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盘山巅石":盘曲耸立在山巅的巨石啊,
# 盘盘山巅:盘盘山:一作“盘石山”。又名万石山,因满山万石盘错而得名。山巅:山顶。
"飘飖涧底蓬":山涧底部飘转不定的蓬草。
# 蓬:蓬草。白蓬。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黄色,叶似柳叶,子实有毛(亦称“飞蓬”)。,涧底:山涧底部。,飘飖:飘荡;飞扬。形容动荡起伏。
"我本太山人":我本是泰山之人,
# 太山:泰山,东岳,五岳之首,位于山东泰安境内。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多古迹和文人墨迹,为旅游胜地。,我本:我本来是。
"何为客淮东":为何却作客在淮东之地。
# 淮东:一作“海东”,沧海的东面。,客:客居。,何为:为何。做什么、干什么。
"蒹葭弥斥土":芦苇长满了这片盐碱地,
# 斥土:开拓土地。开拓的土地。斥,开拓。,弥:弥漫。满。,葭:初生的芦苇。
"林木无分重":树木杂乱不成行列。
# 分重:分开与重合。
"岸岩若崩缺":岸边的岩石好像要崩塌缺落,
# 崩缺:崩塌缺损。,岩若:湖岸的岩石。若:好像。
"湖水何汹汹":湖水的波涛是多么汹涌澎湃。
# 汹汹:水流汹湧貌。燥乱不安。,湖水何:为何。何其,多么。
"蚌蛤被滨涯":蚌蛤遍布在岸边,
# 滨涯:岸边和水边。,被:披。覆盖。,蚌蛤:蚌与蛤。长者通曰蚌﹐圆者通曰蛤。
"光彩如锦虹":闪烁的光彩如同锦缎和彩虹。
# 锦虹:锦绣的霓虹。
"高彼凌云霄":那高耸的山峰直入云霄,
# 云霄:云块飘浮的高空,天际。,凌:凌越。,高彼:高大的水波。
"浮气象螭龙":漂浮的云彩形状好似螭龙。
# 螭龙:螭和龙。螭,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象:象征。,浮气:浮动的云气或气息。
"鲸脊若丘陵":鲸鱼的脊背如同丘陵般高大,
# 丘陵:丘和陵。大小土山。地形的一种,指地势起伏不平,连接成大片的小山。,鲸脊:鲸鱼的脊背。
"须若山上松":它的胡须就像山上的松树。
# 须:鲸鱼的胡须。
"呼吸吞船欐":鲸鱼呼吸之间能吞没船只,
# 船欐:大船和小船。欐,小船,屋梁。
"澎濞戏中鸿":在水中嬉戏时掀起的波涛让空中的大雁都感到惊恐。
# 中鸿:浪中的鸿鹄。,戏:戏耍。,澎濞:水流冲击的声音。濞,《说文》水暴至声。
"方舟寻高价":人们驾着两船相并的大船来寻找珍贵的宝物,
# 高价:价格高。指珍贵的物品。,方舟:两船相连。两个船体的大船。
"珍宝丽以通":用奇珍异宝进行交易互通。
# 丽以通:美丽用以通行或通航。,珍宝:珍珠和宝石。
"一举必千里":船一出发必定能航行千里,
# 一举:一种举动、一次行动。一次举帆。一次飞举。
"乘飔举帆幢":顺着疾风高高扬起帆幔。
# 帆幢:船帆和帷幔。幢,古代原指支撑帐幕、伞盖、旌旗的木竿,后借指帐幕、伞盖、旌旗。,举:推举。举起。,乘飔:乘着疾风。飔,飔风。疾风。
"经危履险阻":经历危险,走过艰难险阻,
# 险阻:地势艰险阻塞,崎岖难行。,履:踩踏。走过。,经危:经历危险。
"未知命所钟":不知道命运最终会怎样。
# 钟:寄托。钟聚。钟爱。,命:生命。命运。,未知:不知道。
"常恐沉黄垆":常常担心自己会沉没在黄土之下,
# 黄垆:坟墓,犹黄泉。垆,土台。,沉:下沉。,常恐:经常恐惧。
"下与鼋鳖同":与水中的鼋和鳖为伴。
# 鳖:亦称“甲鱼”“团鱼”;俗称“王八”。,鼋:大鳖。,下与:到下面和。
"南极苍梧野":往南一直到苍梧的荒野,
# 苍梧:苍梧为古地名。在秦统一前,楚国就有洞庭、苍梧二郡,统治范围未及岭南,苍梧郡地域大致在长沙郡南、桂林郡北的地区。苍梧山,即九疑山,一作九嶷山。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南接罗浮,北连衡岳。舜陵所在地。舜帝是我国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为颛顼的后代,黄帝的九世孙,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帝。因其德才兼备,被尧帝选为继承人,是华夏始祖五帝之一。,南极:南方极限(所及)。极,动词,极限到达。
"游眄穷九江":尽情游览看遍九江之地。
# 九江:古寻阳。在汉寻阳境内,即今湖北广济,黄梅一带。又说江西九江地区。,穷:穷尽。,游眄:游历眄望。流览;纵览。
"中夜指参辰":半夜里指点着参星和辰星,
# 参辰:特指参星。泛指星辰。参星和辰星,分别在西方和东方,出没各不相见。辰星也叫商星。因用以比喻彼此隔绝。,指:向着。指点。,中夜:半夜。古人分夜晚为初夜、中夜和后夜。
"欲师当定从":想要效仿前人却不知该跟从谁。
# 定从:订立从师合同。订立合纵的盟约。,当:应当。,欲师:想要拜师。师,从师学艺。效仿,学习。
"仰天长太息":仰天长叹,
# 太息:叹息,深长地叹息。,长:长久。,仰天:仰望天空。多为人抒发抑郁或激动心情时的状态。
"思想怀故邦":心中思念着故乡。
# 故邦:故国;故乡的邦国。,怀:怀念。,思想:念头,想法。想念,怀念。
"乘桴何所志":孔子曾说想乘着木筏出海,他的志向是什么呢,
# 何所志:志向所在何处。,乘桴:乘坐竹木小筏。
"吁嗟我孔公":可叹啊我的孔老夫子。
