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朝代:魏晋作者:曹植浏览量:2
绿
luó
yuán
shù
guāng
yào
càn
xiāng
huī
xià
yǒu
liǎng
zhēn
rén
chì
fān
gāo
fēi
xīn
yǒng
yuè
pān
yún
zhuī
西
yuè
diān
shí
shì
qīng
cōng
tiān
lián
zhōng
yǒu
nián
yǐn
shì
jiē
hào
rán
zhàng
cóng
yóu
jiào
yào
wàng
yán

译文

翠绿的绿萝围着玉树,借阳光它们相映生辉。树荫下面有二位仙童,振翅而起争往高处飞。我的内心是多么地激动振奋啊,心里想着要攀附着云彩去追赶他们。郁郁葱葱的西岳华山的山巅之上,那石屋周围一片青葱翠绿,仿佛与天际相连。在那里面有一位年老的隐士,他的胡须和头发都是一片雪白的样子。他拄手杖来到我身前,说隐居悟道比成仙美。

逐句剖析

"绿萝缘玉树":翠绿的绿萝围着玉树,

# 玉树:如玉般的美树,神话传说中的仙树,被雪覆盖的树。,缘:向上爬,攀援。,绿萝:又名女萝。大型常绿藤本,常攀援生长在雨林的岩石和树干上。

"光曜粲相晖":借阳光它们相映生辉。

# 相晖:互相辉映。晖,光彩照耀。日月周围的光圈。,粲:灿烂。,光曜:光辉照耀。

"下有两真人":树荫下面有二位仙童,

# 真人:道家称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称道士。奉天命降生人世的真命天子。,下有:下面有。

"举翅翻高飞":振翅而起争往高处飞。

# 翻:翻腾。翻身。,举翅:向上扬举翅膀。

"我心何踊跃":我的内心是多么地激动振奋啊,

# 踊跃:向上跳起,欢欣奋起的样子。,何:何其,多么。

"思欲攀云追":心里想着要攀附着云彩去追赶他们。

# 追:追赶。,攀云:援引青云往上高升。,思欲:想要。思想着打算。

"郁郁西岳巅":郁郁葱葱的西岳华山的山巅之上,

# 巅:山巅,顶端。,西岳:西岳华山,位於陕西省华阴县渭河盆地南,为五岳中的西岳,山势峻秀。,郁郁:生长茂盛。香气浓盛。

"石室青葱与天连":那石屋周围一片青葱翠绿,仿佛与天际相连。

# 青葱:青翠的颜色,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石室:石洞,石造的屋室。

"中有耆年一隐士":在那里面有一位年老的隐士,

# 隐士:隐居避世的人,隐居山林不做官的人。,耆年:老年人。耆,六十岁以上的人。

"须发皆皓然":他的胡须和头发都是一片雪白的样子。

# 皓然:洁白的样子,广阔盛大的样子。,须发:胡须和头发。

"策杖从吾游":他拄手杖来到我身前,

# 游:游历,遨游。,吾:我。,从:跟从,随从。,策杖:驱动手杖,扶着拐杖。

"教我要忘言":说隐居悟道比成仙美。

# 忘言:忘掉言语,不乱讲话听话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苦思行》是三国时期诗人曹植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游仙求道”为叙事框架,构建出现实与幻境的双重世界:前四句“绿萝缘玉树,光曜粲相晖。下有两真人,举翅翻高飞”以华美意象铺陈仙界图景,绿萝缠绕玉树的奇幻植物与双翅真人的超凡形象形成虚实交织的视觉张力;后八句转入精神求索,“郁郁西岳巅”至“石室青葱与天连”以险峻山势与洞天福地的空间并置,暗喻求道之路的艰险与超脱;末尾“中有耆年一隐士,须发皆皓然。策杖从吾游,教我要忘言”借隐士形象点题,通过“忘言”典故揭示苦思终归于静默的哲理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绿萝缘玉树,光曜粲相晖。下有两真人,举翅翻高飞。”此层描绘仙境,绿色的女萝攀缘着玉树,光彩相互辉映,营造出奇幻美妙的氛围。在这仙境中,两位仙人展翅高飞,展现出超凡脱俗的姿态,为诗歌奠定了神秘的基调,也引发了诗人的羡慕与向往。中间四句:“我心何踊跃,思欲攀云追。郁郁西岳巅,石室青葱与天连。”诗人的心因仙人的出现而激动不已,想要攀云追赶。接着场景转换到郁郁葱葱的西岳之巅,青黝黝的石室与天相连,描绘出仙人洞府的壮观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神秘氛围,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仙境的渴望和追求。后四句:“中有耆年一隐士,须发皆皓然。策杖从吾游,教我要忘言。”在石洞中出现了一位须发皆白的年老隐士,他拄着拐杖与诗人同游,并教导诗人“忘言”。“忘言”二字蕴含深意,出自《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暗示诗人要领悟玄妙的道理,无需借助语言,也体现出诗人忧谗避祸的苦心,借隐士之言来寄托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人生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劝农(其三)》

下一篇:魏晋·曹植《飞龙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