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定二仪":太极分化出天地,
# 二仪:天地,阴阳,日月,雄雌等等。,太极:古代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谓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是宇宙万物之原。
"清浊始以形":清与浊从此有了形态。
"三光照八极":日月星照耀八方极远之地,
# 八极:八方极远之地。,照:古同“昭”,明显。,三光:日月星辰。
"天道甚著明":自然规律十分显明。
# 天道:犹天理,天意。指显示征兆的天象。指自然界变化规律。
"为人立君长":为百姓设立君主与长官,
# 君长:国君与卿大夫。天子或诸侯。
"欲以遂其生":是想让他们能顺遂生存。
# 遂:顺。
"行仁章以瑞":施行仁政以祥瑞为彰显,
# 瑞:祥瑞。,章:彰。
"变故诫骄盈":变故(的发生)是告诫人们要戒骄戒盈。
# 骄盈:骄傲自满之至。,变故:改变旧体质。
"神高而听卑":神灵居于高处却能洞察低处,
# 听卑:倾听位卑之声。
"报若响应声":报应就像回声回应声响一样。
# 响应声:应声而响。,若:好像。,报:报应,回报。
"明主敬细微":贤明的君主重视细微之事,
"三季瞢天经":夏商周三代的末世君主却不明晓天经地义。
# 天经:经营天地之道。天之常道。天象。,瞢:目不明。同“懵”。,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国语·晋语一》:“虽当三季之王,不亦可乎?”韦昭注:“季,末也。三季王,桀、纣、幽王也。”
"二皇称至化":伏羲、神农(二皇)号称有极致的教化,
# 至化:极美好的教化。,二皇:指伏羲氏和神农氏。
"盛哉唐虞庭":唐尧虞舜的朝廷多么兴盛啊。
# 庭:朝廷。,唐虞:尧舜的简称。
"禹汤继厥德":大禹、商汤继承他们的美德,
# 厥:其。,禹汤:大禹商汤。
"周亦致太平":周朝也达到了太平盛世。
# 周:周朝。
"在昔怀帝京":往昔心系帝王的京城,
# 帝京:帝都;京都。,在昔:从前;往昔。
"日昃不敢宁":太阳西斜仍不敢安宁。
# 日昃:早晚。太阳偏西,约下午二时左右。
"济济在公朝":朝廷上人才济济,
"万载驰其名":他们的名声流传万年。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歌从天地自然的形成说起,阐述了君主设立的意义在于保障民生,强调君主应施行仁政、戒骄戒躁,勤政恤民,同时赞颂了古代贤君治理下的盛世,寄托对明主治世的政治理想和对君主为政之道的思考。
2. 分段赏析
“太极定二仪,清浊始以形”两句描绘了宇宙初始的景象。“太极”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状态,“二仪”即天地;“清浊”分别对应轻清的天和重浊的地。这两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天地形成、清浊分明的过程,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起源的朴素认知。“三光照八极,天道甚著明”两句承接上文,从天地转向日月星的作用。“三光”指日、月、星,“八极”代指四面八方极远之地;“照”是照耀的意思,日月星辰的光芒普照四方,可见天道是非常光明磊落、清晰可见的。这里以自然现象的显明,暗示天道运行有其恒常规律,为下文议论人间治理埋下伏笔。“为人立君长,欲以遂其生”两句从自然规律过渡到人类社会。“君长”指君主和长官,为百姓设立君长,目的是让他们能够顺利地生存繁衍。这两句点明了君主存在的根本意义,保障百姓的生计,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朴素思想,是对统治本质的一种阐释。“行仁章以瑞,变故诫骄盈”两句是对君主治理的劝诫。推行仁政会使祥瑞显现,以此彰显美德;国家发生变故时,要警惕骄傲自满的情绪。“章”有彰显之意,“诫”是警戒,这里将仁政与祥瑞、变故与骄盈联系起来,强调君主的德行与国家命运的紧密关系,具有鲜明的劝喻色彩。“神高而听卑,报若响应声”两句用形象的比喻说明天道对人间的洞察。神灵居于高位却能聆听地位低微者的声音,其回报就像回声回应声音一样迅速真切。“听卑”体现了对百姓呼声的关注,“响应声”的比喻意在劝诫统治者要体恤民情,因为天道对善恶的回应从不迟滞。“明主敬细微,三季瞢天经”两句通过对比凸显君主应有的态度。英明的君主会重视细微的事情,而夏、商、周三代末世的君主却昏昧不明,违背了天道常理。“敬细微”强调君主需谨小慎微,“瞢天经”则批判了昏君对天道的漠视,对比鲜明,劝诫意味强烈。“二皇称至化,盛哉唐虞庭”两句赞美上古的盛世景象。伏羲、神农等远古帝王推行的是最好的教化,尧、舜时代的朝廷更是兴盛无比。“盛哉”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上古圣君贤政的推崇,寄托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禹汤继厥德,周亦致太平”两句承接上文,继续赞颂贤君的传承。大禹、商汤继承了上古帝王的美德,周朝也因此达到了太平盛世。“继厥德”强调美德的延续性,“致太平”则点明了美德传承带来的成果,说明贤明政治的延续是国家安定的关键。“在昔怀帝京,日昃不敢宁”两句追忆往昔君主的勤政。往昔怀念京城(暗指汉朝兴盛时期),君主操劳到太阳西斜都不敢安宁。“日昃不敢宁”生动刻画了君主勤于政务的形象,“怀帝京”则流露出对过往盛世的眷恋,隐含着对当下政治的对比与感慨。“济济在公朝,万载驰其名”两句描绘贤明朝廷的景象及其影响。朝堂上人才众多,他们的美名能够流传万代。“济济”展现了人才辈出的盛况,“万载驰其名”则强调了贤才与盛朝相互成就的局面,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暗含对后世的期许。
上一篇:魏晋·陆机《棹歌行》
下一篇:魏晋·陆机《百年歌(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