结,作今昔对比。
3. 分段赏析
此诗开篇以葛蔓起兴,化用《诗经・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的典故,却未提及樛木,与《浮萍篇》双笔起兴的手法略有不同,别有意趣。接着以“与君初婚时”领起六句,极写夫妇相爱的情状,其中"棠棣"一词的出现,已暗暗点明诗歌主旨。“行年”以下四句,先从女方角度着笔,“行年将晚暮”是女子自叹年华渐老,“佳人”在此指男方——古代“美人”“佳人”并非专指女性。“佳人怀异心”一句,实则浓缩了屈原《抽思》的诗意。《抽思》云:“结微情以陈词,矫以遗夫美人。昔君与我成言兮,日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怀异心”与“有他志”语意相通,均指对方变心。“纪”即“事”,“恩纪”指恩爱之事,“旷不接”意为长久未感受到对方的恩爱,因此下句“我情遂抑沉”紧承而来,言女子内心的深情无处倾诉,只能沉抑于心底。从“出门当何顾”至“今为商与参”的十句诗,以主人公漫步北林为线索展开叙事场景。诗人以“交颈兽”“双栖禽”的亲昵姿态,反衬出主人公形单影只的孤独处境,草木鸟兽的相依相伴,更显人之寂寞无依。“攀枝”二句与“北林”呼应,既实写身处丛林的环境,又以草木的繁盛渲染内心的荒芜。“良马”二句堪称神来之笔,诗人运用移情手法,赋予良马以人的情感与灵性——马尚且懂得依恋主人、为之悲鸣,反观身为“万物之灵”的人,却在情感中显得冷漠疏离。这一对比极具张力,将主人公的孤独感推向更深层的人性反思。结尾“商与参”以星象喻人事,既暗示彼此如参商二星永难相见的命运,又隐隐透露出兄弟间因矛盾而形同陌路的隐痛,使诗歌在个人情感的抒发中,暗含对人际伦理的深沉思索。在《左传・昭公元年》的记载中,上古时期的高辛氏育有两个儿子,长子阏伯,幼子实沈。兄弟二人同住在广袤的森林之中,却彼此水火不容,每日兵戈相向,争斗不休。这般兄弟阋墙的局面,连天帝也看不下去,于是将阏伯迁徙至商丘,命他掌管辰星,后世商人承袭其位,故而辰星成了商星的象征;又将实沈迁居到大夏之地,令其主持参星,唐国后人也承继了这份职责。随着岁月流转,“参商”便成了兄弟失和的代名词。“往古”二句中,“欢遇”的“遇”字极为精妙。其意在诉说,古往今来,夫妻之间的相处皆是恩爱和美,暗含兄弟之间也当如此和睦相处的期许。然而,反观自身,却因遭人遗弃,深陷困境,与这美好的常态形成鲜明反差。诗末两句,更是将内心的悲怆推至顶点——若要强行忘却这一切,把命运全然托付给上天,只怕连苍天也难以承载这沉重的哀伤。
上一篇:魏晋·曹植《乐府(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