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山
吐
庆
云
。
"高山吐庆云":高山顶上飘起了象征喜庆的云彩。
# 高山吐庆云:引自《文选》三十一杂体诗注句。庆云:彩云。
三国时魏国君主,文学家
曹丕(187~226),魏文帝,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在位期间,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和巩固士族门阀政治特权,得到世家大族支持。后代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建元黄初。曹丕与父曹操、弟曹植并称“三曹”。其工诗,长于写情,文风清丽婉约。诗作内容多为个人的喜怒哀乐,仅有的几首记事作品,抒发了“惆怅窃自怜,相痛惜”的凄凉感受。形式上受民歌影响,语言通俗,描写细致,其中《燕歌行》是文人七言诗的优秀之作。著有《魏文帝集》《典论·论文》。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诗中“高山吐庆云”一句可能化用“庆云”典故,整体押文韵,虽具体内容未详,但从其被收录于《文选》来看,承载了曹丕作为文学家在诗歌创作上的表达,体现了相关的情感或意涵。
2. 分段赏析
“高山吐庆云”一句,以“高山”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高山”常象征着巍峨、崇高与沉稳,在此处不仅描绘出山体的雄伟姿态,更似在暗喻一种高远的境界或理想的追求。而“庆云”指的是吉祥的云气,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祥瑞的象征,蕴含着吉祥、安宁与福泽之意。诗人用一“吐”字来连接“高山”与“庆云”,极具动态感与生命力,仿佛高山并非静止之物,而是如同有生命的个体一般,孕育并呼出这吉祥的云气,让整个画面瞬间鲜活起来,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暗含着对美好愿景的寄托。
上一篇:魏晋·曹丕《董逃行》
下一篇:魏晋·曹植《离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