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朝代:魏晋作者:曹丕浏览量:2
dēng
shān
ér
yuǎn
wàng
duō
suǒ
yǒu
pián
nán
qiān
chǐ
zhòng
cǎo
zhī
shèng
mào
huā
yào
耀
rén
nán
zhì
gòu
shān
míng
xiào
fēng
háo
dāng
dào
kuáng
dòng
chǐ
齿

译文

登上高山而远望,溪谷之中物种多。黄鞭楠木千尺高,众草纷繁又茂盛。花朵和叶子光彩照人,五彩辉映难可辨。雉鸡在叫,山鸡也跟着鸣,虎啸声中谷风起。一只凶狠的熊挡住了我的路,它回头张狂地瞪着,还露出狰狞的牙齿。

逐句剖析

"登山而远望":登上高山而远望,

"溪谷多所有":溪谷之中物种多。

# 多所有:指草木丰茂,即下四句所写。

"楩楠千余尺":黄鞭楠木千尺高,

# 楩楠:指黄楩木与楠木,皆大木。楩:音鞭,又名“黄匾木”。楠:即楠木。都是乔木。

"众草之盛茂":众草纷繁又茂盛。

# 众草之盛茂:这句说众草之中有芝草独茂。之:一作芝。

"华叶耀人目":花朵和叶子光彩照人,

"五色难可纪":五彩辉映难可辨。

# 纪:记。

"雉雊山鸡鸣":雉鸡在叫,山鸡也跟着鸣,

# 山鸡:和雉同类,又名“鸐雉”或“山雉”。,雉雊:指雉鸣叫,泛称鸟鸣叫。雊:音遘,雄雉鸣。

"虎啸谷风起":虎啸声中谷风起。

# 虎啸谷风起:朱乾《乐府正义》云:“《水经注》:魏文帝猎于大石山,虎超乘舆,孙礼拔剑投虎于是山。山在洛阳南。”这一句所描写的或许就是当时的情况。

"号罴当我道":一只凶狠的熊挡住了我的路,

# 罴:棕熊。,号:号叫。

"狂顾动牙齿":它回头张狂地瞪着,还露出狰狞的牙齿。

# 顾:回头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十五》是三国魏文帝曹丕所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仅描绘了射猎的背景及部分飞禽走兽。诗人笔下的山峦溪谷,与曹操行军途中所见的艰难可怖迥然不同。挺拔秀美的乔木高耸入云,百草生长得丰茂繁盛,花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绚烂夺目,那五彩斑斓的景象令人难以尽述。山中固然有野鸡鸣叫,虎啸熊吼,然而这些飞禽猛兽不过是射猎的目标罢了。诗人怀着游赏愉悦的心境来到山中射猎,从诗中的描写可见他信心满满。诗作并未具体叙写射猎的过程和结果,或许在诗人看来,如此描写已足够,过程与结果尽可让读者自行推想。曹丕的诗作多流于柔婉之风,但这首乐府诗却显得雄健瑰丽且颇具骨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魏国君主,文学家

曹丕(187~226),魏文帝,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在位期间,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和巩固士族门阀政治特权,得到世家大族支持。后代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建元黄初。曹丕与父曹操、弟曹植并称“三曹”。其工诗,长于写情,文风清丽婉约。诗作内容多为个人的喜怒哀乐,仅有的几首记事作品,抒发了“惆怅窃自怜,相痛惜”的凄凉感受。形式上受民歌影响,语言通俗,描写细致,其中《燕歌行》是文人七言诗的优秀之作。著有《魏文帝集》《典论·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狩猎题材的诗。介绍了射猎的自然环境,描绘了山峦溪谷间乔木高耸、百草盛茂、花叶绚烂的美景,以及雉鸣虎啸的禽兽之态。体现了诗人游赏射猎的愉悦心态,营造了生机盎然的猎场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射猎活动的信心与兴致。

2. 分段赏析

“登山而远望,溪谷多所有”:开篇点题,写登上高山远望,引出溪谷中丰富的景致,为全诗奠定了游赏的基调。“楩楠千余尺,众草之盛茂”:具体描写草木,楩楠高大,众草繁茂,展现出山林的生机与活力。“华叶耀人目,五色难可纪”:进一步描绘花叶的绚烂,光彩夺目,五色缤纷,让人难以形容,突出了山林景色的美丽。“雉雊山鸡鸣,虎啸谷风起”:从视觉转向听觉,写雉鸡和山鸡的鸣叫,猛虎的长啸,山谷中风起,营造出山林的野性与生机。“号罴当我道,狂顾动牙齿”:描绘熊罴号叫挡道,回头狂瞪、动牙齿的恐怖狰狞景象,增添了狩猎场景的紧张感,也体现出诗人面对猛兽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十五》,汗漫萧蓼,结句有致。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植《赠徐干诗》

下一篇:魏晋·繁钦《槐树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