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chóng
lún
xíng

朝代:魏晋作者:曹丕浏览量:2
sān
chén
chuí
guāng
zhào
lín
hǎi
huàn
zāi
huáng
huáng
yōu
yōu
tiān
jiǔ
cháng
jiàn
qián
shèng
wàn
nián
míng
àn
xiāng
jué
shèng
yán

译文

日月星散发着光芒,光辉照耀着天下四方。焕发的光彩,多么光辉灿烂啊,与天地一样悠远长久。愚笨的人只能顾及眼前,圣明超凡的人则可以预见万年之后的事。圣明和愚昧的不同,其中道理如何可以说尽呢。

逐句剖析

"三辰垂光":日月星散发着光芒,

# 垂光:垂世光芒。光芒俯射。比喻普施恩泽。,三辰:日月星辰。

"照临四海":光辉照耀着天下四方。

# 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犹言天下,全国各处。,照临:照射到。照耀光临。

"焕哉何煌煌":焕发的光彩,多么光辉灿烂啊,

# 煌煌:辉煌。明亮辉耀貌;光彩夺目貌。,何:何其,多么。,焕哉:光明啊。焕:光彩的样子。哉:文言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

"悠悠与天地久长":与天地一样悠远长久。

# 久长:永久长远。,悠悠:长久的样子。悠远。辽阔无际;遥远。久长;久远。

"愚见目前":愚笨的人只能顾及眼前,

# 目前:眼前。,愚:愚人。我的谦辞。

"圣睹万年":圣明超凡的人则可以预见万年之后的事。

"明暗相绝":圣明和愚昧的不同,

# 相绝:彼此互相隔绝。相差极大。绝然不同。,明暗:明与暗;明显与隐晦。明指上文的圣者;暗指愚者。

"何可胜言":其中道理如何可以说尽呢。

# 胜言:尽言。胜:副词,尽,完。,何可:如何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月重轮行》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曹丕所作的一首诗。此诗写作上运用对比手法增强表现力。开篇“三辰垂光,照临四海。焕哉何煌煌,悠悠与天地久长”,描绘了日月星光辉照耀四海,灿烂且长久的景象,表达对其的赞美。后两句“愚见目前,圣睹万年。明暗相绝,何可胜言”,通过“愚”与“圣”、“明”与“暗”的对比,展现出愚者目光短浅,圣者高瞻远瞩的差异,表达了对圣明之人的赞叹以及对愚昧之人的贬斥,其中似隐含着诗人对用人标准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三国时魏国君主,文学家

曹丕(187~226),魏文帝,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在位期间,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和巩固士族门阀政治特权,得到世家大族支持。后代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建元黄初。曹丕与父曹操、弟曹植并称“三曹”。其工诗,长于写情,文风清丽婉约。诗作内容多为个人的喜怒哀乐,仅有的几首记事作品,抒发了“惆怅窃自怜,相痛惜”的凄凉感受。形式上受民歌影响,语言通俗,描写细致,其中《燕歌行》是文人七言诗的优秀之作。著有《魏文帝集》《典论·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诗歌描绘了日月星(三辰)光辉照耀四海,灿烂且与天地同长久的景象,表达了对三辰光芒的赞美。同时,通过“愚见目前,圣睹万年。明暗相绝,何可胜言”,以“愚”与“圣”、“明”与“暗”的对比,表明了诗人对圣明之人的赞叹以及对愚昧之人的贬斥,字里行间似暗含着诗人对用人标准的思考和看法,体现了诗人对贤愚有别的感慨以及对正确用人之道的潜在期望。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愚见目前”与“圣睹万年”形成鲜明对比,将愚者只看眼前和圣者能洞察久远的不同表现展现出来,突出贤愚之间的差异,同时“明”与“暗”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差距,表明诗人对圣明之人的赞叹和对愚昧之人的贬斥。

3. 分段赏析

上段前四句,“三辰垂光,照临四海。焕哉何煌煌,悠悠与天地久长”,以简洁而富有气势的语言描绘了日月星辰光芒照耀四海的壮丽景象,“焕哉何煌煌”赞美其光辉灿烂,“悠悠与天地久长”则强调其永恒持久,给人以宏大、庄严之感。在写作手法上,通过对自然天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同时,两句四言,一句五言,一句七言的句式组合,短制长言,参差使用,使诗篇节奏富有变化,音响动人,意韵无穷。下段“愚见目前,圣睹万年。明暗相绝,何可胜言”为整齐的四言句式。“愚见目前”以下突然发抒感慨,叹息人世间贤愚不等,愚者只顾及眼前,贤者却能洞观万载,引发读者的思考与省悟。作者在此不言具体何物何事,而是让读者自行想象发挥,具有很强的暗示力。结尾处“明暗相绝,何可胜言”,告诫读者贤愚之间差距巨大,引人思索该如何选择,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九)》

下一篇:魏晋·曹植《大魏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