# 孔公:指孔子。《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吁嗟:於嗟。吁嗟。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哀叹;叹息。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曹植(192~232),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曹植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前期的文学创作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白马篇》;后期作品,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抒发有志不能施之悲愤,多忧患之辞和慷慨之音,语言风格上趋向沉郁内敛。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代表建安辞赋创作最高成就。代表作品有《泰山梁甫吟》《赠白马王彪》《七步诗》《野田黄雀行》《与杨德祖书》等。著有《曹子建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怀诗。描绘了盘石山巅之石、涧底飘蓬,以及海东壮阔的自然景象与奇幻的海洋生物,体现诗人在漂泊中历经艰险的心境,表达了其对故乡的思念与壮志难酬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起兴:以“盘石山巅石,飘飖涧底蓬”起兴,用山巅之石的稳固与涧底蓬草的漂泊,隐喻自身漂泊无依的处境。用典:“乘桴何所志,于嗟我孔公”化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典,孔子欲乘木筏浮于海上以避世,曹植借此典故,既表达自己如孔子般理想难伸、壮志难酬的无奈,又暗含渴望施展抱负却身不由己、漂泊异乡,只能“仰天长太息,思想怀故邦”的孤寂与对故园的深切思念。
3. 分段赏析
“盘盘山巅石,飘飖涧底蓬”两句以山巅盘石的稳固与涧底蓬草的飘摇作比兴。“盘盘”描绘出山石的厚重坚实,“飘飖”则展现蓬草的随风无定,为全诗奠定了漂泊与孤寂的基调,暗示诗人的处境。“我本太山人,何为客淮东”两句直抒胸臆。诗人自陈本是泰山之人,却客居淮东,用疑问语气道出心中的困惑与无奈,将离乡背井的怅惘之情直白地展现出来。“蒹葭弥斥土,林木无分重”两句描写淮东的环境。“蒹葭”满布荒土,“林木”杂乱不成行列,勾勒出一幅荒芜萧索的画面,借景烘托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寂与不适之感。“岸岩若崩缺,湖水何汹汹”两句描绘岸边与湖水的景象。“若崩缺”写出岸岩的险峻破败,“何汹汹”以夸张的语气突出湖水的汹涌澎湃,营造出一种紧张、危险的氛围,暗示诗人所处环境的艰难。“蚌蛤被滨涯,光彩如锦虹”两句刻画蚌蛤布满涯岸,其光彩如同锦虹般绚烂。这一描写从荒芜的景象中生出亮色,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也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与灵动之感。“高彼淩云霄,浮气象螭龙”两句描写海上云气。“淩云霄”极言云气之高,“象螭龙”将云气比作螭龙,以奇特的想象赋予云气神秘而威严的形象,展现出大海之上的雄浑壮阔之景。“鲸脊若丘陵,须若山上松”两句运用夸张与比喻,将鲸鱼的脊背比作丘陵,胡须比作山上的松树。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鲸鱼庞大的身躯,凸显出海洋生物的巨大与奇异,增强了诗歌的奇幻色彩。“呼吸吞船欐,澎濞戏中鸿”两句进一步渲染鲸鱼的威力。“吞船欐”极写鲸鱼呼吸间的巨大力量,“戏中鸿”描绘鲸鱼在水中嬉戏时激起的汹涌水波,突出海洋世界的磅礴气势与惊险刺激。“方舟寻高价,珍宝丽以通”两句写人们乘方舟寻求珍宝,以珍宝的华丽交易为目的。这两句将视角从奇幻的自然景象转向人类活动,暗示出诗人对世俗追逐的观察与思考。“一举必千里,乘飔举帆幢”两句描绘扬帆远行的情景。“一举千里”表现出船只乘风而行的迅速与豪迈,“举帆幢”则展现出扬帆起航的壮观场面,体现出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经危履险阻,未知命所钟”两句道出航行途中的艰难。“经危履险”表明路途充满危险,“未知命所钟”流露出对前途命运的担忧与迷茫,将诗人对未来的不安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常恐沈黄垆,下与鼋鳖同”两句写诗人常常担心自己沉入黄泉,与鼋鳖为伍。这是对生命安危的忧虑,以直白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恐惧,同时也暗含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悲哀。“南极苍梧野,游眄穷九江”两句写诗人向南远游至苍梧之地,遍览九江。“南极”“穷”等词表现出游历的范围之广,展现出诗人渴望探索远方、寻求解脱的心境。“中夜指参辰,欲师当定从”两句描绘诗人在半夜观察星辰,想要寻找可以效法的对象却难以抉择。“指参辰”的动作描写,体现出诗人的迷茫与思索,将内心的纠结与彷徨展现出来。“仰天长太息,思想怀故邦”两句直抒胸臆。诗人仰天长叹,表达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长太息”将内心的愁苦与眷恋宣泄而出,“怀故邦”点明诗歌的思乡主题。“乘桴何所志,吁嗟我孔公”两句借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典故。诗人以疑问语气表达自己乘桴远行的志向,又以“吁嗟”之叹,流露出对自身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与感慨。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饮酒(十九)》
下一篇:魏晋·王粲《从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