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o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1
shàng
lín
dié
xiǎo
shì
bàn
hàn
jiā
jūn
fēi
xiàng
nán
chéng
luò
shí
liú
qún
huā
mǎn
shù
xuān
xuān
yàn
rào
yún
chū
mén
shí
xiū
wèn
tóu
rén

译文

上林苑里的小小蝴蝶,一直在学着陪伴汉君。忽有一天,放飞于城南里巷,为寻花丛,误落在石榴花裙。满树的花含情脉脉,轻盈的燕子绕着云朵飞舞。可怜她初次出门,不辨方向,羞羞答答,不敢打听路人。

逐句剖析

"上林胡蝶小":上林苑里的小小蝴蝶,

# 胡蝶:借喻宫女。,上林:古宫苑名。秦旧苑,汉初荒废,至汉武帝时重新扩建。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及周至、户县界。

"试伴汉家君":一直在学着陪伴汉君。

# 君:一作春。

"飞向南城去":忽有一天,放飞于城南里巷,

"误落石榴裙":为寻花丛,误落在石榴花裙。

# 石榴裙:即红裙。

"脉脉花满树":满树的花含情脉脉,

"翾翾燕绕云":轻盈的燕子绕着云朵飞舞。

# 翾翾:飞貌。翾:小飞之意。

"出门不识路":可怜她初次出门,不辨方向,

"羞问陌头人":羞羞答答,不敢打听路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谣俗》为唐代李贺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闺怨为主题,借蝴蝶误落石榴裙、花树燕云等意象营造迷离氛围,描绘闺中女子出门不识路又羞于问路的场景,表达其内心迷茫与闺怨。前四句写蝴蝶懵懂追求却误落裙,奠定奇幻迷茫基调;后四句借景强化女子羞涩与对外部世界的迷茫。李贺以独特绮丽风格,将闺怨之情通过奇幻意象与细腻描绘展现,使诗歌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资治通鉴》唐宪示元和四年记载,当年二月,朝廷实施了遣散部分宫女的举措,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件值得肯定的善政。然而,这些被遣散的宫女,后续安置状况堪忧,多数宫女未能寻得妥善归宿,不少人甚至所托非人,最终在穷困愁苦中度过余生。“后宫佳丽三千人”,这一现象实则是封建制度酿就的悲剧。所谓的遣散之举,有时非但未能让宫女们迎来幸福生活,反而使她们陷入更为凄惨的境地。李贺极有可能是偶然目睹了这些被遣散宫女的不幸遭遇,内心满是同情与怜悯,从而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闺怨诗。描绘了上林蝴蝶飞舞欲伴君主,却误落石榴裙的奇妙场景,又以脉脉花满树、翾翾燕绕云营造出美好而迷离的氛围,体现出闺中女子出门不识路,羞于问路的羞涩与迷茫,表达了闺怨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上林胡蝶小,试伴汉家君”,诗人将试图攀附权贵的小人物比作“上林胡蝶”,把权贵比作“汉家君”,借胡蝶伴君的意象,形象地暗示出社会中下层人物对上层权贵的攀附行为。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上林胡蝶小,试伴汉家君。飞向南城去,误落石榴裙。”描绘出上林苑中一只小蝴蝶,试图去陪伴汉家君主,却不慎飞落到石榴裙上。蝴蝶的行为仿佛带有一种懵懂的追求,而误落石榴裙又增添了几分意外与戏剧性,这几句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奇幻且略带迷茫的基调,暗示闺中女子对理想追求的迷茫。后四句:“脉脉花满树,翾翾燕绕云。出门不识路,羞问陌头人。”满树的花含情脉脉,飞燕轻盈绕云,描绘出美好的园林景色。然而,女子出门却不识路,又羞于向路人询问,进一步展现出闺中女子的羞涩与对外部世界的迷茫,强化了闺怨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伪在人之所有。

清方世举(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客游》

下一篇:唐·元稹《红荆》

猜你喜欢